王荔玲
摘 要:幼兒園美術教學中,教師需要建立生態意識,立足幼兒的心理特點、年齡特點與成長需求,將生態式教育理念運用于幼兒美術教育,從理解、遵循幼兒的發展特點出發,以“順應幼兒的天性”“發展可能”為宗旨,實施以幼兒為中心的自然的、融合的、自主的、開放的美術教育模式,激發幼兒親近自然、熱愛生命、積極生活的生態精神。整合教學資源、創優教育引導、豐富活動形式、拓寬活動維度,教師從多元角度全方位展開美術活動,為幼兒創設生態式美術活動情境、營造良好活動氛圍,自然能夠有效提升美術活動教學策略實施的有效性。
關鍵詞:幼兒教育 美術教學 生態式 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 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8-0033-02
《指南》中對幼兒參與美術活動有明確規范要求:“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美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和創造美。”因此,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教師充分鼓勵幼兒與自然親近,與周圍生活親善,與自己的內心親和,在這樣生態環境中發展多元表達的可能性教學策略,促使幼兒形成關愛、友善、尊重、分享、開放等良好的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利用多種活動形式,為幼兒創設生態式美術體驗活動,能夠為幼兒帶來更多直觀感知機會,培養幼兒向真、樂善、尚美的良好學習品質,以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1.整合教育資源,創設生態式美術活動情境
“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作為幼兒教師,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對活動主題、活動內容、活動經驗、教育情境等多種制約因素做通盤思考,整合美術教育活動資源素材。首先,美術教育活動需要有鮮明的主題,教師不妨為美術活動選定適宜的主題,并圍繞主題展開相應的活動準備。如生活觀察、經驗分享、自然體驗、交流互動、作品展示等,結合家鄉沿海豐富的海產資源,選擇了其中的魚類資源,確定了特色主題活動《魚兒樂》,讓孩子認識一些常見的魚,了解魚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了解魚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其次,美術創作活動需要有時空要求,教師要針對幼兒園實際情況,對美術活動操作空間進行合理規劃。
教師利用多種教學實施策略創設美術活動學習情境,這樣才能成功激活幼兒美術創作熱情。確立以幼兒為中心的、自然的、融合的、自主的、開放的美術教育模式。教師不妨為幼兒準備多種形式的美術活動創作情境,以激活幼兒創作欲望。借助多媒體展示美術圖片、動畫、視頻等信息,結合實物感知,教師引導欣賞,依托多種形式的美術游戲,巧妙將游戲融入美術活動,使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主動性調動起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美術活動設計時,教師要對幼兒興趣取向有一定了解,勢必能夠快速激發幼兒美術創作思維,以一種生態式、和諧、智慧的教育教學策略踐行幼兒園美術活動。
2.創優教育引導,營造生態式美術活動氛圍
在開展幼兒園美術活動中,教師需要密切關注不同層次發展目標,開發適合幼兒的生態式美術教學內容,豐富幼兒園美術課程體系,合理、科學的對美術活動進行組織實施。幼兒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要注意對活動過程進行觀察指導,針對幼兒藝術表征方式展開教育引導,利用多種游戲形式激活幼兒美術活動氣氛,讓幼兒在創作活動中獲得良好的審美創造和審美表達。教師參與活動,與幼兒共同創作,及時發現活動中的亮點,對美術活動進行適宜調整,以有效調動幼兒參與美術活動創作的熱情和信心。
美術活動形式眾多,教師教學設計要有針對性,不同美術活動的需求呈現個性特征,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獲得的學習認知和生態體驗也呈現多元化特征,教師要綜合考慮多種制約因素,對美術活動進行科學評估,對幼兒活動效果進行綜合評價,以形成更為完善的生態式美術教學。如撕紙活動,這是最為簡單的美術實踐活動。幼兒參與這樣的活動不存在更多客觀制約條件,教師要注意有效地給予支持,適時介入。首先是為幼兒提供更多演示機會,讓幼兒從教師示范操作中看到神奇效果,自然能夠激活幼兒嘗試主動性。教師在示范操作時,要放慢速度,讓幼兒看清楚,這樣才能真正形成展示效果。其次是對幼兒的優秀表現給出積極評價,從正面調動幼兒學習主動性。幼兒在撕紙過程中會有不同表現,教師要及時發現幼兒的表現亮點,給予鼓勵性評價。也可以將幼兒作品進行集體展示,這樣也能夠對幼兒形成激勵,對提升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有一定幫助。最后是師幼合作互動,幼兒實踐能力參差不齊,教師要關注弱勢群體的表現,及時給予幫助和支持,甚至手把手地引導,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幼兒從中獲得的學習體驗會更為深刻,使策略能豐富幼兒的審美體驗,激發審美創造。
3.豐富活動形式,滿足生態式美術活動需求
美術創作表現形式呈現多樣化特征,教師在篩選時需要有多重考慮。適宜性應該是最重要的考慮內容,幼兒年齡小,表現手法有限,教師需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幼兒按照自身能力水平、個體差異展開篩選,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表現策略,探索有效指導策略。讓更多幼兒都能夠參與到活動之中,這樣的活動設計才具有更高教育價值度。趣味性是教師活動開展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在美術活動形式選擇和設計時,教師不妨進行刻意創設,將游戲與美術活動融合到一起,將自然觀察與感受、體驗、創造結合到一起,就能夠形成豐富自主學習動機。
幼兒對游戲有特殊情結,游戲又作為幼兒園基本活動形式,教師對此要有充分認知,在游戲與美術活動相結合時,教師不妨從幾個角度展開設計:其一,將美術活動游戲化處理,包括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評價等環節,都以游戲形式呈現,真正體現課程游戲化屬性特征。其二,讓幼兒在游戲中進行美術創作,包括繪畫、手工操作、寫生、剪紙等活動,讓幼兒邊玩邊創作,自然實現教育目標。其三,教師引導下的互動性美術游戲活動,將美術與游戲統籌安排,并隨時做出調整。教師在這個活動中要發揮主導作用,對幼兒進行細致觀察,敏銳的捕捉每一個幼兒所蘊含的巨大教育可能,給予及時而適當的引導與肯定,有計劃、有步驟地對生態式幼兒美術活動中存在的教學策略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才能獲得豐富教育成效。
4.拓寬活動維度,彰顯生態式美術活動特色
生態式美術教學活動要凸顯生態特征,教師要做好多個方面的準備。所謂生態藝術教育,是指激發學習主體主動性的教育活動,幼兒是學習主體,圍繞幼兒以生態式來展開教學、實施教育實踐,針對幼兒活動表現做出適時調整,用生態的視角來觀察、分析教育問題,給教育活動帶來豐富學習成長點。
幼兒對美術創作有很強的自然親切感,教師要注意抓住幼兒美術情結,為幼兒提供更多美術感知體驗機會。首先,要結合幼兒生活中的美術活動內容,挖掘身邊可利用的自然資源,雖然幼兒美術學習沒有太明確的美術目標,但對幼兒進行美學熏陶,對成就其藝術素質有重要促進作用。教師要注意篩選美術學習內容和學習形式,讓幼兒主動參與其中。其次,教師要充分考慮幼兒生活認知實際,不妨與幼兒家長達成更多共識,將美術活動延伸到幼兒家庭生活中,甚至可以邀請幼兒家長參與其中,為幼兒美術活動實踐提供更多助力支持。如手工制作活動,不妨讓家長給出更多協助,幫助幼兒搜集制作材料,傳授制作方法,都能夠獲得豐富活動成效。最后是為幼兒設計更多觀察方面的活動,讓幼兒注意觀察身邊和大自然的一些現象,對美術的色彩、形狀等要素展開生活經驗積累。幼兒生活中不乏美術元素,培養幼兒良好觀察習慣,對全面提升幼兒美術品質有重要幫助。拓寬教育活動維度,彰顯生態式美術教學活動特色,教師需要有觀照意識,綜合考慮多種教學制約因素,整合教育資源,為幼兒創設更多創造表現機會,都能夠獲得豐富活動成果。如果有必要,教師需要延伸教育活動長度,在更大范圍內推介美術實踐活動經驗,形成教育教學特色。
“和幼兒一起用圖畫、手工制品等裝飾和美化環境,帶幼兒觀看或共同參與傳統民間藝術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動……”《指南》對幼兒參與美術實踐活動有具體要求,為美術活動開展提供更豐富理論指導。創設生態式美術活動,符合《指南》精神要求,符合幼兒學習特點和感知規律,具有極為廣泛的實踐空間,值得我們做更深入的教學探索。
參考文獻
[1]呂碧霞.生態美育對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意義[J].教師,2017(09):65-68
[2]林婷.幼兒園體驗式美術教學實踐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8(05):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