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摘 要:為了確保道路橋梁連接處整體狀況良好,提高技術含量,相關單位需要對與之相關的設計與施工工作進行深入分析,明確相應要點。本文對道路橋梁連接處的設計與施工進行系統闡述,旨在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連接處;設計;施工;道路橋梁
Abstract: To ensure the overall good condition of the road and bridge connection and increase the technical content,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in-depth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nd to identify the corresponding point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d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road and bridge connection, aim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ated research.
Keywords: connection; design; construction; road bridge
在道路橋梁施工實踐中,不合理的路橋連接處的設計與施工,易誘發橋頭“跳車”現象,不僅降低行車的安全性,也增加了路橋養護成本。因此,施工單位需要結合形勢變化及道路橋梁建設事業的可持續發展要求,深入研究設計與施工,并通過明確設計施工要點,優化道路橋梁應用的性能,減少路橋連接處的“跳車”問題,延長使用壽命。在此基礎上,增加道路橋梁建設中的技術含量,豐富其連接處設計與施工方面的實踐經驗,促進我國路橋建設事業可持續性發展。
1 道路橋梁連接處的設計分析
1.1 連接處的方案設計
①在行業技術規范及性能可靠的材料支持下,注重橋頭搭板質量設計,并優化設計方案,優化橋頭搭板的使用功能。同時,設計人員應根據道路與橋梁連接處的實際情況,對其可能產生的變形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有針對性地開展控制工作,將路橋連接處的變形區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最終達到沉降幅度下降的目的。②在道路橋梁連接處方案設計的基礎上,施工單位需要將小型與大中型橋梁的搭板長度分別控制在5m和8m左右,必要時應增加搭板長度,有效應對沉降問題,優化道路橋梁連接處的方案,提升其科學設計水平。
1.2 連接處的結構設計
①設計人員應適當調整二者連接處的柔性與剛性,并配合使用瀝青與混凝土材料,提高道路橋梁連接處的舒適度,減少沉降問題發生。②在道路橋梁連接處的結構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通過對車流量大小、不同結構功能特性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合理選用材料,設置好道路橋梁連接處的結構,完成設計工作的同時減少這方面的結構問題。
1.3 連接處的過渡緩和設計
①設計人員應在道路橋梁連接處設計中積極開展加固處理工作,并控制細節方面的質量,充分考慮橋臺與邊坡的加固要求,給予路橋連接處過渡緩和設計所需的參考信息,確保連接處應用質量的可靠性。②設計人員應分析臺背填筑要求與填筑狀況,選用性價比高的填筑材料,有效控制道路橋梁連接處的沉降量,減少連接處質量所受的威脅。同時,在道路橋梁連接處過渡緩和設計的基礎上,對這方面的設計質量加以評估,了解具體的設計工作落實狀況,且在高強度材料的支持下,增強路橋連接處的過渡緩和設計效果,豐富其連接處設計方面的實踐經驗[1]。
2 道路橋梁連接處的施工探討
2.1 連接處的軟土路基施工
作為道路橋梁連接處開展施工作業的重要內容,保證軟土路基施工質量能夠提高路橋連接處的施工水平。因此,施工單位需要制訂科學合理的道路橋梁連接處的軟土路基施工計劃,提高施工效率及質量。在進行道路橋梁連接處的軟土路基施工作業時,施工單位及人員需要結合現場情況,對連接處的軟土路基進行針對性處理,選擇科學有效的處理方法進行控制,從而顯著提升道路橋梁連接處的軟土路基施工效果,全面提高施工質量,增強路橋連接處應用的性能可靠性。常用的連接處軟土地基處理方法包括排水固結法、換填法、擠密法和振沖法等。其中,排水固結法適合處理淤泥、淤泥質土及其他飽和軟黏土,但對于泥炭土等滲透性極低的軟土,處理效果不佳。換填法適合處理厚度≤2m的較淺淤泥和淤泥質土地基,通過挖除施工要求范圍內的軟土后,填入滲水性好的砂礫或碎石,達到降低壓縮性、提高抗剪強度的目的。應依據不同的地質條件和施工條件科學選擇處理方法,有效減少軟土地基中的含水量,提高路基在使用中的強度,從而降低道路橋梁連接處應用的沉降問題發生率。
2.2 連接處的搭板施工
在橋頭引道過渡段,一般采用搭板結構,若搭板設計不合理,出現斷板、搭板長度不夠等問題,會影響順接作用,使車輛通過時出現“跳車”現象。因此,施工單位在施工時需要做好搭板施工作業,控制好施工質量。具體表現為:①根據路橋連接處的具體情況,將搭板長度控制在5~8m,實施好橋頭引道作業計劃,最大限度地降低道路橋梁連接處施工中沉降問題的出現概率;②施工單位在進行道路橋梁連接處的搭板施工作業時,需要在施工方案及行業技術規范的指導下,深入推進施工計劃。同時,通過選擇并使用性價比良好的填充材料,改善道路橋梁連接處的荷載狀況,減少沉降及裂縫問題,優化道路橋梁連接處的安全性能,提升施工水平[2]。
2.3 連接處的防護施工
橋頭引道路堤邊坡的防護措施及排水設施影響臺背填土的強度,若施工不到位,則容易在車輛反復作用下,導致路橋連接處發生塑性變形。因此,在實施道路橋梁連接處的防護施工計劃過程中,應考慮邊坡防護與管線防護,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①針對橋梁下河流的流量與汛情,在道路橋梁連接處邊坡防護施工中進行加固處理,避免洪澇災害對道路與橋梁使用質量造成不利影響。同時,合理使用土工柵,提高路橋連接處的路基穩定性,增加施工中的技術含量。②在道路橋梁連接處管線防護施工中,注重選用防腐性能較高的管材,并將相應防護處理工作落實到位,滿足路橋連接處管線安全的使用要求。同時,施工單位及人員需要強化道路橋梁連接處的防護意識,規范施工中的操作行為,實現對路橋連接處的有效防護施工,保持良好的施工狀況。
3 加強道路橋梁連接處設計與施工的相關措施
3.1 高效利用信息技術
通過對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形勢變化的科學分析,設計與施工道路橋梁連接處的單位應強化自身信息化意識,提高信息技術的利用效率,整合利用豐富的信息資源,學習新技術、新材料,并有效應用在道路橋梁連接處的設計與施工中,促進施工更加科學、合理,并提高技術含量,優化路橋連接處的質量。
3.2 合理運用創新理念,控制好設計與施工過程
施工單位要結合路橋建設與時俱進的發展要求,鼓勵員工創新施工技術,并將創新理念融入道路橋梁連接處的設計與施工中,提高相應方案的應用價值,為提升路橋連接處的設計與施工水平提供有效支持。同時,加強管理層的質量控制意識,創新施工管理、人員管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在有效的控制方式、控制意識等要素的作用下,高質量地完成道路橋梁設計與施工項目,按期完成相關作業計劃。
3.3 提高施工人員的綜合素質
在開展道路橋梁連接處設計與施工作業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受到人員因素的不利影響,需要設計與施工單位積極開展專業培訓活動,實施好責任與激勵機制,提高施工相關人員的專業素養及安全意識,確保路橋連接處設計與施工質量的可靠性,避免埋下安全隱患。同時,道路橋梁連接處的設計與施工人員需要保持高度責任感,認識自身職能,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完成相應施工作業,實現路橋建設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4 結語
通過明確設計施工中的不同要點,有利于提升道路橋梁連接處的設計與施工水平,防止橋頭跳車現象發生,為車輛安全行駛提供支持。因此,未來在改善道路橋梁應用狀況、優化建設方式的過程中,應科學設計并選用合理的施工方案進行施工,提高施工人員的綜合素質,為提高施工質量奠定基礎,滿足我國道路橋梁科學建設多樣化的需求,從而提升道路橋梁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沈浩.關于道路和橋梁連接地段設計與施工的探討探索[J].居舍,2018(26):21.
[2]高文官.關于道路橋梁連接處的設計與施工探析[J].綠色環保建材,2018(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