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青霞 李圓 李城德 焦志勛 白延巧
摘要:規定了馬鈴薯復種黃瓜一草三膜覆蓋的地塊選擇、建棚、春茬馬鈴薯種薯選擇與處理、備草、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以及秋茬黃瓜的育苗、嫁接、定植、病蟲害防治、采收等技術規程。
關鍵詞:馬鈴薯;黃瓜;一草三膜覆蓋;一年兩茬;規程
中圖分類號:S532;S642.2? ? ? ?文獻標志碼:B? ? ? 文章編號:1001-1463(2019)08-0091-04
馬鈴薯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我國第四大糧食作物,隨著主糧化戰略的計劃實施,馬鈴薯產業的高產高效發展成為貧困地區推動精準扶貧工作的主要抓手。定西市素有“中國薯都”之美稱,隨著引洮工程的貫通,沿灌區的很多平坦川地迎來了發展高效馬鈴薯的良好機遇。雖然定西市由于海拔較高,氣候干旱,有很多不利早播早收早上市,搶占高價位高效益的局限,但是應用一草三膜覆蓋馬鈴薯-黃瓜一年兩茬糧菜種植技術,不僅充分利用了目前閑置在田間地頭、莊前屋后的小麥秸稈、玉米秸稈等生產資源 [1 ],將定西市渭河、漳河河谷地帶的馬鈴薯提前到六月上旬上市,搶占價格制高點,并通過復種黃瓜,利用了馬鈴薯采挖后的3個多月土地空閑時間,提高了復種指數, 有效提高了土地資源利用率。
1? ?范圍
本規程規范了馬鈴薯復種黃瓜一草三膜覆蓋栽培的地塊選擇、建棚、春茬馬鈴薯種薯選擇與處理、備草、播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秋茬黃瓜種植的育苗、育苗方法、嫁接、定植、病蟲害防治、采收等技術。
本規程適用于定西市境內馬鈴薯收獲后復種黃瓜的一草三膜覆蓋栽培技術。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程的引用而成為本規程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 3095-2012?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GB 4285? 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GB/T 8321?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GB 5084-2005? 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GB 15618-2008? 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規程。
3.1? ?一草三膜
小麥秸稈(玉米秸稈)+地膜+二層膜+棚膜種植馬鈴薯的種植模式。
3.2? ?馬鈴薯
馬鈴薯(Solanum tuberosum)為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又稱土豆、馬鈴薯、山藥蛋等。地下塊莖呈圓、卵、橢圓等形,有芽眼,皮紅、黃、白或紫色,多用塊莖做繁殖材料。地上莖呈棱形,有毛。奇數羽狀復葉。聚傘花序頂生,花白、紅或紫色。漿果球形,綠或紫褐色。種子腎形,黃色。
3.3? ?黃瓜
黃瓜(Cucumis sativus L.)葫蘆科黃瓜屬一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莖、枝伸長,有棱溝,被白色的糙硬毛。卷須細。葉柄稍粗糙,有糙硬毛;葉片寬卵狀心形,膜質,裂片三角形,有齒。雌雄同株。雄花:常數朵在葉腋簇生;花梗纖細,被微柔毛;花冠黃白色,花冠裂片長圓狀披針形。雌花:單生或稀簇生;花梗粗壯,被柔毛;子房粗糙。果實長圓形或圓柱形,熟時黃綠色,表面粗糙。種子小,狹卵形,白色,無邊緣,兩端近急尖。
4? ?地塊選擇
4.1? ?環境條件
空氣應符合GB 3095-2012二級以上要求,農田灌溉水應符合GB 5084-2005二級以上要求,土壤環境應符合GB 15618-2008二級以上要求。
4.2? ?選地
選擇海拔1 800~2 000 m、土層深厚、質地疏松肥沃、有良好排灌條件或靠近水源的地塊。要求選擇3 a內未種過馬鈴薯、番茄、辣椒、茄子等茄科作物,以豆科、十字花科、禾谷類等前茬最好。
4.3? ?整地施肥灌水
立冬前及時清理田間殘枝爛葉,深耕耙耱,施腐熟有機肥52 500~67 500 kg/hm2,或純羊糞等有機肥22 500~30 000 kg/hm2、尿素300 kg/hm2、普通過磷酸鈣600 kg/hm2、硫酸鉀鎂300 kg/hm2。封凍前灌足冬水[1 - 2 ]。
5? ?建棚
土壤封凍前搭建好鋼架大棚或普通大棚,并扣上棚膜。
6? 春茬一草三膜覆蓋馬鈴薯種植
6.1? ?種薯選擇與處理
6.1.1? ? 品種選擇? ? 選用脫毒種薯的原種,以結薯早、塊莖膨大快、休眠期短、高產、優質、抗早疫病、商品性好的早熟品種荷蘭15、LK99等為佳。
6.1.2? ? 曬種? ? 選擇晴天,將挑選好的種薯放置于12~15 ℃的陽光下,期間每天翻動1次,使種薯均勻見光,并剔除爛薯、病薯、畸形薯、芽眼壞死、凍傷薯等。
6.1.3? ? 種薯切塊? ? 1人準備2把切刀,輪流使用。切塊前將切刀放入75%的酒精或5 g/kg的高錳酸鉀溶液中進行消毒。將種薯分成3個等級,一般150 g以下的,切掉尾芽,然后將種薯縱橫切成4個種子切塊; 150~400 g的種薯,切掉頂芽,每個芽眼為 1 個切塊,大小為25 g;400 g以上的大薯切掉頂芽,以每個芽眼為 1 個切塊。用種量為2 250 kg/hm2。
6.1.4? ? 拌種? ? 將稀土旱地寶每100 mL與5 kg水配成藥液,噴到種薯上,或將草木灰3 kg、72%農用鏈霉素可濕性粉劑125 g、4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25 g,撒到150 kg薯塊上均勻攪拌。
6.1.5? ? 催芽? ? 將切好的種薯裝筐放置在15~21 ℃的室內,當芽長到1~2 cm時,移至散射光下晾曬,等芽變成濃綠的壯芽時即可播種。
6.2? ?備草
播前將小麥秸稈或玉米秸稈用飼草機撕成長 6~10 cm 的小段裝袋備用。用草量為 4 500 kg/hm2。
6.3? ?播種
播種時間為1月20月至2月10日,棚內10 cm處地溫保持在16~18 ℃時為最佳播期。播種前地塊要進行第2次耕耙,使耕層平整、綿軟、無根茬。起壟,起壟面寬40 cm、壟高30 cm的壟,壟間距50 cm。壟起好后,用平頭鋤在壟面上開深10 cm、寬30 cm的槽溝,以梅花型方式將種薯芽眼朝上整齊擺放于槽溝兩側,1壟2行,株距 25 cm,種植密度為79 500~88 500 株/hm2。
種薯擺放好后,直接在壟面上覆10 cm厚的小麥秸稈或玉米秸稈,將壟面和種薯完全覆蓋住,然后在小麥秸稈或玉米秸稈上將滴灌帶眼朝下鋪設滴灌帶,滴灌帶上面覆幅寬1.2 m、厚0.01 cm的地膜,最后在地膜上覆土2~3 cm。整棚種好后,按3壟搭建小拱棚,并覆膜[3 - 4 ]。
6.4? ?田間管理
6.4.1? ? 查苗放苗? ? 出苗70%~80%時揭掉小拱棚,并及時人工輔助放苗,防止燒芽。 5月上、中旬,株高6~9 cm時進行第1次中耕除草。以后視雜草生長情況及時清除。
6.4.2? ? 澆水? ? 整個生育期需澆水4~5次。前期每次1~2 h,現蕾開花后每次3~4 h[5 ]。
6.4.3? ? 追肥? ? 在發棵期和結薯期各追肥 1 次。將硫酸鉀型沖施肥(N-P2O5 -K2O= 14-10-26)放入施肥罐內,充分攪勻,隨水滴灌,每次 75~150 kg/hm2。在收獲前10~15 d,用4 g/kg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或2 g/kg的尿素溶液葉面追肥。
6.4.4? ? 溫度控制? ? 3月中下旬,隨著氣溫回升,應掀起大棚兩端的棚膜進行通風,可在8:00~10:00時,棚內溫度上升到20 ℃時及時通風; 14:00~15:00時棚內溫度下降到14~16 ℃時關閉通風口。當夜間溫度穩定在10 ℃以上時,可以不關閉通風口;如果棚內濕度大,陰雨天要通風排濕。進入4月后氣溫回升較快,當室外氣溫白天20 ℃以上、夜間12 ℃以上時,要把棚膜四周全部卷起并固定,進行晝夜通風,但不撤掉棚膜,以備寒流來時及時覆蓋防凍。一般在5月上旬氣溫基本穩定時可撤掉棚膜。
6.5? ?病蟲害防治
6.5.1? ? 早疫病? ? 種植抗病品種。切塊時嚴格淘汰病薯。及時噴藥防治,藥劑選用5%香芹酚水劑6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1 000倍液、25%丙環唑乳油500倍液等。
6.5.2? ? 地下害蟲? ? 前茬作物收獲后深翻耙耱。用毒土或毒餌誘殺:將50%辛硫磷乳油3 000 mL/hm2兌水750 kg拌入有機肥中,結合耕翻施底肥施入耕作層。
6.6? ?收獲
6月上旬選擇晴天收獲,并將收獲的薯塊及時裝袋。
7? ?秋茬黃瓜的種植
7.1? ?育苗準備
7.1.1? ? 育苗時間? ? 5月上旬。
7.1.2? ? 品種選擇? ? 選擇黃瓜品種金旺601、金旺606、金旺607、德瑞特13-5等。
7.1.3? ? 種子處理? ? 溫湯浸種時將黃瓜種子投入50~55 ℃的熱水中,不斷攪拌,待水溫降到30 ℃時停止攪拌,浸種3~4 h;藥劑浸種時可用2 g/kg的高錳酸鉀溶液或100 g/kg磷酸三鈉溶液浸種20 min。
砧木南瓜種子處理也采用溫湯浸種。將南瓜種子投入60~70 ℃的熱水中,快速攪拌,待水溫降到30 ℃時停止攪拌,搓洗掉種皮上的粘液,再在30 ℃溫水中浸種10~12 h,撈出瀝凈水,在25~30 ℃下催芽。
7.2? ?育苗方法
用穴盤基質育苗,選用透氣性、保水性好的基質,體積比草炭土∶蛭石∶珍珠巖=3∶1∶1。
7.3? ?嫁接
7.3.1? ? 砧木選擇? ? 選擇與黃瓜親和性強、抗病力、抗逆性強的云南黑籽南瓜作砧木。
7.3.2? ? 嫁接方法? ? 采用靠接法或插接法。
7.3.3? ? 嫁接后的管理? ? 將嫁接好的苗子裝至營養缽然后整齊擺放到苗床中,用細土填好缽間縫隙,邊灌水邊蓋膜,最后扣好小拱棚。嫁接后苗床3 d不通風,苗床氣溫保持白天25~28 ℃,夜間18~20 ℃,空氣濕度保持在90%~95%。3 d后視苗情,以不萎蔫為度進行短時間少量防風,以后逐漸加大通風。
7.4? ?定植
7.4.1? ? 整地施肥? ? 馬鈴薯收獲后及時深翻整地,并結合整地均勻施入腐熟廄肥22 500~30 000 kg/hm2、三元復合肥450 kg/hm2、鈣鎂磷肥300 kg/hm2、3%辛硫磷顆粒劑30~45 kg/hm2。平整地塊后起壟覆膜。
7.4.2? ? 定植時間? ? 當黃瓜幼苗長至3~4葉時可移栽定植,保苗30 000~37 500株/hm2。
7.4.3? ? 定植后的管理? ? 黃瓜生長快,肥水供應要及時。施肥以“薄肥勤施”、“少量多餐”為原則,一般每采收2次瓜追肥1次。整個生長期要保持土壤濕潤。進入盛瓜期后,根據土壤含水量,每隔7~14 d澆水1次。
當瓜蔓長至30 cm開始攀緣生長,應及時搭架、綁蔓、整枝。以主蔓結瓜為主,一般應摘除根瓜以下的側蔓,中上部可留1瓜后留2葉摘心,后期及時清除老葉[6 ]。
7.5? ?病蟲害防治
7.5.1? ? 灰霉病? ? 發病初期可用20%嘧霉胺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
7.5.2? ? 白粉病? ? 發病初期用30%氟菌唑乳油1 500倍液,或25%丙環唑乳油1 5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噴霧防治。
7.5.3? ? 霜霉病? ? 發病初期用72%克露可濕性粉劑750倍液,或69%安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
7.6 ?采收
花開后8~12 d,瓜條從暗綠變為鮮綠、有光澤,花瓣未脫落時采收。
參考文獻:
[1] 董學文.? 臨洮縣東北部旱地馬鈴薯配方施肥試驗初報[J].? 甘肅農業科技,2013(7):39-41.
[2] 魯天文,張忠福,馬金占,等.? 山丹縣馬鈴薯“3414”田間肥效試驗初報[J].? 甘肅農業科技,2013(6): 40-42.
[3] 石玉章,盧玉霞.? 馬鈴薯黑色地膜覆蓋效果試驗初報[J].? 甘肅農業科技,2013(3):26-27.
[4] 趙維濤,李繼明.? 旱作區黑色地膜全膜雙壟側播馬鈴薯套種豌豆栽培技術[J].? 甘肅農業科技,2013(1): 59-60.
[5] 柴武高,巴蘭清,王得孝.? 民樂縣推廣馬鈴薯壟膜溝灌節水技術的成效及做法[J].? 甘肅農業科技,2013(3):35-36.
[6]? 費? ?友,李書境,安? ?芳,等.? 日光溫室秋茬黃瓜無公害生產技術[J].? 吉林農業,2010(8):112.
(本文責編:陳? ? 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