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淼
摘 要:近年來,“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的理念已經深入到廣大教師心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中就結合幼兒園特色課程“月月演活動”,探討了少教多學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關鍵詞:幼兒園;少教多學;特色課程
這幾年,“以學定教,少教多學”這一先進教育理念對一線老師來說已經不再陌生,它不僅逐步體現在老師的日常教學行為中,更深深地扎根在老師的心里。以下就以我園特色課程“月月演活動”為例,談談我是如何把握理念精神,運用少教多學的教學策略,開展藝術活動的一些體會。
1 活動背景
月月演是我園課程實施中的一項特色內容。其形式是每學期每個班級的每個孩子都有一次參與舞臺演出的機會。作為特色課程之一,它不僅是一種演出,更是主題實施下課程的拓展和延伸。正值重陽節來臨之際,我班和其他三個中班被安排到社區敬老院進行演出。按照以往的慣例,從選節目,到排練,再到最后的服裝裝束,都是由老師一手操辦的。孩子們只要在老師的引領下按部就班的做就行了。不過這次的活動因為教學策略的改變,在形式、過程等各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改變。
2 改變一:選節目——民主投票
“月月演要開始了”。當我把這個喜訊告訴孩子們的時候,大家都開心地歡呼起來——“又可以穿漂亮衣服啦”、“要上臺表演啦。”這群在小班有過表演經驗的孩子們不禁開始議論紛紛。但隨著歡呼的聲音,同時我也聽到了幾個微弱的聲音傳來:“我跳不好的。”、“我也是,我不會唱歌。”……表演對于那些表現力強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但對于那些不善于表達的孩子來說,確實是為難了他們。如何才能解決好這個問題呢。帶著這個疑問,我開始和孩子們聊起天來,請他們來決定這次月月演活動的演出內容。……大家各抒己見,誰也不肯退步。“我們來投票吧”。一向機靈的洋洋提出了建議,馬上得到了多數小朋友的支持:“對,我們投票決定”。于是,在大家統一意見的前提下,最后,我們通過投票的方法決定了我們的節目——大合唱:“爺爺為我打月餅”。
思考:孩子開心了
靠近孩子,用心聆聽中我發現,孩子們有的喜歡跳舞,有的喜歡歌唱,還有的喜歡朗誦……形式還真是多種多樣。一開始大家都爭執不下,都想演自己最拿手的,或是家人最喜歡的節目。怎么辦呢?如果由我作出決定,肯定會有孩子不開心。這時我想到了平時教學活動中運用的的教學策略。是否也可以運用到特色活動的教學中去呢?帶著疑問,我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組織大家聊起了正在進行的中秋節活動,聊起了中秋節的一些習俗,聊起了正在進行中的主題活動《我愛我家》,也聊起了爺爺奶奶們的事。事實證明,靠近孩子,用心聆聽果然是一個好方法。最后孩子們通過民主投票的方法,一致決定了節目的內容和形式,圓滿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孩子們開心了,這就足夠了。
3 改變二:合唱形式——孩子作主
節目選定了,開始進入排練階段,首先在熟悉歌曲后,我考慮在合唱的形式上作些變化。為了讓節目更具可看性,我想挑選一名幼兒作領唱。但事實并沒有按照我的思路發展下去。首先,我選定的小朋友羞于一個人站在最前面,始終不能很好地表現;其次,孩子們在唱會了這首歌后,表演的興趣明顯冷了下來。怎么辦?靠近孩子。我又一次傾聽了孩子們的想法,得到了如下結果:“我不想一個人在前面唱”、“一直這么唱真沒勁”、“一直唱很累的,要是能唱一會兒休息一下再唱就好了。”……于是,順理成章我們的合唱形式有了變化,先是輪流唱,再分組唱,接著再齊唱。孩子們對新的演唱方式很感興趣,原來一直叫累的小朋友在休息時,也忘記了累,反而時刻不忘提醒同伴。而領唱的小朋友回到隊伍后,也更自信了。我不禁暗暗松了一口氣,其實我可以不用這么操心的,活動照樣很精彩。
思考:老師省心了
原來,我是自己給自己添亂了。不僅自己累,孩子們還不感激你呢。為什么不把日常教學活動中的教學策略用起來呀?我不禁暗自責怪起自己。是啊,“應該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培養對美的感受。”
其實,老師不一定要挖空心思去想一些排練的方法,去安排一些排練的形式。“老師退后,孩子向前”,只要我們靠近孩子,細心聆聽孩子們的想法,說不定就會讓你的思路豁然開朗。瞧,孩子們有自己獨特的想法;瞧,孩子們對感興趣的事才會堅持下去。瞧,孩子們開心了,老師也省心多了。
4 改變三:合唱效果——更具藝術性
孩子們按照自己的想法積極地參與著節目的排練,但在合唱中總有那么幾個特別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靠近孩子,聽聽他們是怎么說的吧。我先找到小丁:“你為什么每次在最后一句時唱得比前面響啊?”小丁悄悄地看了我一眼,小聲說道:“媽媽說我人小,聲音也輕,所以要唱響點。”原來是這樣,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小丁仍然堅持在最后用盡他的力氣唱著屬于他的高音,佳佳也還是會在不經意間享受著她的節奏……但這一切已不再顯得特別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找到了默契,我們找到了演出的感覺,我們也找到了彼此適應的方法,所以合唱的效果聽起來不再那么突兀,反而更具藝術性了。
思考:教學更精彩
孩子的發展速度各不相同,三十多個人的大合唱,要求中班的孩子唱到整齊劃一,要求是太高了。我們要關注的,不是“整齊不整齊”,而是孩子們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如他們在其中呈現出來的熱情、興趣等。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孩子都培養成音樂家,但我們要保護孩子們對藝術活動的興趣,促進他們情感體驗豐富和提高。
活動如期演出,得到了爺爺奶奶們的肯定。少教多學,不僅幫助老師更好地達成了教學的目標,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也使每個孩子都能有所收獲。
5 結語
可以說,整場活動孩子們都參與了討論,商量,孩子們不再僅僅因為演而演。通過這次的月月演活動,我更堅定了少教多學在教學活動中應用的力量。它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其實每件事老師都不一定要親力親為,事事包辦。靠近孩子,讓我懂得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老師適時地放手,為孩子提供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
參考文獻:
[1] 陳喜月.幼兒園生活化特色教育芻探[J].成才之路,2019(17):66.
[2] 何煦,張杰.構建幼兒園游戲特色課程的探索與實踐[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9,35(05):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