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一澧
摘 要:隨著全球經濟環境不斷惡化,我國金融市場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在這樣的形勢下,銀行因該加強金融產品創新,并采取針對性的風險防控措施,促進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
關鍵詞:銀行 金融風險 金融創新 風險防控
金融對我國經濟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金融市場環境日益復雜,導致銀行面臨的金融風險也越來越多。此外,為了應對金融市場環境的變化和市場競爭,銀行通過金融產品創新來滿足社會的需求。銀行開展金融產品創新對完善金融體系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金融創新是一把雙刃劍,其收益與風險是并存的,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管控,將會導致金融市場的連鎖反應[1]。因此,開展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及風險防控策略研究,已經成為銀行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金融產品創新概述
金融創新指的是銀行創新思維、引用新技術開展創造性、特色性的金融服務或產品,滿足客戶的多元化需求,并實現銀行效益的最大化。金融產品創新對于商業銀行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2]。首先,銀行通過金融產品創新可以有效的預防和化解金融風險。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推進,金融產品的類型越來越多,銀行金融部門,可以運用這些產品來消化、分散金融風險。金融創新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融資證券化,通過金融產品創新,可以引導商業銀行實現穩健的運營。其次,銀行通過金融產品創新可以提升其盈利能力,進而促進銀行的快速發展。隨著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傳統以利差收入為主體的收入結構難以滿足現階段銀行的發展。通過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優化調整、升級換代,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為消費者提供特色的服務,進而促進銀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
二、金融風險概述
金融產品創新是一把雙刃劍,在為銀行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會產生金融風險等負面效應。所謂的金融風險指的是金融機構在開展金融活動期間因決策失誤等因素導致收益出現偏差的現象。由于現階段我國的金融市場體制尚未完善,金融風險是普遍存在的。考慮到當前銀行在金融市場配置中占比較高,因此銀行一旦出現金融風險,將會對整個金融市場產生重大的影響。為了保證經濟建設的良好發展,銀行應該做好金融防范措施,將金融風險防患于未然。金融風險分為會計風險、利率風險、市場風險、政策風險等幾大類。其中會計風險是常見的金融風險,這種風險影響因素較多,比如外部因素和人為因素等。利率風險也是當前金融經濟中常見的風險之一。這些風險多是由于現行金融體系不健全導致的。利率本身具有不可控性,因此金融經濟利率風險控制難度較大。由于我國缺乏健全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銀行的發展壓力較大,市場風險通常會引起嚴重的后果,如果不能加以有效的預防,會對金融市場的穩定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政策風險指的是金融政策發生調整時對金融經濟產生的影響。任何一個國家的金融經濟都受到政策的影響。銀行作為金融活動的鏈接點,如果其中的一個環節出現問題,不僅僅會給自身造成損失,還將會給整個鏈條的參與方造成危害,即金融風險具有擴散性。金融風險類型眾多,沒有明顯的預兆,并且不同情況下爆發的金融風險類型也不盡相同。同種類型的金融風險具有一定的累積性,量變會引發質變,當風險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引爆金融風險。金融風險是普遍存在的,可能潛伏在金融活動的每個環節中。金融風險具有不確定性,但這并不意味著金融風險是不可防范的。為了降低金融風險帶來的損失,除了預測管理外,還可以采用風險轉移、風險補償等方法,將其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三、銀行金融產品創新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 銀行金融產品創新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國際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加之我國相關制度體系、經營理念、科技水平存在缺失,我國銀行在金融產品創新過程中逐步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金融產品創新缺乏全面統籌的考慮、金融體制改革相對滯后、同質化現象嚴重、金融科技與經濟環境存在不適應性等。
首先,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缺乏全面統籌的考慮。金融產品創新的目標在于滿足市場的多元化需求,但是部分銀行為了搶占市場資源,忽視了對金融創新內容和功能的全盤考慮,直接導致了金融產品和服務沒有取得預期效果。此外這種盲目的創新會導致銀行資源的浪費,制約了銀行的穩定發展。其次,銀行金融體制改革相對滯后。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具備了相對完善的金融體系,但是與之相對應的金融體制仍然相對落后,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銀行金融創新工作的開展。第三,銀行金融產品創新能力不足,同質化現象嚴重。現階段我國的金融產品大多以借鑒國外為主,甚至有部分商業銀行直接照辦國外的金融產品,直接導致了金融產品同質化的現象。此外部分銀行在引入國外產品時,沒有充分考慮地區的差異性,部分金融產品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現象。第四,金融科技與經濟環境存在不適應性。所謂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指的是可以應用于金融的技術,金融科技的主要內容包括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和區塊鏈等技術。其中移動互聯網技術是現階段商業銀行普遍應用的技術,該技術有力的推進了金融業務整合,提升了金融機構的競爭力。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P2P網絡貸款、第三方支付、大數據金融等。在金融科技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開始與電子商務網絡進行合作,通過開設網上銀行等業務,為客戶提供快捷的服務。但是金融科技在促進了銀行金融創新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風險,與周圍的環境存在不適應性。
2. 銀行金融產品創新滯后分析
為了更好的完善金融經濟秩序,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服務,就需要深入探究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問題的原因,總體來說,影響我國銀行金融產品創新滯后的原因包括體制因素以及銀行內外部因素等等。首先,我國現行金融體制與市場經濟的發展相比仍然相對落后,比如產權制度尚未建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進度緩慢、金融組織體系相互分割缺乏協調性等,這些因素均制約了銀行金融產品創新的步伐。其次,銀行以及相關監管機構沒有從真正意義上領會金融產品創新的內涵,比如部分銀行盲目照搬國外模式,部分金融機構的領導受“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顧慮而裹足不前。此外,與國外相比我國銀行在金融產品創新的過程中還受到利率、政策等方面的限制和制約。
四、銀行金融產品創新風險防控的策略
近年來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潮流。金融領域市場競爭日益激勵,銀行等金融機構面臨的發展壓力越來越大。為了更好的完善金融經濟秩序,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服務,結合我國銀行金融產品創新中存在的問題,在深入剖析其原因的基礎上,下文探討了幾點金融風險防范策略。
首先,完善金融監管的法律體系,加強金融經濟風險的監管力度。為了確保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行,相關部門必須加大對金融經濟風險的監督管理力度,尤其是加強對銀行等金融機構違規操作管理,做好風險預警工作,將責任落實到個人,最大程度上將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較低。金融監管體系作為維護金融行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必須有完善的法律體系作為支撐,因此監管部門需要加強對銀行金融產品創新法律的調研分析,并適當采取暫行條例等。
其次,嚴格履行市場準入制度,加大違法金融活動的打擊力度。前面已經提及,金融市場的發展對于國家經濟建設有著重要的作用。金融產品的創新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金融市場的發展,但是如果缺乏市場準入制度,會對金融市場的穩定性造成影響。因此金融監管部門必須指定規章制度對金融創新產品進行嚴格的審查,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決定是否放入金融市場。為了避免“評估結果一刀切”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對于金融風險較低的產品,可以采取試準入的方式對其進行考察,根據一段時間的考察結果,確定該產品是否能夠進入金融市場。針對市場上的違法亂紀現象,金融監管人員應該根據法律法規進行嚴格的督查,對于金融經濟違法者予以嚴格的處理。對于已經構成違法犯罪事實的追究其法律責任。
第三,健全金融信息共享機制提高風險預警能力。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為金融信息共享機制的構建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實現對金融產品創新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并分享給銀行以及監管部門[3]。這種機制的構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大大降低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并促進了金融監管效益的提升。
第四,采取規范化的手段加大金融產品的創新力度。近年來金融市場的競爭性越來越激烈,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金融市場活動主要參與者的商業銀行開始意識到加大金融產品創新對于銀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但是部分銀行為了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在金融產品創新方面,忽視了部分環節方面的問題。針對這一現象,金融監管部門可以采用信用評級方式,對金融產品創新行為予以規范,從而實現對銀行金融產品創新及風險防控的積極引導。
參考文獻
[1] 李宏朝. 我國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的創新情況及其應對策略探討[J]. 科技創新與生產力, 2018(2):5-6.
[2] 秦琦.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個人金融業務操作風險控制研究[D]. 山東大學, 2017.
[3] 廖夢. 互聯網金融在商業銀行產品創新中的應用[J]. 財訊, 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