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昊晴
摘 要:近年來,大學生面臨許多心理健康問題。一般認為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直接原因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環境中的各種壓力。因此,研究大學生心理壓力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緩解心理壓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至關重要。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壓力 應對方式
壓力也稱為“應激”“緊張”,是指個體的身形在受到威脅時所產生的一種緊張狀態。如果個體長期處于一種高度的應激狀態,就會對身心造成嚴重損害。大學校園的人文環境、文化氛圍、生活方式、大學老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大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目標與高中階段有很大的區別,大學生由于身心發展尚未成型,自我調節和自制能力不強,復雜的自身問題和環境問題往往容易導致他們產生激烈的心理沖突和強烈的心理壓力。
一、大學生心理壓力的來源
(一)學習與生活的壓力
大部分大學生都曾感到過學習的壓力,但如學不會釋放壓力,精神就會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下,極可能導致強迫、焦慮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現。目前,中國高校在校生中約有20%是貧困生,而這其中5%-7%是特困生。調查表明,70%以上的貧困生認為自己承受著巨大的學習、生活壓力,這些壓力對他們造成了較大的心理困擾,而貧困生們并不懂得該如何去化解。
(二)情感困惑和危機
大學生對情感方面的問題能否正確認識與處理,已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大量個案表明,大學生因戀愛所造成的情感危機,是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極端,甚至造成悲劇。
(三)角色轉換與適應障礙
該情況頻頻出現在大一新生中間,這種不適應如果得不到及時調整,便會產生失落、自卑、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有的學生還會因長期不適應而退學。
(四)交際困難造成心理壓力
"風聲雨聲讀書聲,我不吱聲;家事國事天下事,關我何事。""宿舍里面不吭氣,互聯網上訴衷腸。"這些順口溜實際上反映了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交際現狀。現代大學生的交際困難主要表現為不會獨立生活,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不懂交往的技巧與原則。有的同學有自閉傾向,不愿與人交往;有的同學為交際而交際,不惜犧牲原則隨波逐流。
(五)家庭及外界環境的不利影響
家庭及外界環境的不利影響也會成為誘發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比如不當的家教方式、單親家庭環境及學校環境的負面影響、消費上的浪費攀比、對貧困生的歧視、學習節奏過于緊張等等。
(六)就業壓力
近幾年來,由于社會競爭的加劇,就業市場的不景氣,大學生找工作或找比較理想的工作越來越困難。這對大學里眾多高年級學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壓力,使他們因焦慮、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
二、大學生心理壓力的自身應對方式
(一)提高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身能否完成某一任務或工作行為所具有的能力,判斷和信念它是有情景決定的能力知覺。個體的自我效能感越高,越能以積極的有效的方式處理壓力。大學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自我效能感:一是從自己以往成功的經驗中提高自我效能感。可以回憶總結自己經歷的一些具有挑戰性且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了預期效果的事情。二是通過自我暗示來提高自我效能感。每天起床前十分鐘或者睡前十分鐘默默地告訴自己自己一定能行,這樣通過潛意識來激勵自己成為理想中的樣子。三是通過榜樣的力量來提高自我效能感。尋找一個自己周圍有成功經驗且與自己條件相近的同學,以其為榜樣,通過向其學習來提高自己戰勝困難的勇氣。
(二)建立堅強自信的人格素養
堅強自信的健康人格素養往往可以使個體在面臨壓力問題時,往往采用積極主動和樂觀自信的方式以及幽默詼諧的方式來化解問題。而自卑的人在面臨壓力問題時,往往采取消極和悲觀的方式應對問題。他們往往把挫折看作不幸,從而被動接受,而不去努力克服問題,甚至自暴自棄。因此,當代大學生要提高抗壓能力,首先應該加強自我修養,培養自信自強的健康人格,以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應對生活中的困境。
(三)主動尋求社會支持
大量實踐表明,大學生在心理壓力狀況下,社會支持有利于幫助其走出心理壓力的氛圍,有利于其迅速走出心理壓力的陰影,能夠給予以其一定的心理支持和庇護,有利于其身心發展,朝著健康的道路邁進。因此大學生應該積極培養其主動尋求社會支持的意識,還要學會建立一個社會支持系統。這一系統由親人朋友等身邊的人組成,大學生再身處困境時能夠主動尋求他們的幫助。
三、高校幫助大學生應對壓力的措施
(一)進行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活動,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進
現如今很多高校成立心理咨詢室,心理健康知識問答等等各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活動。這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大學生參與校園活動的積極主動性,促使大學心理健康得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各高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一些校園活動,在舉辦活動的同時將心理教育融入其中,使大學生在參與活動的同時能夠接受心理教育,讓大學生將內心壓力得到有效釋放。多元化的校園生活也會向學校變得朝氣蓬勃,增添青春活力,在活動中將心理教育滲透大學生心中,促使大學生在活動中找到調整自己內心狀態的方式。
(二)幫助大學生做好學業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
學業規劃是指個體為了明確人生學業發展道路對學業進行的統籌規劃和合理安排。生涯規劃是個體積極努力規劃未來人生發展軌跡,結合個人的能力性格,個人優勢劣勢做好合理安排并不斷優化目標實現的過程,以達到預期的計劃。職業是人最大的生涯,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實現職業上的規劃來實現人生目標。影響大學生就業成敗的關鍵就是要不斷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與專業水平,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做好職業發展的長遠規劃。因此生涯規劃的正確與否影響著今后的人生發展走向,也影響著整個大學生涯質量的高低。
(三)網絡心理教育健康工作也要加強管理與推進
當今社會網絡已經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對于大學生而言,很多信息除了通過學校傳播以外,更多的接受新消息都是通過網絡進行獲取的,網絡是優劣勢都非常明顯的一種傳播信息的渠道,在運用過程中學校要正確使用網絡,通過網絡向大學生提供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資源。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學校要不斷加強網絡安全,促進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夠有效實施,不斷進行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完善,使大學生在良好的網絡環境中成長。借助網絡的優勢對大學生進行正面引導,促使大學生對生活充滿激情,在生活中克服困難能夠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畫白.高校大學生心理壓力及其應對策略的研究[J].亞太教育,2016(27):236.
[2]萬初燕.大學生心理壓力的產生及排解[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7):127-128.
[3]高婷婷.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特點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13):57-58.
[4]高潔.淺析大學生心理壓力源及應對方式[J].新西部(理論版),2016(24):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