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萍 張美瑩 司倩倩
摘 要: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于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受到遺傳和環境的雙重影響,尤其是幼年時期的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對心理健康的發展影響甚大。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
大學生群體,一個看似輕松,事實上卻承擔巨大壓力的群體,學業、生活、情感、就業多重大山的壓迫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已經告急。一個個血淋淋的事實,在不斷警示我們,要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2000年,由北師大心理系團總支、學生會倡議,十多所高校響應,并經北京市團委、學聯批準,確定每年的5月25日為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日,目的是呼吁大學生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并以此掀起社會關注心理健康熱潮。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產、生活上能與其他人保持較好的溝通或配合,能良好地處理生活中發生的各種情況。
學習壓力大,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成績不理想,學習困難等學業問題始終困擾著大學生。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學習動力不足。
在大學生生活事件量表中,列在第一位的是學習壓力大。調查結果表明:有69.6%的新生和54%的老生感到“學習難度加大,非常困難”;在座談中問到學生為什么學習時,學生淡淡地說:“為學習而學習”。一位大二學生也寫道:“學習始終不能進入狀態,總感到是在巨大的考試壓力下被動地學,而靜下來想為什么學時,會感到很苦惱?!碧貏e是一年級學生,認為“學習負擔重,難以應付”的占70.4%。
2.學習目的不明確。
自習路上永遠有匆匆的身影,但仔細考慮學生的學習目的卻不能得到令人滿意的答案。很多同學為了應付不得不參加的考試,不能不做的事而學習。有的學生甚至直截了當地回答:為了能夠考試過關,至于為什么學生心中沒有底
3.情緒問題
穩定的情緒、積極良好的情緒反映,是學生成才很重要的因素,也是學生心理健康中值得重視的問題。如下表所示:大學生的負向情緒高于正向情緒,值得引起重視。
4.預防方式
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有相當數量的大學生存在負面心理情緒;大學生因心理疾病退學的,達到退學總人數的50%以上,心理危機已成為影響大學生個體發展和學校穩定的重要因素。如何應對心理危機是高校無法回避的緊迫問題。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干預
心理危機干預是指在心理學理論指導下對有心理危機的個體或群體的一種短期的幫助行為,其目的是及時對經歷個人危機、處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將發生危險的對象提供支持和幫助,使之恢復心理平衡。它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咨詢和治療,最突出的特點是及時性、迅速性,其有效的行動是成功的關鍵。
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一般原則主要有四條:
其一、幫助當事人接受你的幫助。面臨危機心緒不佳、郁悶、痛苦是正常的,幫助當事人接受你的幫助,在你的幫助下經歷、體驗并開始擺脫痛苦,有助于當事人最終走出危機;其二、幫助當事人有所作為地正視和處理危機。對當事人的處境表示同情和關注并有所準備地給當事人指明解決危機的辦法,使其明白自己該做些什么、怎么做;其三、為當事人提供有關的信息。陷入危機的當事人往往因不了解真相而產生錯覺,夸大危機的情境,對結果的想象遠比事實更糟。因此,危機干預必須運用適當的方式、手段和語言,適當幫助當事人發現事實的真相,正視現實,走出困境;其四、必須避免慫恿當事人責備他人。
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的建設和完善,要以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系統的建設為載體。開展心理健康普查,對有精神病傾向的要及時轉診就醫,對有神經癥可能的要約請他們面談,了解情況,建立心理健康檔案,確定危機預警的范圍和對象;建設以學生輔導員、學生干部、寢室長和學生黨員為骨干力量的信息員隊伍,及時了解預警對象的相關信息并及時匯報,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成立危機干預機構,如邀請心理專家建立大學生危機干預中心,確保危機干預的專業化;設立信息化的心理危機干預熱線,讓大學生在身處危機時能及時得到幫助。
構建大學生成才服務體系,為大學生心理減負減壓,如加強學習與考研的輔導,幫助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搭建就業平臺,開展就業指導等。
利用各種途徑和方式,如校園廣播、主題班會、學校墻報、班級板報等大力宣傳心理健康知識,使之深入人心;通過與班主任、教師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心態;利用資料、個別交流或家長學校機會,指導家長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長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營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以家長的理想、追求和行為影響孩子。
從當前我國高校的普遍情況來看,多數大學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根據一項以全國12.6萬大學生為對象的調查顯示,20.3%的人有明顯的心理障礙。盡管如此,只有極少數學生接受了心理咨詢方面的專業性幫助,而絕大部分并沒有真正認識到這一問題,一定程度上不能不說明心理健康教育的緊迫性、必要性和艱巨性。 人的心理健康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動態過程。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各種各樣的,既有個體自身的心理素質,也有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就當前大學生的具體現狀而言,影響其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環境變遷
心理因素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與我們的生活學習、人際關系、個人情感都有著密切聯系,因此每個大學生都要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大學就像是社會的縮影,里面充滿了各色各樣的人。剛進大學的學生一定會對大學感到很失望,因為它并不像老師所描述地那么美好。大學生活和高中生活的反差確實很大:生活上沒有了家長的照顧,學習上了沒有老師的督促。彷徨、寂寞等各種不良心態一定會干擾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學會獨立,學會自覺,要讓大學生活變得充實而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