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保平
近年來,許昌市依托特色農業和傳統優勢,本著“加快培育一批、積極改造一批、努力規范一批、著力提升一批”的思路,采取“宣傳引導、培育改造、規范提升、優惠扶持”等辦法,大力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有效促進了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穩步健康發展。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提升農產品質量、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一)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合作社通過聯合生產,實現規模經營,將分散的資金、勞動力、土地和市場等組織起來,解決“小農戶”和“大市場”的對接和適應問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二)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許昌市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載體作用,組織分散農戶整體參與市場競爭,積極開展產供銷、農工貿一體化經營,提高品牌化優質農產品比率,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比如,建安區百珍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采用“合作社+農戶+基地”的運行機制,發展社員128人,輻射帶動了建安區及周邊30多個食用菌生產專業村的5萬多戶種植戶,建成了13個年產千噸的食用菌生產基地。
(三)提高農民綜合素質
合作社組織社員參加專業技術培訓,使更多的農民群眾掌握農業先進生產技術,成為適應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比如,襄城縣安民甘薯種植專業合作社領辦人紀安民,多年潛心紅薯新品種培育工作,選育的鄭薯20(安平1號)通過國家有關部門鑒定,自主研發的紅薯土豆收獲機獲得國家專利產品,合作社也被認定為許昌市科普示范基地。
(四)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合作社經營不再局限于種植、養殖,而是以農業活動為基礎,充分利用農業資源稟賦,把農村景觀、文化活動和農業產業鏈活動結合在一起,大力發展觀賞農業、體驗農業和休閑觀光農業,不斷拓展農業增值空間。禹州市綠鵬種植專業合作社是農業部蔬菜生產標準園創建單位,河南省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園區占地面積216.67 hm2,目前已建成辦公服務設施區3000 m2及韓國梨、大櫻桃、核桃等休閑旅游觀光采摘園160 hm2。
二、發展措施
(一)積極培育,助推鄉村產業振興
近年來,許昌市依托農業特色和優勢,廣泛動員農村專業大戶、農村能人、基層農技人員、村兩委班子成員等具有一定經濟基礎和發展理念的主體,圍繞花卉、優質小麥、中藥材、蔬菜種植、畜禽養殖、三粉加工、蜂產品加工等優勢產業,注冊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發展格局,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助推了鄉村產業振興的實現。
(二)規范提升,不斷增強主體活力
按照“邊培育邊規范,以規范促發展”的工作思路,通過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推進合作社規范有序發展。2018年4月,許昌市農業局印發了《關于對市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進行動態管理及申報認定工作的通知》,對前期市級示范社進行監測,同時進行第五批市級示范社申報認定。結合國家級示范社運行監測,全市先后淘汰了9家達不到國家級示范社標準的合作社,通過持續的動態監測、嚴格的評選認定,確保農民專業合作社運行健康、管理規范、保持活力。
(三)強化服務,推動持續創新發展
合作社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政策的扶持和支持。許昌市積極整合現有資源,著力在土地規模經營、融資服務、項目支持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為合作社發展創造寬松的發展環境。在信息服務上,借助益民信息社平臺,為合作社發布產品供求信息,提供招商引資服務,開展對外推介宣傳,提高合作社的知名度。在規模經營上,出臺了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實施意見,對從事適度規模經營的合作社,特別是從事糧食種植的合作社在租金補貼、貸款貼息、農業保險、附屬設施用地等方面給予扶持,鼓勵合作社多種糧、種好糧,多產糧、產好糧。
(四)強強聯合,鼓勵聯合社抱團
在合作社培育上,許昌市著重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以產品或產業為紐帶,打破行政區域界限,組成聯合社,實行跨區域、集團式發展,增強市場競爭力與抗風險能力。如禹州市道地藥材種植合作社聯合社由禹州市中藥材種植協會、禹州市森茂種植專業合作社等7家機構發起而成立,以禹州36種道地藥材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為主營業務,以禹南星、禹白芷、禹白附、禹半夏、禹二花、丹參、生地7種中藥材為主打品種,示范帶動全市中藥材種植、加工和中藥材產業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