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一、精準農業經濟效益評價方法
(一)部分預算法
部分預算法的精準農業經濟效益分析原理是當發生了某項變化時,將這項變化所引發的精準農業的成本降低、收益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增加這4個項目中所發生的變化進行計算,以該變化所帶來的正經濟收益以及負經濟收益之差來衡量該項變化所導致的實際經濟效益。通常來說,正經濟效益包括降低成本與增加收益,負經濟收益包括增加成本與降低收益。計算正經濟收益和負經濟收益的差值,當凈收益>0時,則表明該項變化在實際的經濟操作中可行。部分預算法可以通過將項目變化所產生的經濟效益變化量化,從而為研究人員提供切實可行的經濟方案。
(二)投資分析法
投資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精準農業的技術經濟效益,通常來說,投資分析法分為動態分析和靜態分析。在靜態分析中,分析過程不考慮時間因素,只分析某個項目在使用期間某年的收益數據并進行經濟效益評價,如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等。在動態分析中,分析過程需要考慮項目的全部壽命期間的經濟效益。
精準農業中的項目投資分析法以現金流量表的分析為基礎,將項目歷年的投資、成本以及收入在Excel中排列出來,再添加相關環境以及人為因素構成現金流量表,從而統一計算各項指標,如凈現值、內部收益率以及投資回收期等。
二、精準農業項目風險評價方法
精準農業項目的風險評價方法和經濟效益評價方法有著一定的聯系,對于農業項目中的決策因素,其對項目投資風險的影響大小同時也影響農業項目的經濟收益,所以在進行精準農業的經濟效益評價時,也要進行影響經濟效益的因素對于項目的風險評價。
(一)精準農業敏感性分析
精準農業敏感性分析是通過對影響農業項目經濟效益的因素進行分析,找出其中最為敏感的因素,并分析其對于農業項目風險的影響大小。例如,在水稻種植的敏感性分析中,稻谷產量以及稻谷價格是最為敏感的因素,同時稻谷產量及稻谷價格的影響效果是同等的。除了產量和價格以外,水稻種植的面積以及機械設備的價格也是較為敏感的因素,二者的影響程度基本一致。另外,N素成本、信息化農業設備成本也能影響農業項目的經濟效益。對這些敏感因素進行分析時,需要考慮其對整體農業項目的影響,如施肥機械的不準確、GPS定位系統的偏差等,這部分因素都會影響到農業項目的經濟效益。
(二)精準農業項目風險預測
精準農業項目的風險來源包括市場風險、財務風險以及技術風險等。市場風險主要指的是市場需求以及成本變動等對精準農業項目的影響,如大型農業機械設備的價格變動以及稻谷市場價格的下降等。財務風險主要指的是項目的融資風險,如資金鏈斷裂等。技術風險指的是新農業技術的推廣對于傳統農業技術的生存環境擠壓等,從而導致傳統農業技術的經濟遭受損失。在敏感性分析中,市場風險的最敏感因素是稻谷的價格。因此,應當種植價格相對較高且較穩定的經濟作物,從而降低市場風險對農業項目經濟效益的影響。精準農業的技術風險是隨著農業技術的推廣而不斷減小的,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也需要注意對于農戶的技術意識普及,從而降低農業項目的技術風險。
三、提高精準農業經濟效益的建議
對于農業地區的農戶以及微小型農企,需要認真處理他們的融資要求,盡可能地滿足其資金需求,為農業地區的全面經濟發展做好金融支持。同時,需要進行當地金融機構與農業項目的不斷深入合作,建立專有農業項目資金和以農業為主體的項目精準對接,實現農業經濟在地方財政的支持下不斷發展。
對于農業地區的金融模式創新,要綜合分析該地區農業不發達的主要原因,切實改善各項金融政策,創新適合于該地區的農業項目。針對農業地區的不同狀況,推出以發展農業為主的金融項目,例如,雙聯惠農貸款項目、農耕文明貸款項目等。在這些項目中,應切實考慮當地農戶以及微小農企的困難,切實針對這些困難進行針對性的財政供給,從而在解決農業發展問題的基礎上促進該地區的特色產業發展。
總之,精準農業的主要經濟效益評價方法有部分預算法和投資分析法,除了進行經濟效益的直接評價以外,還需要結合影響精準農業項目經濟效益的因素,進行項目的風險評價,從而全方位保證某項變化對于精準農業項目的影響。大力發展農業經濟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在實現農業發展的道路上,除了政府要不斷出臺有利于農業地區經濟發展的利民政策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鼓勵當地金融機構為農業項目出一份力。在此背景下,政府、科研單位和農戶都要引起重視,積極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為以后的農業發展提供可行的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