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佳佳
摘要:隨著我國信息化技術的不斷進步,在我國的戰略資源中信息資源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油田企業遵循相關標準對地質資料進行信息化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就石油地質資料管理的現狀、信息化管理的優點以及缺點進行了細致的分析,提出了完善地質資料信息化管理的措施,促進油田企業對于地質資料能夠有效的信息化管理。
關鍵詞:石油地質資料;管理;信息化
1 前言
隨著油田企業在工程開發、勘探油田工作中逐漸提高難度,開發勘探油田的技術也有著快速的進步,油田企業在經營管理、生產運行以及綜合研究方面有著更為精細化、高深的發展前景,在地質資料管理方面也面臨著“及時準確、統一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2 石油地質資料信息化管理的現狀
現今,我國油田企業的地質資料具體包括電子光盤資料、綜合資料、單井資料等幾種類型。其中,電子光盤資料主要包括掃描巖心圖像資料、分析化驗資料、綜合資料以及測井資料等;綜合資料主要包括年報、分析化驗、儲量報告、油田開發工程分析、月報、技術座談會以及月報等資料;單井資料主要包括油水井施工報告、測井資料、測井設計圖、鉆井資料以及化驗分析報告等。
長時間以來,油田企業所有的地質資料均是通過手工的方法進行資料的檢索、保存以及歸檔等工作,這種工作方式對于將資料價值充分發揮以及利用資料有著一定的影響[1]。因為受到技術條件的約束,在進行保管石油地質資料時均是采取紙介質的形式,尤其是在早期資料的保管與利用上,完全是通過人工搜尋以及保存的方式,在資料查閱過程中有著較多的阻礙,地質資料的查閱在相同時間或者相同資料僅能為一人提供服務,通過在借閱地質資料時很容易導致丟失或者損壞資料。因為地質資料以紙質檔案的方式進行保存,甚至出現發黃發脆的現象。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石油地質資料逐漸以電子檔的方式進行保存,能夠將電子資料以及檔案資料同步提交的方式得以實現。雖然這種電子存檔的方式僅能將上傳以及單一借閱的不足進行彌補,但是仍有較低的共享性,無法將處于網絡信息下在最快時間內查詢資料全面實現。這種電子存檔的方式與石油地質資料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互不相符,沒有起到推動地質資料管理進度的作用,所以,對石油地質資料進行信息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3 石油地質資料信息化管理的優勢以及不足
信息化管理主要是以建立數據庫為主對地質資料進行管理,其具有幾個方面的優點:
(1)有著較快的處理速度,可以較為快速且方便的采取信息化方式存儲地質資料代替紙質為主的地質資料。
(2)出現差錯的概率較少,并且可以將原油的基礎資料進行充分的反映,在資料的錄入上有著較高的可靠度。一旦數據在上傳過程中存在問題,也能夠及時的找到并且進行改正,確保地質資料的準確性。
(3)通過將地質資料錄入數據庫后能夠較為方便的使用,并且由網上瀏覽的方式逐漸代替實體借閱的方式,能夠將地質資料實現最大化的共享,從根本上將利用地質資料效率有效的提高[2]。
(4)現今,油田企業的地質資料均是以數據庫的形式保存,能夠將乙方提供資料給甲方的方式徹底改變,促進網上提交地質資料的情況得到快速實現。
通過數據庫的方式對地質資料進行信息化管理同樣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和傳統的地質資料管理方式對比來誰,數據庫形式的管理占用了較大的空間,通常在進行A4大小圖片的掃描工作時,在硬盤中則需要占據250kB的空間,相對比較清晰或者高清的圖片則需要在硬盤中占據2MB的空間。雖然在油田企業現今的發展中已經擁有網絡主干前兆以及存儲海量的數據庫,在搜索以及保存時不會存在問題,那么則需要將數據庫的整體結構進行充分的設計,同時將查詢資料以及錄入資料的軟件進行研究,尤其是對地質資料進行優化時,能夠為搜索資料以及查詢資料帶來一定的方便。
(2)采取數據庫方式對一些確保數據具有連續性以及有著較大密集度的資料進行管理時有著相對不合理的情況,會增加服務器硬盤所需要花費的成本。
4 完善石油地質資料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4.1 地質資料信息發布力度不斷加強
在繼2015—2016年連續兩年發布1:5萬區域地質圖的基礎上,2017年9月,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公開版1:5萬區域地質圖近1000幅、累計發布量達2600幅,同時還發布了全國重要地質鉆孔數據、海洋地質調查數據、國產遙感數據、實物地質資料館藏數據等地質資料信息。2018年4月,自然資源部首次公開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要領域的地質數據資料,內容包括近年來我國最新完成的多個重要領域覆蓋全國的礦產地質、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城市地質等多類別地質資料數據,其中包括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城市群新型城鎮化建設所需的關鍵地質資料,有助于地方政府進行城市規劃建設信息支撐。近年來,我國發展迅速的多個新能源利用領域的地質資料也在此次公開范圍之內,例如可在城市供暖制冷時減少對傳統化石能源依賴,利用地下200米范圍內土壤和地下水能量供暖制冷的淺層地溫熱就公開了全國36個重要城市和15個省份的主要城市的評價報告和成果報告。
4.2 構建相關的規章制度規范資料管理工作
隨著油田企業均以數據庫的方式對地質資料進行管理,信息化管理需要構建嚴密、合理以及科學的制度,嚴格的規范以及標準數據庫資料的鑒定、整理、積累以及歸檔工作的保存、排列以及分類等方法,促進能夠有序以及科學的對石油地質資料進行管理,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實行:
(1)全面規劃以及領導資料以及文件的管理工作,讓其能夠同步進行發展;
(2)把控制以及指導文件管理的工作分配到具體的部門,保證全面指導以及監控石油地質資料能夠從形成文件、文件歸檔以及利用查閱等方面的工作;
(3)構建一套統一、合理、科學的標準規范管理、歸檔文件的工作;
(4)電子資料的接收時,應該鑒定資料是否具備真實性以及原始性。
4.3 地質資料服務與信息化管理“五平臺一支撐”進一步完善,信息化服務能力不斷提高
國內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務平臺建設不斷推進。共享服務平臺繼續發揮“資料信息分散保管、全國一站式服務”的強大功能,各單位按照《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務平臺建設方案>的通知》(國土資廳發〔2012〕26號)要求,積極推進共享服務平臺建設工作,完善了平臺功能。
國內地質資料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穩步推進。進一步優化了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系統功能,開發了實物地質資料管理信息系統并正式提供使用,目前全國多數?。▍^、市)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全國館和部實物中心完成了地質資料管理信息系統的部署、安裝和試用工作,初步實現地質資料管理信息系統從地質資料匯交到館藏機構資料接收和轉交的全過程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地質資料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4.4 嚴格的對地質資料的可轉換性進行控制
因為石油地質資料在保存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共同存在于不同的載體中或者相互轉換的情況,其中具體包含印章、簽名以及字體等,而使用計算機的基本功能,則能夠將地質資料完全統一,這種情況則表示,地質資料采用信息化管理僅能夠確保資料的真實可靠性而沒有辦法確保資料的原始性。雖然這樣,也能夠通過高功能的計算機保護資料以及文件。例如,把只讀模式在打開文檔時設置好,并且采取加密的方式保存一些比較重要的地質資料。因為計算機有著相對獨特的基本特征,所以能夠極為方便的更改以及刪減資料信息,并且在更改信息后原本的資料則會無法發現改變的位置[3]。因此,倘若地質資料沒有進行備份出來,一旦修改資料的數據,則會無法找回原本的資料。所以,應該在獲取地質資料的第一時間內進行存檔并且備份,確保石油地質資料的安全性。
5 結束語
隨著我國信息化快速的進步,石油企業在對地質資料進行信息化管理過程中,在重視建設硬件的同時,要確保網絡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的充分利用,并且要重視建設軟件,為石油地質資料構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以及電子文件管理的體系。與此同時,要經常組織地質檔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員,參加信息化管理知識的培訓,促進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只有全方位的做好石油地質資料的管理工作,才能夠與信息化社會的發展互相適應,為開采、勘探油田的工作提供準確的資源信息,有效的促進石油企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寧,徐秀英.地質科技檔案的管理及利用探析[J].辦公室業務,2017(23):95.
[2]葉靖.新時期地質科技檔案管理工作的創新與發展[J].低碳世界,2016(09):246-247.
[3]王盈.關于地質科技檔案管理的思考[J].辦公室業務,2017(05):71+73.
[4]孫鳳艷.地質科技檔案的電子化管理[J].蘭臺內外,2018(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