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基于漢源縣和四川省2000~2017年國民經濟統計公報及統計年鑒,分析了大渡河瀑布溝、深溪溝水電站基建及運營期對所在縣域經濟發展的影響;根據大渡河干流梯級8站的多年運營情況,從發電、防洪減災、梯級調度、節能減排等方面綜合定性分析了大渡河水電開發對四川省經濟的綜合影響。分析結果表明:① 基建期內,漢源縣第一產業萎縮較為明顯,第二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產業結構得到了優化;② 運營期內,漢源縣GDP平均增速得到了顯著提高,超過了四川省同期的平均水平,推動了第二、三產業快速發展,優化了地方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保障了防洪安全,促進了脫貧攻堅,經濟效益和社會綜合效益顯著。
關 鍵 詞:水電開發; 縣域經濟發展; 產業結構; 能源結構; 瀑布溝水電站; 深溪溝水電站; 大渡河
1 研究背景
2000年以來,我國進入到了水電開發的快速發展期,以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為代表的西南水電基地初步建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清潔能源,極大地改善了我國的能源結構[1-2]。同時,大型水電項目往往位于經濟欠發達的高山峽谷地區[3],投資較大、實施周期較長[4],而且伴隨著移民、征地的需求,因此,項目建設和運營勢必對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5]。當前,已有大量關于水電開發對區域經濟發展影響方面的研究,比如:董新亮等[6]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針對大渡河枕頭壩、沙坪水電站建設期對四川省宏觀經濟的影響進行了研究;譚運嘉等[7]基于區域投入產出模型,評價了白鶴灘水電站的建設對四川、云南兩省宏觀經濟的影響;陸菊春等[8]通過建立區域經濟增長回歸模型,證明了某流域水電基建投資對區域生產總值的積極影響。
上述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往往局限于水電站基建期,分析的區域范圍較大,一般是省域或流域,鮮有涉足縣域的研究。針對上述背景,本文從水電站基建期和運營期兩個方面出發,來分析水電項目投資和運營對所在縣域宏觀經濟的影響;從防洪減災、節能減排及流域梯級聯合調度效益的角度,來分析梯級水電運營模式對區域發展的綜合影響。
2 技術路線
根據GB/T4754-2017《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關于三次產業劃分的規定[9],本文采用定量結合定性分析的方法,對水電項目基建和運營對區域各產業帯來的影響展開分析,分析數據來源于國民經濟統計公報、統計年鑒等。
另外,大型水電項目基建投資影響的行業面較廣[10],分布在建筑、機械、建材等第二產業,影響的區域范圍也較廣,一般不會全部貢獻于所在區域內的經濟增長。因此,為了量化水電項目基建投資對所在區域內第二產業發展的貢獻程度,本文針對大型水電項目基建投資占所在縣域固定資產比例較高的特點,基于凱恩斯投資乘數理論[11],提出了投資有效系數。
3 水電項目基建期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漢源縣位于大渡河流域中游,行政上隸屬于四川省雅安市,是大渡河干流瀑布溝和深溪溝水電站的主要淹沒區[12]。國電大渡河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渡河公司”)于2002年起開發瀑布溝、深溪溝兩座水電站,2011年,兩座水電站全部竣工時共在漢源縣境內進行了約340億元(現價)的基建投資。在此期間,漢源縣境內無其他大型基建項目,瀑布溝、深溪溝兩座水電站的投資額占全縣固定投資額的比例持續較高(見圖1),因此,本文將該縣作為分析對象,能夠較好地反映水電項目基建投資對區域經濟的影響情況。
3.1 對地區生產總值的影響
瀑布溝、深溪溝水電站在漢源縣境內的基建投資于2002年開始,2009年達到高點,2011年完成全部投資。本文從漢源縣和四川省國民經濟統計公報中摘錄了地區生產總值(GDP)及各產業的增加值數據,依據歷年價格總指數,將其折算成按2000年的可比價進行分析(分別見圖2和表1)。
從圖2和表1中可以看出,在瀑布溝、深溪溝水電站的基建期內,漢源縣GDP平均增速(9.83%)低于四川省的總體水平(12.7%),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3個階段。
(1) 2002~2005年。在該時期內,GDP增速放緩,2005年出現負增長,尤以第二產業表現最甚。
(2) 2005~2010年。在該時期內,GDP恢復增長,第二產業增長速度高于其他產業。
(3) 2011年以后。在該時期內,GDP增速顯著加快。
根據瀑布溝庫區移民和瀑布溝、深溪溝兩座水電站基建進度,可將造成上述情況的原因總結如下。
(1) 瀑布溝庫區移民工作于2001年正式開始,大量企業面臨遷建,開工不足,新上項目少,導致工業產值增速放緩,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2) 2006年開始水電站基建投資開始大幅增加,拉動了漢源縣相關產業發展,第二產業增速顯著加快。
(3) 2009年瀑布溝電站正式下閘蓄水,2010年底6臺機組全部投產運營,自2011年起為漢源縣帶來了穩定的工業產值及稅收收入,因此GDP增速得到了顯著提高。
3.2 對各產業的影響
2000~2010年,漢源縣的產業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見圖3),三次產業比例由2000年的38.52∶30.42∶31.06調整為2010年的27.31∶40.93∶31.76 。從比例來看,產業結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優化,第二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第一產業所占份額顯著降低。
為了進一步分析水電站基建投資對漢源縣經濟發展的影響,分別對漢源縣2000~2010年的第一、二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研究。
3.2.1 對第一產業的影響
漢源縣第一產業中,農業及畜牧業的占比最大,考慮到物價因素,農、牧行業的產量能更準確地反映行業的發展狀況[13]。
是漢源縣2001~2010年耕地面積及農產品產量統計情況。由圖4可以看出:耕地面積自2001年起呈逐年減少的趨勢,糧食產量在保持多年穩定后,在2008年大幅下降;水果產量在2008年以前逐年增加,2008年以后趨于穩定。2008年是瀑布溝庫區移民工作的收尾之年,這表明:受水庫征地移民影響,漢源縣耕地面積減少,導致農作物的種植結構發生改變,傳統作物比例減少,經濟作物比例提高。
在畜牧業方面,豬、牛、羊的出欄量和存欄量呈以下特征:出欄量與存欄量在2005年達到高點,2005~2007年大幅下降,2007年以后恢復緩慢增長,但整體均低于2005年以前的水平(見圖5),這些特征與庫區移民工作進度基本相符。這表明:庫區征地移民對漢源縣的畜牧業造成了較大的影響,畜牧業規模萎縮較為明顯。
3.2.2 對第二產業的影響
基于2000~2010年漢源縣部分經濟數據(見表2),對歷年消費總額和GDP現價進行了線性回歸,得到:C=-9 806.864+0.445Y
經檢驗,回歸效果顯著,R2=0.97,如圖6所示。根據回歸方程的經濟學含義,2001~2010年,漢源縣年邊際消費傾向為0.445,邊際儲蓄傾向為0.555,長期投資乘數為1.8。根據式(2)進行計算,可得到歷年水電基建對漢源縣的投資的有效系數,如表3所示。
由此可見,在瀑布溝、深溪溝水電站基建期內,隨著投資額的逐年增加,對漢源縣的投資有效系數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上述現象說明,雖然瀑布溝、深溪溝兩座水電站的基建投資對漢源縣第二產業的增長具有顯著的拉動作用,但是隨著投資年限的增長,拉動效應越來越小。
4 水電項目運營期對經濟綜合影響分析
水電項目運營期對區域經濟的綜合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對區域經濟的直接影響[14-15]。即通過電力生產對地區生產總值的支撐以及對其他產業的帶動作用,為了方便與基建期進行對比,仍以漢源縣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
(2) 滿足區域經濟發展的能源需求。由于大型水電送電范圍較廣,比如瀑布溝水電站的送電區域包括川西北和成都地區,在此以大渡河公司開發運營的大渡河干流8座水電站(見表4)和四川省作為分析對象。
(3) 對所在流域的防洪減災效益[16]。在此以瀑布溝水電站作為分析對象。
(4) 區域的扶貧和環保效益。
4.1 對區域經濟的直接影響
圖7為2010~2017年漢源縣GDP及各產業增加值情況統計(按2000年可比價)。在此期間,漢源縣GDP平均增長率達到了13.00%,高于四川省9.97%的平均水平;其中,漢源縣第二、三產業的平均增速(13.00%,18.00%)顯著高于第一產業(8.00%),產業結構由2011年的23.2∶50.0∶26.8調整為2017年的19.9∶45.8∶34.3,第一、二產業份額有所降低,第三產業份額顯著提高,產業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
根據收入法計算瀑布溝、深溪溝兩座水電站歷年工業增加值,即可得到兩座水電站工業增加值對漢源縣GDP(現價)的歷年占比(見表5)。
從數據上看,在漢源縣GDP及第二產業增加值中,瀑布溝、深溪溝兩座水電站工業增加值所占比例逐年降低。其中,占第二產業增加值的比例由2011年的81.45%降低至2017年的30.81%。
根據漢源縣國民經濟統計公報公布的工業數據(見表6)可以看出:自2011年起,漢源縣三大支柱產業中的有色金屬冶煉與食品加工行業產值開始大幅增長,在水力發電行業產值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其占工業總產值的比例由21.63%增加到53.00%。
以上數據表明:2011年,瀑布溝、深溪溝水電站全部投產發電后,漢源縣的工業產值得到了大幅增長,水力發電已成為漢源縣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與此同時,漢源縣的食品加工、有色金屬冶煉行業開始得到快速發展,產值不斷提高,已然成為支撐漢源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4.2 對區域電力供應的支撐
表7是2008~2017年四川省國內生產總值(GDP)、全口徑用電量以及大渡河公司干流8座水電站發電量的詳細情況。將上述3個指標分別進行了相關性分析,分析結果為:近10 a四川省國內生產總值(GDP)與省內全口徑用電量、大渡河公司發電量的Pearson 相關性系數分別達到了0.919和0.924,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上述結果表明,大渡河公司所屬大渡河干流8座水電站的投產(以下簡稱大渡河干流八站),為四川省近10 a經濟發展的電力需求提供了充足保障。
2017年,四川省全年發電量(含國調和網調機組)達到了3 569.10億kW·h。其中:
(1) 水電及其他機組的發電量達到了3 215.00億kW·h,占比為90.1%,較2008年的67.6%增加了22.5個百分點。
(2) 火電機組的發電量為353.57億kW·h,占比為9.9%,較2008年的32.4%減少了22.5個百分點。
(3) 外送的電量為1 363.90億kW·h,較2008年增加了5 964.6%。
由此可見,10 a間,四川省的能源結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在發電量和外送電量大幅增長的背景下,水電及其他清潔能源機組發的電量占比得到了穩步提高,火電機組發電量占比逐年下降,其中,大渡河干流8站的發電量占全省水電及其他機組發電量的比例由2008年的7.80%增加到了2017年的10.69%,有力地支撐了四川省能源結構優化和電力外送,如圖8所示。
3 防洪效益
大渡河發源于青海果洛山南麓,流域上游屬于以降雪為主的高原山地氣候,中下游屬溫帶季風氣候,是流域暴雨集中區。流域上游的融雪徑流與中下游區域的降水徑流極易產生疊加效應而形成大洪水[17-18]。瀑布溝水庫是長江流域防洪體系中的重要工程,作為該工程的業主方,大渡河公司積極配合長江防總、四川省防辦、地方防辦三級防汛指揮機構,充分利用瀑布溝水庫的防洪庫容對入庫洪水進行攔洪削峰。表8是瀑布溝水庫對歷年典型洪水調度情況的統計,其中,沙坪水文站靠近樂山市金口河城區。
由此可見,瀑布溝水庫有效降低了洪水期間下游城鎮的水位,防洪減災效果顯著。在這個過程中,大渡河公司不斷優化防汛體制、研發引進先進技術,進一步發揮現有工程的防洪效益。以2018年為例進行描述。
(1) 在該年7月11日,瀑布溝水庫遭遇了建庫以來的最大洪水,大渡河公司利用新開發的大渡河流域氣象水情耦合預報系統的預報結果,于7月1日起開始預泄騰出瀑布溝庫容。
(2) 7月6日發布強降水預警,7月9日即啟動了防汛應急響應,通過滯洪削峰,為下游樂山市金口河區新光化工廠大量泥磷材料的轉移爭取了時間,保證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3) 7月13日清晨,因系統預報在15~16日還將出現覆蓋全流域的強降雨,瀑布溝水庫再次開始加大出庫預留庫容,7月13日夜間,暴雨提前到來,瀑布溝水庫再次發揮攔洪削峰的作用,最大程度地減輕了下游峨邊縣城的防洪損失,調度過程如圖9所示。
4 扶貧環保效益
在開發大渡河水電資源的過程中,大渡河公司秉持“以綠色發展帶動精準扶貧”的理念,致力于實現流域脫貧攻堅和環境保護的雙促雙贏[19],多年以來成效顯著。
(1) 在綠色發展方面,大渡河水電開發事業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電力的同時,在節能減排、推動綠色發展方面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據測算,瀑布溝水電站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 153.95萬t。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改善”,提出了“與青山綠水為伴、讓青山綠水更美”的環保理念,通過優化調整流域規劃,避免了對重要縣城和城鎮的淹沒[20],共減少耕地損失近2 000 hm2,減少移民8.5萬人;通過建立魚類增殖放流站、開展水生物種增殖放流工程,有效維護了長江上游水生生態平衡和生物的多樣性,截至2018年底,已累計放歸了650萬尾珍稀魚種。
(2) 在脫貧攻堅方面,大渡河公司于2006年建立了“同一條河、同一個家”大渡河愛心幫扶基金,致力于大渡河流域移民工程和社會公益事業建設。截至2018年底,該基金已累計開展幫扶項目188個、捐款1.64億元,其中捐建希望學校18所、愛心醫院19所,捐助優秀貧困學生2081名,較好地改善了流域沿岸地方文教衛生條件。
5 結 論
本文以四川省漢源縣為研究對象,分析了瀑布溝、深溪溝兩座水電站基建期和運營期對漢源縣經濟的影響;以大渡河公司運營的大渡河干流8站為研究對象,從發電、防洪減災、梯級聯合調度效益的角度,分析了大渡河水電開發對四川省經濟的綜合影響,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 在項目基建期,受征地移民的影響,漢源縣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增長速度放緩,第三產業受影響較小。其中:耕地面積萎縮較為嚴重,傳統作物產量出現負增長,經濟作物產量增幅較大,畜牧業萎縮同樣較為嚴重;隨著水電站基建投資完成額的快速增加,漢源縣基建相關行業如建筑、建材等推動第二產業較快增長,產生了明顯的投資拉動效應。整體而言,產業結構得到了優化、投資環境得到了改善。
(2) 在水電站運營期,漢源縣產業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第一、二產業比例有所降低,第三產業比例顯著提高;受水電站投產發電的影響,區域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GDP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二產業中的有色金屬、食品加工行業快速成長,支撐了漢源縣的經濟發展。
(3) 在全生命周期,水電作為清潔可再生能源,高標準開發水電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效果明顯,高質量運營水電對保障清潔能源安全供應和生態保護作用突出。大渡河公司運營的梯級8站顯著優化了四川省的能源結構,發電量的增長與四川省GDP的增長存在著較為密切的聯系;通過對瀑布溝水庫的科學調度運用,為下游區域帶來了較明顯的防洪減災效益。同時,通過水電開發帶來的生態環保和推進地方脫貧攻堅的社會效益顯著。
參考文獻:
[1] 曾筠. 西南地區大規模水電站群長期跨流域補償優化調度方法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6.
[2] 高超,徐乃忠,劉貴,等.中國煤炭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機遇[J].煤礦開采,2019,24(1):1-4,29.
[3] 羅立云.大型水電工程建設期穩定的風險防控工作思考與實踐[J].水力發電,2018,44(11):52-55.
[4] 曾建華.中國進出口銀行對緬甸投資項目貸款的風險控制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5.
[5] 勞承玉,冉楊斯特.能源建設投資對區域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四川案例[J].西南金融,2018(12):31-36.
[6] 董新亮,馬光文,張秋菊.枕頭壩、沙坪水電站建設的區域經濟影響分析[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8(10):122-124.
[7] 譚運嘉,李平,王宏偉.基于區域投入產出模型的大型建設項目區域經濟影響評價:以白鶴灘水電站建設項目為例[J].工程研究-跨學科視野中的工程,2013,5(1):23-34.
[8] 陸菊春,邵東國,劉小花.水利投入對國民經濟增長貢獻的量化方法研究[J].水電能源科學,2002(1):54-56.
[9]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S].
[10] 鄒執寰.四川省重點流域水電開發的區域經濟發展綜合影響分析[D].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15.
[11]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
[12] 雷清雄.大渡河漢源—銅街子段崩、滑災害成因機制及環境效應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17.
[13] 劉繼青.山東省飼料企業一體化經營發展問題研究[D].濟南:山東農業大學,2018.
[14] 錢鋼糧.西藏水電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J].水力發電,2019,45(2):6-10,34.
[15] 沈鵬.論西藏水電開發對優化國家能源結構及促進西藏經濟發展的意義[J].水力發電,2019,45(2):18-20.
[16] 馬建華.2018年長江流域水旱災害防御工作回顧與展望[J].人民長江,2019,50(3):1-4.
[17] 侯雨樂,劉瑞,趙景波.四川省漢源縣大渡河干熱河谷區清代洪澇災害特征[J].水土保持通報,2019,39(1):271-277.
[18] 馬朝陽.氣候變化對長江水文水資源影響研究[J].科技風,2019(10):127.
[19] 劉金煥.堅持科學有序推進水電開發是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J].四川水力發電,2010,29(4):142-146.
[20] 劉金煥.大渡河大崗山水電站的可持續發展建設[J].人民長江,2011,42(14):1-4.
(編輯:趙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