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濱 劉愛心 李晨翔
一、環境條件
環境條件應符合《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條件》(NY/T391)的要求,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兩合土,有機質質量分數在2%以上,土壤pH值為7左右。
二、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
要根據當地條件,選擇高產、優質、抗病蟲的優良品種。常用品種有金剛6號F1、凱旋505、索菲亞2號、迪歐硬粉等。種子純度≥95%,凈度≥98%,發芽率為90%以上,含水量≤12%。播前15 d曬種2 d。把種子放在55 ℃溫水浸泡25 min,撈出立即放涼水中急速降溫,使附著在種子表面的病菌因高溫突遇低溫而死亡。處理后的種子用溫水浸泡8~12 h。浸泡好的種子撈出放在紗布上包好,置于28~30 ℃的條件下催芽,經36 h后種子全部萌發。
三、育苗及播種
秧苗田選擇無污染,地勢平坦,背風向陽,排水良好,土質中性的園地作育苗田,育苗田應長期固定,連年培肥,消滅雜草和病蟲。中棚寬1.5 m,長10~12 m;大棚寬5 m,長30~40 m。育苗床全部采用地上床,床面要比地面高5~10 cm,苗床土必須經伏天高溫后滅菌殺死蟲卵,消滅雜草方可使用。播種前一次性澆透苗床水。堅持精量播種,發芽率在90%以上,每平方米播芽籽20~30 g。播完種子以后覆土厚度0.5~1.0 cm,馬上進行苗床封閉,扣棚覆膜。
四、苗期管理
播種至出苗要密封保溫。出苗二葉期以后檢查棚內溫度不能超過28 ℃,高于28 ℃時應在棚的一面開小口通風。隨著外界氣溫的逐漸升高要適當加大通風口,棚內溫度控制在20~25 ℃,嚴防燒苗。溫度達到30 ℃時白天可揭膜煉苗,晚上蓋膜防凍。苗期一般不澆水,保持棚內濕潤即可。若苗床出現干裂缺水時,適量補水。苗期控制供水,可促進根系發育。當幼苗通風煉苗后,苗床雜草進行人工除草。起苗前澆透水,用平板鍬起苗,帶土2 cm。
五、施肥
根據《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NY/T394)的要求,每667 m2施優質農家肥料2000~3000 kg,過磷酸鈣20~30 kg,結合整地一次性施入。追肥在第一穗果開始膨大時,結合澆水開溝追肥,每667 m2追施尿素10~12.5 kg,硫酸鉀3~5 kg。第2個穗果坐住后結合澆水追施速效肥或有機肥,且交替施用,每667 m2追施復合肥10~15 kg。
六、選茬與整地
選擇耕層深厚、肥力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塊,選擇前茬作物未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的地塊。大田整地實行起壟,翻深15~20 cm。也可進行旋耕,翻旋結合,整平耙細起壟。
七、定植與管理
豫東地區早春茬番茄1月下旬開始定植,越夏茬番茄3月中旬開始定植,秋茬番茄在6月下旬開始定植。番茄采用大壟單行栽培,株行距為30 cm×70 cm。移栽后由于人為等諸因素造成田間缺苗,應及時補栽以保證苗全。要求“三鏟三趟”,番茄在生長期會形成大量的不定根,充分吸收肥水,所以要不斷進行鏟趟,促進不定根的形成,同時進行人工除草。番茄有多次分枝習性,整枝打杈就是人為地調節植株生長和果實發育關系,從而獲得高產。一般以單稈或雙稈半整枝即可。當番茄旺盛生長時需要大量從土壤中吸收水肥,此時如果田間發生干旱會影響產量,應及時灌水,灌水要選擇晴天上午進行,灌水方法為隔一行灌一行。盛果期應加大灌水量。
八、病蟲害防治
根據《綠色食品 農藥使用準則》(NY/T393)的要求,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
(一)蚜蟲
每667 m2用0.30%苦參堿水劑60~150 mL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15 g噴霧防治蚜蟲。
(二)番茄晚疫病
每667 m2用72.2%霜霉威水劑55~100 g稀釋噴霧防治番茄晚疫病。
(三)番茄早疫病
每667 m2用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50~100 g,在番茄早疫病發病初期噴藥防治。
(四)番茄病毒病
在番茄病毒病發病初期每667 m2用3%氨基寡糖素水劑40~50 mL,或2%寧南霉素水劑300~400 mL,均勻噴灑防治。
(五)番茄灰霉病
每667 m2用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50~100 g,或40%嘧霉胺懸浮劑60~90 g噴霧防治番茄灰霉病。
九、采收
當田間有50%的果全紅時即可采收,采收時要求整果全紅、無斑、無裂痕、果實大小要均勻,采收過程中所用的工具清潔衛生、無污染,包裝物要整潔、牢固、透氣、無污染、無異味,以便凈菜上市。小果要單獨收獲,以免影響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