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摘要】 ?新課標提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這一目標,如何讓它落地生根發芽,真正實現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提升?思維導圖可以在日常數學學習中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 ?思維導圖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7-087-01
思維導圖是一種綜合運用文字、符號、圖片、色彩等的圖形思維工具,它基于對人腦的模擬,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能以直觀形象的方式表征知識,有效呈現知識的關聯,體現思維過程。
高中數學內容有哪些是適合應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的?
1. 選擇的標準:(1)所選主題必須首先符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版);
(2)要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改善;
(3)要有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2. 適合的主題:基于以上所選標準,適合應用思維導圖的主題可以是函數與方程不等式等基礎內容,可以是一個教學片段,也可以是以問題為中心,提出多種解題方法的提升內容;
3. 應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
教師圍繞教學目標組織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嘗試動手制作,課堂展示等,或者教師示范與學生制作相結合的互動探究形式
4. 教學案例分析
(1)教師在教學設計這一環節就制作思維導圖,不僅備課效率高,課堂效率更高,環環相扣。比如函數作為高中數學課程中必修課程和選擇性必修課程的重要內容,與方程、不等式等基礎運算體系內容的相互溝通有利于學生把握本質,拓寬思維,且學生已具有函數、方程的概念基礎,為了進一步加強對知識的掌握以及應用,結合實例,借助幾何直觀進行探索并理解函數、方程的知識聯系,培養數形結合、化歸與轉化等數學思想,所以教師可以在《函數與方程》這一新授課時設計思維導圖:
在思維導圖的指導下,課堂效率有很大的提高;
(2)數列是高中新學的一個概念,重點通過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學習培養學生橫向發散的思維,最終達到對同一數列模型歸類且讓學生發展類比思維的目的。同時思維導圖在其中可以將思維給具象化,教師也能通過思維導圖掌握學生的思維特征。
例如,在教學實驗中,取一個班的學生作為實驗對象,教師展示等差數列粗略的思維導圖,學生一邊學習一邊完善,然后預習等比數列時要求學生畫出思維導圖,并制作相關解題導圖。如圖所示為兩個位于中上層學生的思維導圖,也是比較典型的兩組思維導圖。
生1:
生2:
生1的導圖簡潔,知識點串聯的較多;生2的思維導圖是比較啰嗦的,比如他把具體定義和性質等的判斷全部都寫出來了;思維導圖恰好反映出兩類學生的數學學習特征:生1的數學學習是比較大而化之的,較關注方法,生2的數學學習是比較注重基礎內容的,比較注重細節;所以生1解難題比較厲害,但是往往基礎內容失分;生2是基礎容易得分,遇到綜合題型就比生1表現差。
而在另一個對比組(即沒有實施思維導圖教學),課本內容的學習顯得很零散,學習等比數列比實驗組的學生費勁,教師利用多兩個課時的時間來幫助他們梳理內容。
(3)思維導圖可以只在一個數學學習的片段中體現,比如遇到解三角形這一題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已知量,畫出三角形,繼而制作思維導圖。
作者在利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教學時,通過觀察學生思維導圖的差異,為分層教學提供了依據,并且可以發現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所以,思維導圖成為一個有利學生梳理總結、發展思維,有利教師發現學生,進而指導教學的教與學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