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麗君
【摘要】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的發展,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的練習、作業更要體現科學性及對學生的發展作用,這是數學新課程標準對數學教育提出的要求。教師應該深入探究分層練習、作業的設置原則,讓學生自主選擇合適的練習、作業,并進行分類評價,促進整體教學效果的提高。
【關鍵詞】 ?中學數學 練習 作業分層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7-108-01
家長在談到孩子做作業的情況時,總會說孩子做數學作業的時間特別長,時間久了就會表現出煩躁不安,數學成績也非常不理想。這是中學數學練習、作業普遍存在的諸多問題:“一刀切”。如果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作業,就能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主動性,使學生愛上數學。所謂分層練習、作業,是指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練習、作業來完成。實施中學數學練習、作業的分層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練習、作業分層呢?我認為可以從下列幾點來設計實施:
一、學生分層作前提
初中學生的數學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實施因材施教顯得尤為重要。在設置數學練習、作業分層之時教師應先將學生進行分層歸類,實施后既能提高基礎較差的學生,又能鍛煉基礎一般的學生,更能開發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教學上,我通過“班級優化大師”的先將學生進行分組:“A組”同學屬于愛動腦思考,基礎扎實的學生,“B組”同學屬于自制力較強,基礎一般的學生,“C組”同學屬于自制力較弱且基礎差的學生。
二、練習、作業分層是關鍵
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練習、作業是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最頭疼的問題,“一刀切”學生使得所有學生都對數學不感興趣,所以練習、作業分層非常關鍵,如果布置得當,就可以為我們的教學推波助瀾。具體分層設計表現在:
1. 課內練習分層
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差異,在設計課堂練習時,應做到內容上分層次,要求上有差異。面向班級中的自制力較弱且基礎差的學生,內容以基礎題為主;面向班級中等以上的學生,題目的設計有一定的難度;面向班級中學有余力的優秀生,題目的設計上要再上一個層次,以鼓勵超前學習為主。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就按難易度將練習分組,比如在《弧長及扇形面積》這一課中,我設計了如下的題目:
(1)一個扇形的圓心角為90°,半徑為2,則弧長= ? ? ? ? ? ? ,扇形面積= ? ? ? ? ? ? 。(C組)
(2)已知扇形的圓周角為120°,半徑為6,則扇形的弧長是( ? ?)(B組)
A.3π ? ? ?B.4π ? ? ? C.5π ? ? ? D.6π
(3)一個扇形的弧長為20πcm,面積是240πcm2,則該扇形的圓心角為。(A組)
這樣的課內練習分層讓整個班的學習都非常有氣氛,因為每組學生都有自己各自的使命,使他們在學習的同時還收獲了從未有過的滿足感。
2.課外作業分層
數學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是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活動形式,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作業分層可以根據知識點和不同學生掌握的程度將作業分成三類,C組的是基本知識作業,B組的是對概念的掌握程度和靈活運用作業,A組的是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及邏輯能力的作業。
比如:在《實數》這一節中考復習課中,我把填空、選擇題里容易理解的題目布置給C組的學生,把稍微有難度的題目布置給B組的學生做,把綜合訓練的提升題(包括歷年中考題)給A組的學生做,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不再抱怨作業難或者不會做,而且每組同學都能快樂地準時完成。
三、輔導分層來鋪墊
學生的成績差異擺在面前,要使他們真正得到提高,在練習、作業分層之外,還要輔導分層,才能使學生更好地向前邁步,不斷前進。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對學生進行分層輔導的,在課堂上我對C組學生采用個別輔導的方法,對B組次學生以“扶”為主,“扶”中有“放”,采用分組討論、教師提示的方法;對A層次的學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導學生自學,輔導內容主要是拓寬、加深。在課外我還通過對口扶貧的方式進行相互輔導,即教師輔導A組,A組輔導B組,B組輔導C組,從而將學生的積極性都調動了起來,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四、評價分層來推動
學生在提起興趣的同時,我們一定要及時地對他們所做的一切給予及時的評價,這樣才能進一步激勵他們不斷地邁向成功。分層評價體現在兩個方面:
1. 橫向評價,就是把一個學生和他們同組的學生進行比較。對于A組學生,多使用橫向評價刺激。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他們會愈挫愈勇。這樣評價有利于促進A組學生不斷上進。
2. 縱向評價,就是把學生的現在和自己的過去進行比較。這種評價從感情上利于保護學生的自尊,更有利于反省自己的不足,促進學生上進。對于B組學生和C組學生,應多用縱向評價。多對他們給予鼓勵,找回自信,樹立信心的評價形式進行交流。當然,也要把握好度,不可讓他有驕傲的念想。
綜上所述,練習、作業的分層切實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只要教學實踐中認真研究應用,找出解決練習、作業分層中出現的問題和對策,就可以發揮其分層的優勢,一改傳統數學教學模式中“一刀切”的做法,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主動性,使學生愛上數學。
[ 參 ?考 ?文 ?獻 ]
[1]陶月琴.探究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習題教學中的應用[J].理科考試研究,2016,23(18):48-48.
[2]姜倩.初中數學作業有效分層設計方法研究[J].成才之路,2017(3):74-74.
[3]姚秋英.探索初中數學作業分層設計[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