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沿岑
新生兒溢乳,通常在出生后的3個月左右時間內發生,是嬰兒期較為常見的一種情況,同時也是臨床護理中的重要工作內容,在面對新生兒溢乳時,必須要做好相對應的處理措施,一旦處理方法不得當,很可能引起新生兒吸入肺炎、窒息等癥狀發生。臨床實踐證明,傾斜式臥位可有效減少新生兒溢乳的發生,所以文本將針對傾斜式臥位在新生兒溢乳預防中的優勢加以闡述,增加人們的認識:
一、新生兒溢乳原因是什么?
新生兒溢乳的原因與其消化系統解剖生理特點間具有密切關聯性,由于新生兒的胃在水平位置,且食管下端的賁門擴約肌并未發育完善,控制能力相對較差,但其幽門括約肌有較好的發育,所以容易引起胃管反流,同時,若喂奶時的量過多,或吸奶時吸入了更多的空氣,便可增加溢奶的發生率。臨床上所應用的新生兒床墊通常是長方形的海綿(或是棉制平墊),當新生兒平臥時,頭部需側向一邊,或是要交替側位,可能會引起新生兒生理上的不適感、增加溢乳幾率,也會使其睡眠質量受到影響。
二、傾斜式臥位的方法是什么?
新生兒床墊以平墊為主,為避免溢乳發生,母親喂奶后需將新生兒托在其肩部,輕輕拍背,促進打嗝,完成后取仰臥位,將頭部偏向一側(或取右側臥位),但因新生兒胃腸道生理特征的特殊性,這種體位既影響了睡眠質量,同時又提高了溢奶可能性。傾斜式臥位效果更好,將新生兒上半身抬高10°~15°,按照“水往低處走”原理,讓新生兒的背部與枕部呈斜坡形狀逐漸高于腹部(應高處4~5cm),在重力作用下,新生兒胃內液體會于胃腸內低處集中,不容易產生逆流,有利于溢奶幾率減少。同時,測量新生兒床墊的寬度、長度,用木板、三夾板制作傾斜式床架(傾斜坡度在10°~15°之間),用數學原理進行高度推算,上面用三夾板,另外三面則可使用普通的木板,制作完成后,將傾斜式床架在新生兒軟床墊下放置。若無傾斜式床架,可將小棉被折疊炒成床墊(同樣進行10°~15°的傾斜),讓新生兒呈傾斜式臥位臥在棉被上。
三、傾斜臥位的優勢有哪些?
傾斜式臥位將正確的護理方法、喂養方法相結合,使新生兒肺功能、癢合、溢乳等癥狀得到有效改善,讓氣道阻力明顯降低,為新生兒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適的體位,增加了新生兒心理上的安全感,能夠減少其日常哭鬧情況發生,安心、安靜的休息,睡眠質量得到良好保證,使其神經行為的發展更加有利。所以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對新生兒給予傾斜式臥位更能符合新生兒的解剖生理特點,減少溢乳情況,促進新生兒更健康的生長發育。新生兒的斜坡式床墊呈直線形斜坡(自床頭至床尾),能夠使其溢奶情況良好改善,但同時也存在使用局限性,新生兒容易發生下滑。所以針對溢奶的新生兒應同時進行哺乳方法改善,在哺乳時要確保新生兒的體位正確,喂奶后抱起,讓新生兒趴在母親肩頭,輕輕拍背,幫助其排出胃中空氣。哺乳后的2h內,新生兒出現食管反流、生理性胃反流屬正常現象,而讓其處于頭高體位能夠使嘔吐癥狀得到改善,若新生兒年齡相對較大些,選上半身抬高、右側臥位體位更合適。所以,將喂奶后拍背、傾斜式臥位法結合使用,能夠使新生兒溢乳現象得到更明顯改善。
四、新生兒溢乳如何加強護理?
注意不能什么時候發生哭鬧了才開始喂奶,若新生兒發生哭鬧,不要在此時喂奶,哭鬧時胃內會有大量氣體被吸入,喂奶更容易發生溢乳。要對正確的喂奶姿勢加以掌握,速度緩慢、力度輕柔的將新生兒抱起,先將其頭部抬起再抱其上身、下身,喂奶時取45°傾斜體位,喂奶后將新生兒放于肩上拍背,將其胃中空氣充分排出,或是選右側臥位(傾斜60°~70°),慢慢拍嗝,時間為10~15min。完成喂奶讓新生兒躺臥時,應遵循上身、下滲、頭部的順序緩慢放下,不可動作過度,避免發生溢乳。新生兒的睡眠時間較長,一個晝夜僅有2~3h時的覺醒時間,讓其保持傾斜式臥位,除減少了溢乳外,還可改善其睡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