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啟林
摘要: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結構與土木工程整體質量有密切的關聯,要關注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中存在的問題,采用切實有效的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和方法,將建筑混凝土結構中的問題限制在可控范圍之內,避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不當而誘發的諸多問題,更好地提升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鑒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討了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以供參閱。
關鍵詞: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1土木工程與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概述
基于土木工程的土木工程建筑是指圍繞建筑所展開的對材料、設備與施工技術的勘察、設計、施工與維護報驗技術活動過程。土木工程本身涉獵工程技術范圍相對較廣,它所構建的土木工程建筑結構也相當復雜。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則是一種具有適用性和適用性現實優勢的、應用復合型材料的復雜工程技術。在施工中應該嚴格按照比例配比水和砂石,再添加適量膠凝材料攪拌后才能開始混凝土結構施工。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
2.1配置與攪拌技術
在土木工程建筑的混凝土結構施工中,選擇恰當的施工材料是保證混凝土結構穩定的基礎,影響著整個工程的質量。實際上,混凝土結構的凝固過程屬于較為復雜的化學反應,因此工作人員需要重視關于混凝土材料的選擇,最大程度的保證材料的質量。具體而言,關于混凝土結構材料配置與攪拌的技術方式包括以下幾方面:(1)確定混凝土結構的材料類型,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水泥種類,一定要保證其符合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例如:對于體積較大的混凝土,應該使用具有較低水化熱的品牌;在選擇骨料的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要選擇能夠規避堿性骨料發生反應的材料;施工人員在選擇添加劑時,也應該重視其類型,以便于滿足不同混凝土結構性能的需求。(2)合理配比混凝土結構的材料,依據土木工程的建筑要求,對所有與混凝土結構相關的材料進行配比,確保混凝土結構的實際性能能夠滿足建筑的質量要求。(3)對混凝土的混合物進行攪拌,結合現行的混凝土結構性能要求,應該盡可能避免采用人工的方式開展攪拌工作,而是應該采用機械設備進行攪拌。同時,如果在攪拌的過程中發生了分層問題,就應該及時進行二次攪拌,從而提高攪拌的質量,為后續的施工提供保障。
2.2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
對于混凝土澆筑技術來說其是混凝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主要是將頂板和相應的墻體、底板方面混凝土實際澆筑包含在內。因為基礎底板和頂板的厚度非常大,并且整個過程中會使用很大的量,進行施工的時候必須要講混凝土的散熱考慮在其中,特別是要保障設施和材料都要在其中,從而能夠有效的控制裂縫情況發生,或者是因為溫度所產生的頂板裂縫。而其中的基礎底板或頂板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能夠更好的確保整個過程的穩定性。在進行澆筑的時候需要預先予以厚度為5cm左右砂漿,在進行下料的時候對其進行直接的灌模。對于這個過程中要控制好灌模的性能,合理的控制澆筑的高度,一般情況下是在35~41cm。
2.3溫度應力的控制技術
要對混凝土的溫度應力進行控制,應該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減少水泥用量;第二,控制澆筑溫度;第三,進行強制性降溫。減少水泥用量,即可減少混凝土內部的熱量,因為水泥的水化過程會釋放一定量的熱量,但受限于混凝土的表面系數,無法完全地將熱量釋放出去,因此會產生溫度應力。在混凝土的生產時,采用其它材料將水泥替換掉一部分,或者使用減水劑,能夠解決該問題。同時,攪拌也要格外注意,保證攪拌充分,使得其內部熱量釋放完全。控制澆筑溫度,混凝土的澆筑過程容易受到外界溫度變化的影響,一旦在澆筑過程中發生了溫度的變化,就會產生溫度應力,因此,在進行混凝土的澆筑時,要避免在夏天和高溫的環境下操作,尤其是對于面積較大的澆筑行動,必須對溫度條件進行一定的控制,在溫度過高時采取相應的降溫措施,控制澆筑的溫度在合理的范圍之內。采取強制性降溫措施。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采取一定的強制性降溫措施,來減少和避免與混凝土相關的問題。強制性降溫措施比較常見的是在混凝土結構的內部鋪設相應的降溫管道,在進行施工的同時,通冷水對其內部進行降溫,從而減小內外的溫度差,減小溫度應力。
2.4混凝土結構的抗裂技術
第一,添加劑的使用。添加劑的使用時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準備中常見的一種方式,因為混凝土的制備往往會受到一些人為因素以及外界因素的影響,混凝土的自縮性等都會收到嚴重的影響,而在混凝土中加人添加劑之后,能夠增強其粘結性,降低因為混凝土自縮造成的影響。第二,添加提高混凝土性能的材料。在混凝土的制備過程中可以適當添加一些具備較強抗拉性能的材料,,這也是降低混凝土出現裂縫的一種方法。
2.5混凝土結構養護技術
目前國內大部分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結構養護均采用的是ZY混凝土膨脹劑,在混凝土結構施工完畢后在其表面均涂抹ZY膨脹劑并平鋪一層草席,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灑水可保證養護效果達到佳。一般來說針對建筑混凝土結構的養護工作應該做好以下3點:第一,要保證混凝土結構的養護時間在28天以上;第二,如果施工用混凝土材料的整體可塑性偏差,則要在混凝土澆筑灑水前利用噴霧進行結構養護。如果混凝土材料的可塑性表現良好則可在混凝土澆筑后大約6~10小時左右實施灑水養護;第三,在混凝土結構施工中應該灌輸連續養護的基本施工思想理念,即保持對混凝土的養護狀態不間斷,始終確保建筑混凝土表面具有較高濕潤度。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過程中,需要加強混凝土作用的重視,改善當前混凝土容易出現裂縫的問題,以達到全面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質量的目的。只有將混凝土結構以及相關施工技術全面掌握,才能有效提高其在土木工程建筑領域的應用程度,降低問題出現的頻率,在確保施工如期完成的同時,保障施工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袁利斌.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探微[J].門窗.2018(01).
[2]魏巍.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分析[J].居舍.2018(02).
[3]陶大友.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要點研究[J].居舍.2018(09).
(作者單位:貴州黔東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