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星
摘要:近年來,智慧城市建設已經成為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特別是在大數據技術的加持下,智慧城市建設取得了進一步的進展和突破。海量數據存在于城市的各個方面和領域,如何挖掘和利用這些數據的潛在價值,并將其應用于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管理決策,是國家和政府不斷研究和實踐的熱點問題。
關鍵詞:大數據;智慧城市;建設;發展
1大數據背景與智慧城市的概念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大數據技術已經進入人們的視野。大數據依賴于其海量數據、最新的處理模式、更強的決策洞察力和多樣化的流程優化能力。簡而言之,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大數據可以幫助我們更好、更快、更全面地處理來自各行各業的各種信息。此外,大數據的優勢不僅在于其全面和巨大的信息存儲容量,還在于其對信息的高效處理。智能城市是大數據應用的最佳領域。智慧城市是一種基于尖端科學技術的高級城市化形式,融合了各行各業的頂尖技術,并將大數據和云計算相結合。智慧城市概念的關鍵在于網絡建設、技術應用、可持續創新等方面的綜合應用,而不僅僅是智慧這個詞。智慧城市不僅需要各種高科技技術的參與,還需要人類智慧來引導發展。
2大數據與智慧城市的關系
第一,大數據支持智慧城市的發展。智慧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智能和數字,如果智能是科學技術的應用,那么在信息化城市中每天產生大量數據的信息挖掘需要依靠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經過數據收集和存儲,海量數據的分析為智慧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信息支持。首先,大數據分析可以直觀地處理數據。在信息時代,大量數據以直觀圖像的形式輸出,這不僅更加生動,也更有利于不長于數據分析的決策者和信息用戶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或判斷。以智慧城市交通為例,實時更新交通狀況數據,如果能夠通過大數據可視化分析對交通流量、速度、交通密度等狀態數據進行圖形化處理,將對交通執法人員的工作安排和普通市民的出行路線規劃大有裨益。其次,大數據技術的信息挖掘在智慧城市的信息管理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大量數據分析的結論之后,它正式基于傳統的統計原則。許多統計方法都是基于傳統的統計原理,雖然所收集的數據考慮了不同的群體和分析原理,但與現代社會的數據相比,所收集的數據仍然相對較少,結論可能會有很大的偏差。大數據分析彌補了這一不足,擁有龐大的數據庫,依靠現代信息采集方法,采集的樣本更加全面可靠。在智慧城市的城市人口管理、醫療保健、旅游等方面,挖掘數據背后的隱藏信息,探索相關規律,提前進行預測,為疾病預測、游客量預測等相關領域提供可靠保障。
第二,智慧城市為大數據提供廣闊的應用平臺。隨著城市現代化,智能化的需要,科技與信息已經滲透到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智慧交通,有每日實時動態更新的車流量與密度,車速,懲處情況;智慧物流,需要記錄存儲商品的來源,流向,商品存儲量,借以分析物流人員調配以及市場需求與飽和量;智慧醫療,對醫院人流量以及病情的記錄數據,可以有效預測疾病的發生與否,診療信息的記錄,為專家系統的開發提供數據來源。除了交通、物流、醫療等領域是大數據的來源之外,在智慧社區、智慧教育、智慧建筑、智慧環保等和城市任何息息相關的一切人文活動和社會活動都是大數據的來源。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大數據已逐漸應用與智慧城市的諸多領域,不同領域的指揮系統記錄的數據使得大數據技術能夠更好的為智慧城市的總體發展服務。
3智慧城市建設中大數據發揮的作用
大數據對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可以為其有效建設提供數據依據,指導城市規劃建設職能部門做出正確決策,有效處理城市發展中的各種問題,提高政府等部門的信息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同時,可以整合大量的信息資源,實現部門間的數據共享,借助公共資源價值,構建現代網絡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科學整合和規范各種資源,發揮大數據價值,促進城市智能化發展。此外,它對城市的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幫助。目前,人們的各種消費活動與網上支付密切相關,基于人們的消費數據,可以分析人們的消費行為,從而為不同的消費群體提供感興趣的產品,從而刺激消費,使企業獲得更高的收入。它還可以分析人們的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信息,找出人們在這些領域的興趣和偏好,并從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的角度出發,建設現代化的住宅建筑、便捷的交通設施、便利的生活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管理需要全面整理和收集城市發展過程中醫療、交通、住房、消費和商業活動等的數據,為智慧城市的優質高效建設和管理奠定堅實的數據基礎。
4大數據時代智慧城市建設的發展方向
艾春榮認為,智慧城市的公式應該是: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基礎設施+物聯網+公共互動平臺。通過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現狀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當前和未來智慧城市的建設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是“市民卡”服務。充分發揮市民卡在“智慧城市”、“信息消費”、“電子商務”和“信息惠民工程”試點示范中的重要作用。當前市民卡已經實現的銀行借記卡、公積金查詢、公共交通、健康診療、水、電、暖氣、煤氣支付、商業小額支付等功能的基礎上,服務范圍將進一步擴大,進一步發揮市民卡的便利性。第二,智慧環保。啟動“智慧環保”工程,構建城市重點污染源綜合在線監測和智能預警平臺,可以更好地實現重點污染源排放的實時在線監測,提高環境監測能力,凈化我們的生活環境。第三,智能交通。智能交通系統可以由“視頻探頭”集成、“車輛電子識別卡”、“場外執法”系統、“智能公交”等項目組成。同時,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重點推進城市交通感知平臺的應用和推廣,充分利用射頻識別技術,加快“車輛電子識別卡”的安裝和應用;建立基于各種交通應急聯動模式和預案的綜合交通應急指揮系統。最后,智慧教育。利用信息技術逐步緩解和改善當前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5結語
總之,大數據時代的發展為我們帶來了便捷,通過大數據可以更好地進行智慧城市的建設,實現我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大鵬.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3.
[2]張楠,陳雪燕,宋剛.中國智慧城市發展關鍵問題的實證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5,22(06):27-33+39.
(作者單位:大連市國土資源和房屋局高新園區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