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摘 要: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生獲得知識和提高能力的最主要的渠道。學生是化學教學中的重要對象,教師應設計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應從學生出發,將一切教學活動切實地圍繞著學生進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競爭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來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自主預習 實驗能力 合作交流
引言:
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生獲得知識和提高能力的最主要的渠道。為了確保化學教學達到預定的目標,取得預期的效果,在教學中,我們應該依據教學目標,設計合理的教學過程突出難點、重點,將教師課前備課工作和學生課前預習充分做好。學生是化學教學中的重要對象,教師應設計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應從學生出發,將一切教學活動切實地圍繞著學生進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競爭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來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作為化學老師的我一直都在思考:怎樣才能上好化學課呢?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不斷的反思和總結,在這里和大家說說我的心得體會。
一、引導學生學會自主預習
(一)、劃出重要的概念。
化學教材會中出現很多的概念,其中包括許多難懂的或是易混淆的詞、句。這些都需要反復的閱讀,逐字逐句推敲,才能理解。如預習“分子和原子”時,“保持化學性質”是分子概念的關鍵詞,而“化學變化”是原子概念的關鍵詞;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千萬不要忽略關鍵詞“參加”這兩個字,否則就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質量守恒定律。只有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概念,找準關鍵詞,才能更好的理解把握化學概念、定律等。
(二)、勾劃出疑點。
在課前預習時,學生經常會出現不好理解或是看不懂的內容,養成學生在書上標注記號,使學生聽課更有側重點,提高聽課效率。
二、引導學生學會提問,培養自主的學習能力。
古希臘著名生物學家普羅塔戈說:“頭腦不是一個要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燃燒的火炬。”這“燃燒的火炬”的過程,對于我們教師來說,實質上就是引導學生生疑、質疑、解疑,指導學生再生疑、再質疑、再解疑……的過程,也就是說指導學生學會提問、學會學習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只要學生能夠提出問題,就說明他對這個問題肯定是認真思考過。所以我鼓勵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有時我會故意說錯概念和定律的關鍵詞、或是寫錯解題的步驟,讓學生去找出或是發現問題,從而提出疑問,在試圖讓學生去解決或是改正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教學中我還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總結。比如總結每一次討論的結果;總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總結每一次實驗的失敗和成功等。在總結的過程中,讓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養成總結歸納的好習慣。每一節課留下2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鼓勵他們大膽提出使自己感到疑惑的問題。學生慢慢就養成了善于向自己提問的習慣,而且在提問中會發現自己對知識理解更透徹了,學習的積極性也更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慢慢的養成了。
三、加強對學生實驗能力的指導。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對于形成概念,理解和鞏固所學化學知識,培養科學學習方法和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實驗中不但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識。
(一)、加強對學生實驗觀察能力的指導。
觀察是學生認識事物和積累知識的基本方法,而化學實驗是培養學生觀察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實驗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感覺器官來觀察實驗現象,告訴學生不要只用眼睛觀察,還可以用鼻子去聞物質的氣味,用手來感受到變化中的吸熱和放熱等溫度變化,用耳朵來聽純凈的氫氣燃燒產生的輕微爆鳴聲等都是觀察的內容。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加全面準確地認識物質的變化。
(二)、加強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指導。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去規范學生的實驗操作,只有學生按規范進行操作,實驗才會成功。比如在講“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時,我先親自演示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過程,并用簡單的幾個字來概括實驗步驟:查、裝、定、點、收、離、熄。講解每一步驟的含義和注意的事項: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怎樣裝入高錳酸鉀粉末;連接儀器時要保證試管口向下傾斜,并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當氣泡均勻連續放出時在進行收集;實驗結束先撤離導管,再熄滅酒精燈,防止水倒吸,試管炸裂。然后讓學生按照老師強調的內容進行實驗,教師進行巡視,及時表揚規范操作快而且準確的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學生很快地掌握了實驗步驟和要領,也就達到了實驗的目的要求。
四、給學生創設一個合作交流的平臺。
教師要扮演好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過程。新課程提倡給學生創設一個同學間合作與交流平臺,使學生能夠表達自己意見。所以我把學生按照不同性格、學習成績分成了幾個學習小組,這樣可以發揮“我是導師”的作用。在組內展開“一幫一”的活動,以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帶動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以性格外向的同學影響性格內向的同學,盡量使每一名同學都能有“我是導師”的機會,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基礎知識達標。
在小組討論中,各學習小組成員以輪流提問的形式,將自己在預習中遇到的感到疑惑的問題提出來,由組長負責匯總,并組織大家一起思考、討論,答案由小組成員相互補充,最后達成共識。組長負責控制討論交流時間、交流進程,督促組內同學做好筆記。本環節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組織學生的討論交流,巡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并針對共同存在的疑難問題,再找出恰當的時機組織全體同學進行討論交流。教師的作用重點在與提出問題、激發思維和點撥學生。
在學生分組實驗中,首先是引導小組長分工明確,讓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作為組長,動手能力強的同學負責操作實驗,讓細心的學生負責觀察實驗現象,讓認真謹慎的學生負責記錄實驗的現象,發揮每一名學生的優點,也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所在,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欲望。比如在講解“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我將動手操作能力較強的喬少文、王慧中同學,耐心細致的徐佳佳同學和認真謹慎的馬明心同學分成一組,在實驗中同學們相互合作,又快有準確的完成了實驗。同學們相互交流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商量解決的措施,每個人都發揮所長,積極的參與,使組內的成員都能有所收獲,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在實驗中只是起到指導學生實驗的進程,具體的實驗過程都是學生負責,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綜上所述,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要想提高整體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要提高對課堂教學的重視。應與新課程標準相結合,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策略并將教師的備課與學生的預習相結合,爭取做到在化學課堂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過程突出難點、重點,將教師課前備課工作和學生課前預習充分做好,抓出重點、難點,側重講解,提高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并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等,將整體教學效果提升上去。
參考文獻:
[1]宋錫政.如何提高初中化學“互動體驗式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9(13):158.
[2]斯琴格日勒.淺談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路徑[J].才智,2016(26):113.
[3]陳曉玲.如何提高化學教學的實效性[J].甘肅教育,2014(1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