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杰
中學生正處于生理、心理迅速發展的重要年齡階段。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對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提高學校教育質量,使青少年身心健康地成長是很有意義的。近年來,中學生違法犯罪率呈上升的趨勢,而且也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
一、中小學生違法犯罪的諸因
(一)社會高消費對中小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
我國改革開放以后,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消費領域上,穿名牌,用高檔,奢華的生活起了不可低估的示范作用,使一部分中學生產生不正確的消費觀念,盲目從眾、攀比消費、導致心理失衡。同時,社會上出現的一些不正之風也給少數中小學生帶來極壞的影響,使他們為了滿足揮霍享樂的需求而走上偷盜、搶劫、詐騙等犯罪道路。當然,社會上的不正之風和不良習氣不一定都構成違法犯罪,但它卻是助長未成年人犯罪動機的誘因,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二)家庭環境與家庭教育不當對中學生的影響
通過對本地部分違法犯罪中學生的調查和閱讀報刊案例我們不難發現,家庭環境惡劣與家庭教育的不當是中學生違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犯罪學生中絕大多數的家庭出現過變故,尤其是父母離異的家庭,在孩子的成長期間,他們缺乏必要的家庭溫暖,以及不正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直接造成了他們人格上的缺陷。還有一些家長的溺愛,對孩子平時暴露出來的不良行為習慣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孩子犯了錯誤還一味地袒護。另外有一些家長教育觀念陳舊,忽視了孩子心理上的發展,從不與孩子進行情感的交流,不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這也是逆反心理與家庭間的重重矛盾的重要原因。還有個別家長不能以身作則,自身品行不端,法制意識淡泊,言談舉止在潛移默化間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家庭教育中出現的諸多弊端,都可能使未成年人脫離家庭流入社會,許多孩子一旦遇上壞人,就被拉下了水。
(三)中學生生理、心理特征及道德觀念的失衡
青少年正是從懵懂孩子向成人過渡時期,由于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許多孩子心理與生理發展的不平衡而產生了種種沖突和矛盾,許多違法犯罪問題由此衍生。
1、學生獨立意識增強與思想不成熟的矛盾。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外形有了顯著變化,逐漸接近成年人,思想上追求成年人的做事方式,總想擺脫對父母和教師的依存關系,但還不具備一個成年人所具有的社會知識和經驗,對是非觀念還缺乏認識,甚至產生相反的認識。
2、性生理需求與道德法律約束的矛盾。許多少年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出現對異性的愛慕與追求。但他們尚未樹立起健康的符合法律規范的性道德觀念,一旦遇到較強刺激的誘惑,就可能沖破法律的約束,實施非法甚至暴力行為。
3、精力旺盛與認識水平低的矛盾。青少年正處于不成熟、不穩定、易沖動的發展特點,精力充沛,好動,遇事愿意表現自己,喜歡發表自己見解。但他們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認識能力都比較低,在處理問題時難免會意氣用事,缺乏理性認識,不顧后果,容易因行為失控而引發違法犯罪。
4、追求物質享受與未獨立的經濟地位的矛盾。一些中學生并未取得獨立的經濟地位,自己賺不到錢,但他們卻有強烈的消費欲望,當他們的物質欲望不能用正當手段獲取時,往往不惜采用違法犯罪手段去實現。
二、中學生違法犯罪的現狀及特點
1、團伙共同作案。中學生違法犯罪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他們并不是單打獨斗,而是具有團伙性共同作案。中學生年齡小,依附性較強,膽子也小,所以很容易形成小團體作案,但組織過程比較簡單,組織起來也比較容易,往往是臨時的、比較松散的,形式簡單,隨意性較強。
2.思想簡單,動機單純。由于他們身心尚不成熟,思想也比較簡單,其目的也比較單一,大多數違法犯罪的中學生有的是為獲取財產而進行盜竊,有的是為了報復而行兇。
3.易沖動,忽略行為后果。中學生處于易沖動的年齡階段,且法律意識淡薄,受到強烈刺激后,為了發泄心中的怨氣,不會計較行為的代價與后果,其手段也較殘忍,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中學生違法犯罪的心理分析
貪圖享樂的心理。這是大部分學生中較為普遍存在的一類現象。據有關調查,盜竊犯罪約占中學生犯罪總數的50%左右,這種犯罪行為的發生大多與這些學生追求享樂的心理需要有關。
嫉妒報復的心理。在中學生的犯罪類型中,打架斗毆、殺人傷害、強奸等這類人身傷害的犯罪是僅次于盜竊犯罪的第二大類案件。這類案件中約有30%是由于中學生嫉妒報復心理所引起。
好奇刺激的心理。中學生的好奇心較強,對新鮮事物特別好奇,喜歡嘗試,來滿足心中的疑惑,同樣對不良事物也存在好奇心,由于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以及自控能力較差,一量接觸不良事物,且難以自拔,就很容易陷入低級、庸俗的情趣之中。
自卑心理。處于這種意識狀態的青少年,不相信自己的潛力,內心上總感覺低人一等,對現實不滿意,又無法改進。他們在心理上的一個特征就是自我排斥,他們往往會產生自卑的心理。
自負心理。這是一種與自卑相對立的自我意識狀態。往往過高地估計自己,看不起別人,以自我為中心,自以為是,認為一切事情我可以輕易實現。這種類型的學生往往不易被周圍環境和他人所接受與認可,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和不滿。因此極易遭受失敗和內心沖突,一旦遭受失敗后,可能會產生嚴重自卑心理,自我放棄,有時會引發過激行為和反社會行為。
四、預防中學生違法犯罪的對策
1、家庭教育是預防中學生違法犯罪的關鍵
中學階段青少年正處于由少年時期向青年時期過渡的關鍵時期,無論在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是茫然的,在處理一些社會問題上容易產生感情的困惑和心理上的挫折感。這就需要父母理解其日益強烈的獨立意識和獨立人格的發展需求,與他們溝通,排除疑惑,用科學正確的方法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學校教育是預防中學生違法犯罪的重要途徑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指出,“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關系國家命運的大事”,“全黨全社會都要十分關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而學校是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主要陣地,學校一方面可以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另一方面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管理,例如法制講座,提高法律意識,依法維權,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社會教育是預防中學生違法犯罪的強大力量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肩負著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而教育又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事業,當今世界的競爭,歸根結底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教育的發展決定著在國際競爭中是否取得戰略主動性地位。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良好的社會氛圍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社會環境會直接或間接影響中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這就需要社會的立法、執法部門要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執法力度,違法必究,共同努力整治學生校周邊環境,特別是法律要求禁未成年人進入的場所要進嚴格管理和控制。
預防中小學生違法犯罪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學校、社會、家庭形成一個青少年綜合教育的有機系統,全方位地進行教育并形成網絡,相互配合、認真總結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取得的成績及存在的問題。相信只要我們用辛勤與汗水澆灌,不斷探索實踐、總結、改進,就會提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質。這樣才能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對預防中學生違法犯罪問題的產生具有建設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