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隆瑛
摘要:我國文獻遺產保護工作面臨著項目監管不到位、保護標準不健全、成果推廣范圍較為局限等問題。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獻遺產,加拿大國家圖書檔案館推出了文獻遺產社群項目,讓地方的圖書館、檔案館及其他文獻遺產保護組織獲得文獻保護工作資金,投入到各地區的文獻遺產保護實踐工作中。文章介紹了加拿大文獻遺產社群項目的現狀,從項目主題、項目地域、項目成果等方面分析了加拿大文獻社群項目的特點,歸納文獻遺產社群項目的實踐經驗,以期對我國文獻遺產保護工作有所借鑒。
關鍵詞:文獻遺產;加拿大圖書檔案館;社會記憶
分類號:G279
Research and Enlightenment on Canadian Document Heritage Community Project
Huang Longying
(School of Society and History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17)
Abstract:Documentary heritage protection work in China is faced with problems such as inadequate project supervision, inadequate protection standards, and limited coverage of results. In order to better protect the documentary heritage, the National Library and Archives of Canada has launched a documentary heritage community project to enable local libraries, archives and other documentary heritage organizations to obtain document protection work funds and invest in document heritage protection practices in various region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ituation of the Canadian Document Heritage Community Projec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nadian Document Community Project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project theme, the project area, and the project results, and summarize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project, in order to give a lesson to China’s documentary heritage protection work in China.
Keywords:Document Heritage; Canadian Library and Archives; Social Memory
1引言
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世界記憶工程。該項目將文獻遺產的構成要素分為五部分:可移動;由標志/代碼、聲音或圖像組成;可以保存(載體較為穩定);可以復制和運輸;有意識記載下所形成的記錄[1]。此處的文獻遺產具體講就是手稿、圖書館和檔案館保存的任何介質的珍貴文件,以及口述歷史的記錄等[2]。加拿大文獻社群項目中的文獻遺產亦即來自圖書館、檔案館、歷史學會等非營利組織的館藏資源。
2005年12月,《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提及,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資源,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刻不容緩。2017年《國務院關于文化遺產工作情況的報告》指出,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多元化等因素,讓我國的文化遺產工作面臨嚴峻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總結成功經驗,借鑒國際理念,健全長效機制,把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遺產精心守護好,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3]本文將民族文化遺產保護視角定位于加拿大文獻遺產社群項目,分析該項目的實踐經驗,以期對我國的文獻遺產保護工作有所啟示。
2加拿大文獻遺產社群項目介紹
2015年6月,加拿大國家圖書檔案館(以下簡稱LAC)的Guy Berthiaume博士在加拿大檔案工作者協會宣布了一項持續時間為五年的項目——Documentary Heritage Communities Program(文獻遺產社群項目,簡稱DHCP)。該項目分為五個周期,每一年度為一個周期,每個周期都會開展文獻遺產項目申請活動,2019—2020年度是預定計劃的最后一個周期。2019年4月,LAC的Guy Berthiaume博士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宣布了第五個周期的資助項目名單。五個周期的資助項目個數見圖1。
從圖1可知,LAC的文獻遺產社群項目每年都會資助幾十個與文獻遺產相關的項目,五個周期來共資助了244個項目。該項目的實施促進了加拿大民族文化保護工作朝更深層次方向開展。筆者基于LAC的文獻遺產社群項目的指南,從監管單位、申請對象、項目目標等方面介紹該項目。
2.1文獻遺產社群項目的監管單位
LAC保障該項目穩定運行。LAC是負責收集、保存加拿大文獻遺產的創新型知識機構。為了讓加拿大人能夠持續獲取民族文化知識,積極主動開展文獻遺產保護工作成為了LAC的任務之一。加拿大遺產和官方語言部部長Shelly Glover曾提及,國家圖書檔案館始終關注加拿大各地區各單位的文獻遺產,并積極與其開展合作。文獻遺產社群項目就是順應LAC文獻遺產保護工作的需要而出現,LAC自然成為了文獻遺產社群項目的主要監管單位。
2.2文獻遺產社群項目的申請對象
加拿大各地區非營利性、有文獻遺產館藏的文化事業單位方有資格申請該項目[4]。譬如,各地的圖書館、檔案館、歷史協會、專業的圖書館和檔案館協會以及系譜研究機構等。若某文化組織未履行注冊手續,不是正式單位,申請文獻遺產社群項目時則需省、市或者區政府的推薦信。
2.3文獻遺產社群項目的目標

LAC創建文獻遺產社群項目的初衷,就是想要通過資金援助的方式,提升加拿大當地文獻遺產組織的文獻遺產保護意識,增強其文獻保護能力,以期更好地維護和保存加拿大文獻遺產,為加拿大公民了解民族文化、開發文獻信息打下堅實的基礎。
2.4文獻遺產社群項目的申請范圍
基于文獻遺產社群項目創建的目標,各符合條件的單位申報上來的項目內容需要符合一定要求。譬如,項目內容為舉辦文化遺產虛擬、實體展覽;研究檔案數字化及保管;舉辦文獻遺產保護培訓工作及研討會等[5]。若申請的項目內容為數字化沒有版權的館藏、收購文獻遺產、制作口述歷史紀錄片等,則不符合申請條件。
2.5文獻遺產項目的捐助金額
LAC向符合條件的文獻遺產保護項目提供資金援助,每年度總額為150萬加元。援助金額的層次分為兩檔:一是小額援助;二是大額援助。在2019—2020年度單個項目的援助金額上限較前四個周期有了漲幅。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若所申請項目的實踐基地位于偏遠地區,考慮到成本要素,小額援助的金額最高可提高5000加元,大額援助的金額可提高1萬加元[6]。
3加拿大文獻遺產社群項目的特點
3.1資助項目具有主題多樣性
在五個周期內,文獻遺產社群項目援助的項目內容具有多樣性,包括對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歷史學會等組織的特色業務活動的援助。譬如,2015—2016年度,加拿大圖書館研究協會申請的“學生之聲”項目,建立了一個在線門戶網站,網站可檢索的資源來自阿爾伯塔大學、新布倫瑞克大學、約克大學和達爾豪斯大學的館藏。2016—2017年度,阿爾伯塔省檔案協會申請的“阿爾伯塔省音像檔案保存和訪問”項目,調查研究了阿爾伯塔省檔案協會44個檔案成員機構音像檔案的現狀,分析其保存風險,并提出音像檔案保存和讀取的改善舉措[7]。
五個周期內批準的244個項目,大部分研究的內容與文獻遺產的數字化、存儲、保管有關,其中歷史學會、檔案館、檔案協會等組織申請到的資助項目居多。
3.2資助項目具有地域廣泛性
LAC資助的244個項目,覆蓋了加拿大所有的省份、地區,資助項目個數信息見表1。
從人口比例與資助項目的關系來分析,發現大部分地區資助項目的個數與該地區人口所占的比例成正相關。特別指出,努納武特地區、西北地區、育空地區申請項目的個數與其人口比例的關系比較突出,僅以0.3%的人口比例就申請到4.51%的資助項目,其中白馬市和伊卡盧伊特市就各占3個。通過資料調查,伊卡盧伊特市3個項目的研究主題都與因紐特人檔案保存有關。譬如,其研究了因紐特人音頻檔案的保存、因紐特人檔案的利用等。白馬市的研究主題跟檔案記憶保存、北方原住居民研究有關。
資助項目覆蓋了加拿大所有的省份與地區,體現了LAC高度重視全國各省份地區的文獻遺產保護與研究,以科學客觀的態度審核申請項目的價值與意義,合理使用援助資金,盡可能展現加拿大文化遺產內容的多樣性。
3.3項目研究成果具體可見
公眾可通過瀏覽些許相關資助項目的網站或者實地參觀項目的方式,體驗LAC資助項目的成果。
加拿大桑德貝芬蘭研究歷史學會的項目立足于將Lakehead大學檔案館館藏檔案中的芬蘭語內容轉化為英文內容,借助RAD和AToM著錄檔案,利用Omeka技術舉辦相關特色檔案展覽來增強公眾對于特色芬蘭檔案的了解[8]。
CRKN(加拿大研究知識網絡)建立的CNDHI網站提供給圖書館、檔案館及其他文獻遺產保管單位數字化的館藏信息,促進了文獻遺產信息在各個機構、組織的共享。公眾可在CNDHI的網站上通過關鍵詞檢索的方式搜索需求信息,從而了解該所需資料的館藏單位以及是否可以訪問獲取等信息,并可通過CNDHI網站提供的鏈接直接訪問館藏單位,大大提高了資料的搜集效率[9]。
桑德貝博物館有了文獻社群計劃的資金援助,得以開展館內珍貴、特色圖書清點記錄工作,最終在其網站上提供了在線目錄清單,便于公眾了解桑德貝博物館圖書資源。

因此,文獻遺產社群項目的研究成果并非只是束于高閣,而是要對保管的文獻遺產信息進行深入挖掘,讓加拿大公民能夠汲取到歷史知識,并為學者進行學術研究提供便利,讓文獻遺產資源內容能夠向外滲透。
3.4資助項目目的的公益性
LAC開展的文獻遺產社群項目目的就是通過開展社群遺產保護活動,集合各文化遺產館藏單位之力,高效保存加拿大的記憶,提高加拿大各文化遺產館藏機構、加拿大公民保護、利用的能力,為后世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 LAC向符合資質的非營利性機構提供資金援助,從項目執行單位上規定了項目成果的輸出方式帶有非營利性,輸出內容以及信息資源利用的對象具有公益性。故資助的項目不僅保存了加拿大的文獻遺產,還為加拿大公民與歷史文化之間的良性、無阻礙互動奠定基礎。總之,文獻遺產社群項目的資助方式以及資助條件就是基于資助目的的公益性而展開。
4對中國文獻遺產保護工作的啟示
為了保護我國珍貴的文獻遺產,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國家檔案局于2000年正式啟動“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工程”。這項工程由國家咨詢委員會評審會,按照“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入圍標準進行評審。委員會的成員是來自國內檔案、圖書、文獻、史學界的專家。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工程在執行的過程中有保管單位地域不均衡、相關標準不健全等問題[10]。因此,我國的文獻遺產保護工作需重視存在的問題,在一定范圍內借鑒國外文獻遺產保護經驗,提高各機構文獻遺產保管能力,讓文獻遺產信息能更便捷為公眾所汲取,建立雙方的良性互動。
4.1切實引入主體多元化的保護模式
文獻遺產保護工作應淡化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文獻遺產保護單位的分界線。謝倫伯格認為,圖書館和檔案館這兩種機構的任何一種,無需侵占另一種職責就有著夠多的本職工作要做。換言之,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文獻遺產保護單位,無需各自為政,搶奪文獻遺產保護工作,可在一定條件一定范圍下,聯合多個機構共建文獻遺產保護模式。
加拿大文獻遺產社群項目打破了檔案館、圖書館和歷史協會等文獻遺產保護單位的分界線,提供聯合共建的條件,共同推動加拿大文獻遺產保護工作。文獻遺產社群項目運行情況見圖2。
在LAC的監管下,一個符合資質的文獻遺產保護項目可由單個機構實施,也可由多個部門聯合共建。一些未符合文獻遺產社群項目申請資格的機構,也可加入到已審核通過的項目中,共同完成項目期內預定的計劃。既有上級監管單位全程跟蹤項目的實施進展,又有文獻遺產保護單位間的相互配合,讓文獻遺產社群項目的開展更加順遂,也對歷史記憶的保存大有益處。
目前我國對于記憶遺產的保護與開發主要是由官方主導的,由政府部門牽頭來開展相關的文獻遺產保護工作,檔案部門在其中發揮著主要的作用。但是以檔案館為領導機構面臨著文獻保護過程中可能出現覆蓋面窄、保護對象受限等問題,不利于文獻遺產來源主體的多元化。在此環境下,中國檔案文獻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要拓寬文獻遺產來源單位的范圍,注意打破各文獻遺產保管單位館與館的界限,開展跨館共建活動,汲取成熟的保管利用經驗,推進文獻遺產保護工作向更深層次開展,提高文獻遺產保管水平。
4.2完善文獻遺產保護項目引導監管機制
監管單位應全程關注文獻遺產保護項目的進度。馬翀指出,我國對于申報文獻遺產只是政策鼓勵,沒有細化的獎懲制度,更無全國性的政策綱要[11]。換言之,如果文獻遺產保護項目實施單位只是注重申報結果,不注意后期文獻保護工作有序、持續地開展,那么將浪費資金、人力、物力等資源。加拿大文獻遺產社群項目的實施,從項目申報階段到項目結束階段,都由LAC來履行引導監督職責。
在項目申報階段,為了能讓有意向申報文獻遺產社群項目的單位了解實施細則,LAC除了在其網站上更新文獻遺產社群項目指南、提供項目專業詞匯解析文件外,還會舉辦研討會,邀請有文獻遺產社群項目執行經驗的專家、學者分享他們在項目申報階段、項目實施階段遇到的困難,并談及解決困難的實踐過程。而來自LAC的文獻遺產社群項目的評審顧問,則會介紹他們在項目評選過程中注重的事項以及評選標準。線上線下開展的宣貫、答疑解惑活動,加深了申請單位對于文獻遺產社群項目的了解,有利于文獻遺產項目申請活動的開展。
在項目進展階段,LAC將資金撥給符合要求的文獻遺產保管單位,并不意味著政府部門職責的結束。入圍加拿大文獻遺產社群項目的單位,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項目的中期報告和最終報告,多年期項目還需在每個財政年度結束時提供最終報告,方可獲得下一年的資金。LAC全程關注文獻遺產保護項目的進展,并出臺SDHCP(支持文獻遺產社群項目的評估)文件,來評估項目的影響力,審查入選項目是否有效使用資源,了解項目標準是否與文獻遺產保護單位的需求相一致,保障項目穩定的運行。
我國文獻遺產保護項目的申報主要是以推送為主,缺乏主動性。在項目的申報、監管工作中全程引導、全程監管的意識有待加強。因此,我國在進行文獻遺產保護工作過程中,監管、評選單位不僅僅要重視項目申請階段的準入資格,還要關注文獻遺產保護項目后續階段是否按照既定標準穩定、高效開展,讓文獻遺產保護項目具有持續性、活化性。
4.3注重項目成果的推廣與應用

文獻遺產的保護不僅要做好“藏”,還要關注文獻遺產資源在公眾中的流通。加拿大文獻遺產社群項目除了將館藏資源收集、整理、數字化納入申報內容,還鼓勵申報單位能夠關注文獻遺產信息的呈現方式,讓公眾能夠參與到共建、共享文化遺產活動中。例如,BCHS在獲得文獻遺產社群項目的資助后,數字化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當地士兵的照片、筆記本、地圖等,并將數字化后的信息以PDF的形式上傳到東部小鎮檔案門戶網站(townshipsarchives.ca),分享該縣的文獻遺產,讓公眾能夠從文獻遺產社群項目中獲益。加拿大文獻遺產項目中的不少項目入選單位都有自己的門戶網站,會及時上傳該單位的項目成果。抑或者有些單位會以虛擬展覽、巡回展、培訓班等形式,讓文獻遺產社群項目的成果充分展示。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考察工作中強調,要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12]。目前我國對文獻遺產的保護較為重視,但是在文獻遺產資源的解讀、利用、共享還有待提高。因此,我國的文獻遺產保護工作要在做好“藏”的工作的基礎上進行升華。文獻遺產保護單位要及時更新門戶網站信息,上傳有關的文獻遺產資源,讓文獻信息資源的流通能夠打破時間、空間的桎梏,為公眾所利用;舉辦基于館藏資源的實體展覽或者虛擬展覽,讓文獻遺產資源能親民、近民;舉辦培訓班或者夏令營,讓公眾特別是青少年,能夠從小就學習文獻遺產保護知識,成為將來文獻遺產保護工作的后備軍。
5結語
文獻遺產記錄了國家記憶的優秀核心部分,是延續國家歷史文化、解讀思想文化重要的載體。因此,政府部門要注重文獻遺產保護,在實踐工作中引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出臺文獻遺產保護工作細則,提供合理的資助政策,讓我國的歷史記憶能夠更好地保存。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文化自信背景下國家檔案精品走出去策略研究”(項目編號:18BTQ099)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釋與參考文獻
[1]What is documentary heritage[EB/OL].[2019- 04- 11].http://www.unesco.org/ new/en/santiago/communication-information/memory-of-the-world-programme-preservation-of-documentary-heritage/what-is-documentary-heritage/.
[2]華林,朱少禹,許宏曄.論社會記憶視角下檔案館民族檔案文獻遺產資源建設問題[J].北京檔案,2015(7):18-20.
[3]為了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EB/OL].[2019-04-11].http://www.cppcc.gov.cn/zxww/2017/08/16/ARTI1502846030152265.shtml.
[4][5][6]Documentary Heritage Communities Program Guidelines[EB/OL].[2019-04- 11].https://www.bac- lac.gc.ca/eng/services/documentary- heritage- communities- program/Pages/guidelines.aspx#t1.
[7]Archives Society of ALBERTA[EB/OL].[2019-04-11].http://archivesalberta.org/ doc/DHCP_Final_Report_March_2017.pdf.
[8]Finnish Archives Specialist[EB/OL].[2019- 04- 11].https://ischool.utoronto.ca/ job/finnish-archives-specialist/.
[9]Canadian National Digital Heritage Index[EB/OL].[2019-04-11].https://www.cndhi-ipnpc.ca/en/projects/cndhi?combine_1=&title=apple&combi.
[10]劉敏.國家級檔案文獻遺產保護現狀與對策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17.
[11]馬翀.瀕危檔案文獻遺產保護策略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08.
[12]習近平提文物保護16字方針[EB/OL].[2019-04-11].http://cpc.people.com.cn/ xuexi/n1/2016/0414/c385474-28275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