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冬梅
為了提高政府服務效率,推進政府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打破區域限制,方便繳款人繳款,各級政府大力推進非稅收入電子直繳入庫工作,取得較好成效。但通過對基層人民銀行、財政和銀行等部門調查中發現,在實際運行中,存在一些問題亟需關注和解決。
一、基本情況
目前,逐步推行非稅收入電子直繳入庫工作有兩種推廣模式。模式一為直接入庫模式,財政部門的《非稅收入收繳電子管理系統》和代理銀行系統與TIPS系統(財稅庫銀橫向聯網系統)直接對接,通過TIPS系統一步到位實現非稅收入以電子方式直接繳入所屬國庫;模式二為過渡模式,財政部門的《非稅收入收繳電子管理系統》雖然運行但不與TIPS系統對接,最后仍是通過非稅收入匯繳專戶或財政專戶開具一般繳款書繳入國庫,根據業務發展的情況再逐步與TIPS系統實現對接,各地(市)州縣可根據地方情況選擇其中一個模式。通過基層人民銀行、財政和銀行等部門的深入調研,嘉峪關市財政部門已開通運行了非稅收入收繳電子管理系,選擇了過渡模式來開展此項工作。
二、非稅收入電子直繳入庫推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財政部門受本身利益驅使,對非稅收入電子直繳入庫推進工作不主動,甚至設置障礙。據了解,財政部門已上線《非稅收入收繳電子管理系統》,實現了非稅收入資金入庫過程中業務生成、繳款人繳款、收入確認、開具繳款書、資金繳庫、報表反饋等步驟的自動化、規范化、電子化管理模式,雖然可以一步到位實現非稅收入電子直繳入庫,提高資金入庫速度和使用效率,但受本身利益驅使,仍選擇過渡模式來逐步推進此項工作。調查發現,部分地方財政機構在商業銀行各開立財政局非稅收入匯繳專戶,存放大量財政非稅收入資金,相對于國庫庫存賬戶給予的資金利息(利率0.35%),銀行機構給予的利息(協議利率2.1%-2.25%)收益明顯高于國庫,而一年定期普通存款利率也有1.95%,所以受高利率高息資金收益和各商業銀行追捧財政資金因素影響,地方財政不愿意撤銷非稅收入匯繳專戶,失去利益源泉;甚至為了拖延電子直繳入庫工作的一步到位,提出要國庫部門進行系統升級,提供有繳費單位和繳費科目明細的統計報表后再與TIPS進行直接對接的要求。
二是人為調節入庫進度,占用國家資金。受非稅征管體制和對預算資金入庫計劃工作考核影響,地方財政不愿放棄財政專戶收納存放的非稅收入對地方預算收入庫資金計劃進度的“蓄水池”調節閥門作用。地方財政部門將非稅收入資金存放在商業銀行的專戶,可以依據預算收入計劃入庫進度情況,使用在商業銀行的財政專戶中的資金及時平衡實際入庫資金與計劃之間的調節和控制,應對考核工作,發揮非稅收入匯繳專戶資金“蓄水池”和“調節閥”的作用。
三是非稅收入收繳電子管理系統功能尚不完善,不能實現資金實時清分功能。目前,《非稅收入收繳電子管理系統》無法實現資金自動清算功能,繳費人由開戶銀行扣劃資金統一匯繳至省財政廳在代理銀行開設的非稅收入歸集戶,然后由省財政廳定期清分后,需人工發送資金打包指令,劃轉給各地財政部門的財政專戶或通過TIPS系統直繳入庫,沒實現財政非稅收入自動清算、源頭分解和自動清分實時足額繳入國庫或財政專戶的開發設計功能,這與電子繳庫信息逐筆、實時、直達信息無法匹配,存在資金截留和滯后問題。
四是因財政非稅收入征繳流程復雜和系統功能問題,不能實現資金實時對賬,形成非稅入庫和開票繳費資金統計信息不一致。財政非稅收入征繳涉及征收機構、執收部門、繳款單位(繳款人)、開戶銀行、代理銀行、收款國庫,征繳入庫業務流程長、資金運轉環節多,加之繳費人繳納到省非稅收入歸集戶的資金由省上統一定期清分打包劃轉(10天或20天劃轉一次資金),使劃轉到地市財政部門的非稅資金無法確認繳款單位(繳款人)信息、造成非稅收入入庫后無法及時逐筆實時對賬開票繳費信息與入庫信息不對等,,使得開票信息與入庫信息的統計數據出現延遲情況,影響到財政對執收單位的征繳管理。
三、有效推動非稅收入電子直繳入庫的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制度建設,完善商業銀行代理非稅收入業務法規。繼續修訂完善《商業銀行、信用社代理國庫業務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金庫條例》及實施細則等對有關商業銀行代理非稅收入業務,明確非稅收入繳納方式納入到商業銀行代理非稅收入的范圍和種類,明確對商業銀行代理非稅收入業務的違規、違法處罰標準和措施,使得商業銀行代理非稅收入業務有法可依。
(二)規范非稅收入匯繳結算賬戶,杜絕違規操作。人民銀行會同財政部門清理撤銷合并久未發生業務的賬戶,切斷商業銀行與相關部門利益往來,提升非稅收入收繳信息及操作規范透明度,杜絕國庫資金成為某些商業銀行季度或年度存款任務。
(三)充分利用現有信息化技術手段搭建同財稅庫橫向聯網系統(TIPS)相同功能的平臺,統一非稅收入接口接入標準,將非稅收入收繳系統與國庫集中支付系統進行有效整合,為非稅收入匯繳國庫處理創造電子化運行條件,減輕征收環節,降低非稅收入入庫時間以減輕資金風險。
(四)加強非稅收入繳庫的監管力度,對國庫一線監管人員,做好業務培訓,提高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監管履職能力,確保預算收入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