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錦錦
摘要:本文分析了當前調頻廣播播出制作的狀況,提出了音頻處理器在調頻廣播中的應用:一是應用音頻處理器提升聲音質量,二是對采集的聲音進行深入加工,三是要進一步促進調頻廣播業的技術革新,四是豐富廣播節目制作手段等。
關鍵詞:調頻廣播;音頻處理器;運用技術
中圖分類號:G21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0623945
一、前言
對于業內人士而言,眾所周知調頻廣播發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它抗干擾性強,調頻收音機的頻段約為200-250kHz,是AM收音機頻段的數十倍效果。FM波的頻帶寬于AM波的頻帶。傳輸高保真的立體聲信息相對較易,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在大多數FM節目中,藝術節目占50%以上。它們以主持人的直播播音的形式播出,由于主持人的操作各有不同,以這種方式,發送到發射器的電平有時很大,有時很小,并且發生聽音失真現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在廣播發射機的前端安裝音頻信號處理器。
二、當前調頻廣播播出制作狀況
1.調頻廣播存在音量差異問題
每個廣播電臺本身對音質的要求都比較高,因為電平信號會引起傳輸通道的負載和音效的嚴重失真,而較小的電平信號會導致相關音頻的響度較低,發射機的傳輸效率可以大大降低。當然在該種狀況下調頻廣播實際覆蓋范圍也會相應縮小。就是操作人員不同,對于音量實際大小也有著不同感知,因此還是無法最大化避免音量差異問題。此外,人工音量操作調整也增加了值機工作者實際工作任務,其需要時刻關注調音臺并對聲音大小突然性改變進行及時調整,且不說人腦反應無法跟得上,長此以往也并不會使音量差異狀況得到根本性改變,更何況國內上千家電臺調頻廣播相應節目眾多,人工操作調節更是無法實現。
2.調頻廣播實際音質略為不足
眾所周知,廣播節目內容廣泛,他們不僅記錄其他頻道的內容節目,還記錄衛星節目或特殊新聞節目。因此,多樣性來源的節目在實際聲音大小上也會有所不相同,這也就導致節目難以統一的聲音大小。此外,各個廣播電臺實際數字化方面技術設備不統一,也就造成節目源實際聲音的后期處理效果不同。調頻廣播實際音質較差的狀況也就難以避免。
三、音頻處理器在調頻廣播中的應用
1.應用音頻處理器提升聲音質量
在調頻廣播的運營和發展過程中,筆者通過對社會現實的調查,充分了解了應發揮調頻廣播主持人的藝術魅力,我們認識,播音主持人必須具備充分調動聽眾想象力的素質,充分發揮主持人的藝術魅力。語言最終是有限的,音頻處理器對調頻廣播主持人音質的潤色和處理是十分關鍵的,在音頻處理器的作用過程中,聲音將變得清晰好聽,一般調頻電臺使用相位補償的方法修復殘缺的聲音。音頻處理器的運用便于實現傳送高保真立體聲的目標和功能,符合調頻廣播電臺的標準。
2.對采集的聲音進行深入加工
傳廣播容量是調頻廣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為了加強傳播能力,我們需要在擴大音頻處理技術功能的基礎上,對節目質量和音頻處理規劃進行詳細的整體布局。調頻廣播不同于傳統的電視廣播節目,對于聲音質量的要求較高。因此,在前期的音頻采集過程中,要注意把握音質采集的質量,音質采集的質量直接決定了節目的質量。節目音質的好壞往往來自于對已有音頻的處理,因此,要在聲音采集過程中使用傳聲器、調音臺以及相關設備。一方面,要科學選擇傳聲器,針對不同的節目播出類型選擇不同種類、不同型號的傳聲器是聲音采集的關鍵。同時,傳聲器的工作過程主要是將聲音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在這個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對模擬數字的轉變,此時,要使用高頻率的音頻處理技術。
3.要進一步促進調頻廣播業的技術革新
傳統觀點認為,調頻廣播的節目質量更多地表現為電臺主持人的個人靈感的運用或創意的迸發,而隨著音頻處理器的出現及運用,廣播節目設計則漸趨實體化,即將廣播節目看作能動的、可產出的、可獲益的行動過程。顯然,音頻處理技術是該行動過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音頻處理技術涉及采集、修改、建模、存檔等多個環節,在當今的信息爆炸時代,數字音頻處理是較為安全且高效的處理路徑。音頻處理器在廣播節目設計過程中的運用擺脫了傳統操作技術的限制,為調頻廣播業的發展帶來了技術的創新和效益的提升因此,我國調頻廣播行業也正面臨新的發展態勢,充分發揮音頻處理器對調頻廣播行業的重要影響、加強技術創新已成為網絡人士、文化行業、調頻廣播工作人員等社會主體共同努力的方向
4.豐富廣播節目制作手段
廣播電視節目的制作具有簡明性、生動性、民族性和時代性的特點,十分講究信息的傳遞效果,注重對視覺語言的把握使用以及編輯操作。光盤作為記錄的媒體,相比其他語言更具說服力和藝術性,是廣播電視節目制作領域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廣播電視節目的制作不僅僅是電視工作人員的任務,同時也涉及眾多領域,例如信息學領域、心理學領域、語言學領域、新聞學領域。電視節目的制作將音頻處理和傳遞信息作為首要考慮的因素,充分利用音頻處理技術,在完成傳遞信息的基本目標時,更加注重突出其技術價值和審美特性,同時也是時代進步和經濟發展的現實反映。因此,利用音頻處理器對素材節目進行調整,不會對原始素材造成損毀,如果某個環節出現錯誤,只需要針對某個環節進行處理即可。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調頻廣播中音頻處理器的運用技術,進行音頻處理器以后,立體聲左右聲道水平始終保持不變,聽音效果非常好,受到了廣大聽眾的好評。從聽眾的反饋來看,可以看出,使用音頻處理器后,FM立體聲廣播節目的藝術效果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因為音樂是藝術,廣播傳播是技術,藝術和技術的結合,可以給聽眾極大的精神享受,需要時可以獲得微弱柔和的聲音、高雅的聲音、美麗和精致,低音時充滿活力,這種感覺就是音頻處理器的運用技術給我們帶來的。
參考文獻:
[1]陸金輝,調頻廣播響度控制的方法及技巧[J].科技傳播,2018,10 (5):56-57.
[2]夏春紅,廣播電視發射設備及附屬設備故障維修三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8,(3):206,208.
[3]馬明.集成化音頻前端系統在調頻發射臺中的應用[J].中國傳媒科技,2018,(3):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