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蘭蘭


【摘要】目的 分析艾司西酞普蘭與文拉法辛治療老年焦慮癥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本院治療的76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8例。觀察組采用艾司西酞普蘭進行治療,對照組則采用文拉法辛進行治療,觀察和對比兩種藥物治療的效果。結果 對比治療后,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11%,而對照組的為81.58%,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率為18.42%,而對照組的為39.47%,觀察組總不良反應率低于而對照組的為81.58%,對照組的總不良反應率(P<0.05)。結論 艾司西酞普蘭與文拉法辛的療效相當,但艾司西酞普蘭不良反應比文拉法辛的少。
【關鍵詞】艾司西酞普蘭;文拉法辛;老年焦慮癥
在當下社會在高速運轉,人們生活壓力逐漸加大,近幾年我國焦慮癥的發病率一直呈上升趨勢,其中老年焦慮癥最為常見。老年焦慮癥是一種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精神疾病。該疾病患者長期或反復處于過度的恐懼、焦慮不安和失眠之中,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和影響[1]。當前,對老年焦慮癥的臨床治療主要采用的藥物是艾司西酞普蘭和文拉法辛,而本次研究為探討兩者在老年焦慮癥中的治療優劣性,故在本院2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老年焦慮癥患者中選取76例展開對比探究,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本院治療的76例老年焦慮癥患者。納入標準:年齡≥60;經臨床檢查患者滿足焦慮癥的診斷標準,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HAMA)評分≥14分;同時患者及其家屬均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同時患有其他精神疾病病者、器官功能衰弱疾病者、腦部器質性變者、對艾司西酞普蘭和文拉法辛這兩種藥物過敏者。隨機的把患者分成2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各組38例,觀察組男患者15例,女患者13例,患者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9.53±7.12)歲,病程2—11個月,平均病程(6.56±4.23)個月。對照組男患者12例,女患者16,患者年齡61—80歲,平均年齡(70.36±6.86)歲,病程3—12個月,平均病程(7.96±4.03)個月。兩組間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觀察組采用艾司西酞普蘭進行治療(生產企業:H.Lundbeck A/S, 國藥準字J20100165),初始劑量5mg/d,然后通過臨床病情改變劑量(通常10-20mg/d)。對照組采用文拉法辛進行治療(生產企業:P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愛爾蘭)(惠氏制藥有限公司分裝),國藥準字J20160078,),初始劑量75mg/d,然后通過臨床病情改變劑量(通常150-225mg/d)。兩組均連續治療45天。
1.3觀察指標與療效標準
治療45天后,觀兩組的治療效果,同時詳細記錄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乏力、頭痛、口干、嘔吐、便秘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治療后,根據患者HAMA變化情況對療效進行評估,療效標準:治療后患者HAMA評分<7分為顯效;治療后患者HAMA評分在7—13分為有效;治療后患者HAMA≥14分則為無效,顯著率+有效率=總有效率[2]。
1.4統計學處理
文中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軟件,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并以X2對數據進行檢驗,P<0.05表示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兩組療效對比觀察,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2.11%)略高于對照組(81.58%),但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對比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8.42%)較對照組(39.47%)低,且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老年焦慮癥是神經類病情中最常見的一種病情,近幾年來發病率呈只增不減的趨勢。引起該病的主要因素有:遺傳應因素、精神刺激等。患者主要表現為情緒反復無常,會因為某些事情過度擔心、煩躁、害怕,或者對某些事情特別期待,心煩意亂、注意力不集中、有時候會因為某些小事大吵大鬧[3]。若不及時治療,患者病情逐漸加重,很有可能會出現以下行為:自殘、自殺、傷害到他人,給患者和社會帶來較大的危害。因此,對老年焦慮癥患者進行及時和有效治療非常重要。
本次研究兩種藥物對老年焦慮癥的臨床治療的效果,觀察組采用艾司西酞普蘭進行治療,對照組則采用文拉法辛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2.50%)高于對照組(75.20%)(P>0.05),該結果表明艾司西酞普蘭與文拉法辛的療效相差不大。三環類藥物、二氮卓類藥物等,是老年焦慮癥的傳統臨床治療時常采用的藥物,而長期服用該藥物不僅會常有戒斷反應,而且還容易形成耐藥性、成癮性等副作用[4]。近些年老年焦慮癥的臨床治療采用藥物有艾司西酞普蘭和文拉法辛進行治療,兩種藥物均為新型藥物。其中,艾司西酞普蘭屬于5-羥色胺選取性攝取抑制劑,其具有減少神經細胞對5-羥色胺攝取的效果,從而發揮抗焦慮作用;而文拉法辛則不僅能夠減少神經細胞對5-羥色胺攝取,同時還能夠抑制細胞對腎上腺素以及多巴胺的再攝取,達到抗焦慮的作用[5]。但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臨床治療不良反應率(18.42%)低于對照組(39.47%)(P<0.05),該結果表明應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老年焦慮癥,相對于文拉法辛,其對患者造成的不良反應較少,臨床治療的安全性較高,故而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艾司西酞普蘭和文拉法辛都較為理想,但艾司西酞普蘭不良反應少,運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老年焦慮癥總體效果更佳。
【參考文獻】
[1]張華.艾司西酞普蘭與文拉法辛治療老年焦慮癥的臨床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03):126-127.
[2]李文英.艾司西酞普蘭與文拉法辛治療老年焦慮癥的臨床效果[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21):157+160.
[3]敖登格日勒.艾司西酞普蘭與文拉法辛治療老年焦慮癥的臨床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79):13-14.
[4]李杰.艾司西酞普蘭與文拉法辛治療老年焦慮癥的療效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33):110-112.
[5]張偉,董玉姝.艾司西酞普蘭與文拉法辛治療老年焦慮癥的效果研究[J].中國療養醫學,2015,24(04):395-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