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春華
摘 要:《巴黎圣母院的敲鐘人》是志同作詞,尚德義作曲的一首藝術歌曲。這首中國藝術歌曲用簡潔的音樂語言講述了圍繞著三個主要人物展開的那段我們早已熟知的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栋屠枋ツ冈旱那苗娙恕肥巧械铝x先生藝術歌曲創作中被廣泛流傳、并且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一首,不僅成為女高音、男中音所傾心的經典曲目。本文對教學中的表演訓練過程和表演創新成果做了詳盡的描述。
關鍵詞:巴黎圣母院;敲鐘人;尚德義;二度創作
一.與學生進行作品分析
1.講解作品的主題思想
歌曲《巴黎圣母院的敲鐘人》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一首作品,不僅成為女高音、男中音所傾心的經典曲目,詞曲老師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向我們講述著那段早已熟知的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2.講解作品結構
《巴黎圣母院的敲鐘人》這首作品從曲式上來分析,是并列的單三部曲式。
3.講解作品風格特征
尚德義先生說過:“藝術歌曲這種題材來源于西方,它較高的藝術形式是值得我們借鑒的,但要讓中國聽眾吸收和接納,必須‘中西結合及形式與內容都要民族化,要具有中國音樂的風格,我在教學中特別重視這一點?!?/p>
詠嘆調,歌劇、清唱劇和康塔塔中的獨唱曲,通常在宣敘調之后,富于旋律性或戲劇性。詠嘆調有多種風格類型,如抒情詠嘆調,炫技詠嘆調等等。
4.講解作品表現手法
這首作品先后出現過幾處高潮,每次的高潮都是伴隨著柱式和弦出現的。在作品的一開始,大字二組的C,左右手同時以sff的力度“敲”出兩聲“鐘聲”,音響洪亮而低沉。然后,著右手在鋼琴上奏出主題音樂,而左手仍在“敲擊”著大鐘,預示著一場悲劇的到來。
第一處高潮是在一系列的鐘聲效果的伴隨下所唱出的“這鐘聲多么渾厚響亮,這鐘聲多么深沉激憤,這鐘聲當當震天動地,這鐘聲陣陣牽人神魂”這個地方,隨后雖然音樂開始趨于平緩,然而蘊含在音樂當中的悲劇性情緒并未從此減弱,相反它所表現出的是一種更為深沉的情感。所以作曲家在第二段歌詞結束之后緊隨其后的加入了十六個小節的無言的感嘆,大大的加強了原有的悲劇感,將音樂推向了整首作品的最高潮。
5.講解作品表演分析
“在法國巴黎圣母院,有一個孤獨的敲鐘人,雖然他的外表丑陋,可是他卻有一顆美麗善良的心”。后半句的重點,主要放在了“他”、“外表”、“丑陋”、“他”、“一顆”、“善良”、“心”這七個詞語上。尤其是唱到“心”的時候,聲音柔美與平和。“他年復一年,他歲歲月月,聲聲敲著那教堂的大鐘”,這一句把重音放在了“敲”和“鐘”上。尤其是在唱“鐘”這個字的時候,要做一個漸強的處理。接下來,就是《巴黎圣母院的敲鐘人》中的第一次高潮?!斑@鐘聲多么渾厚響亮,這鐘聲多么深沉激憤,這鐘聲當當震天動地,這鐘聲陣陣牽人神魂”。伴奏層層遞進,情緒也要越來越激動。當唱到“這鐘聲陣陣牽人神魂”這一句的時候,要做一個漸慢的處理;而到“神魂”二字的時候,又做了一個漸弱的處理;尤其是“魂”字的時候,用一種吹香灰的感覺來表現這個字,要表現出一種更為深沉,更為悲痛的感情。
二.對學生進行表演訓練
(一)表演訓練過程
氣息,一切運動的動力源泉。只有到完全自如的控制氣息的時侯,才會具備能夠完全控制住聲音的能力。
1.呼吸練習
①身體保持放松,深吸一口氣,然后慢慢呼出。開始要吐得慢一些,能吐多久吐多久,最后將剩余的氣息快速全部吐出。
②自然站立,頭和肩膀放松。用鼻子吸氣,同時將雙臂向前由下而上慢慢舉起,與肩垂直。然后快速吐氣,吐氣時將手臂放下。
③兩腳站穩,雙手自然下垂,用鼻子吸氣,像吹氣球一樣。
2.哼鳴練習
每次練聲的前十分鐘,我都會用來做哼鳴練習。哼鳴訓練在我看來是聲樂發聲訓練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放松。練習哼鳴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要有一個興奮的歌唱狀態。
②哼鳴時,要找到一種擤鼻涕的感覺,始終保持腔體通道極其通暢。
③哼鳴時,口腔放松,嘴巴似閉非閉,打開牙關,牙關開度適中,舌放平。
④哼鳴時,要求聲音集中,氣息均勻,感覺眉心和鼻梁即面罩有輕微震動。
⑤不要把鼻音與哼鳴混為一談。
3.半音練習
半音階對音高的控制是很有好處的。注意音高的穩定性,確保每個音的音高必須都能夠保持住,不晃動。
4.連音練習 Legato
連音是歌唱中用得最多的,也是最基本的技巧。如果做不到legato,那么歌唱是沒有意義的。
5.跳音練習 Staccato
練習跳音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練習腹肌與橫膈膜控制氣息的能力。使聲音靈活,短促,輕巧而富有彈性,便于演唱跳躍,活潑而歡快的歌曲。比如有花腔性質的歌曲。對學生進行這類練習的時候,要求要利用腹肌連續而有彈性的收縮,把聲音送入頭腔,避免腹肌僵硬。跳音練習要求腹肌和橫膈膜積極靈活地彈跳。練習跳音時大多會選擇開口音來練習,要注意下巴放松,舌根不要用力,聲音要輕巧、圓潤、而且富有彈性。
(二)學生的表演訓練創新
《巴黎圣母院的敲鐘人》這首作品中就運用了大段的“無詞歌”,這也是這首作品在演唱過程中最為精彩的一部分。演唱這段“無詞歌”時,聲音上和前面的部分有著明顯的變化,要用一種弱而不虛,實而不強,飄逸而有根基的聲音來演唱,給人一種空靈的感覺。
解明情節,知其中為何如人,其詞為何等語,設身處地,體會神情而發于聲,自然悲者黯然魂銷,歡者怡然自得,口吻齒頰之間,自有分別矣?!?/p>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很重視作品的個性——音樂的二度創作,聲樂教學意味著要帶領學生為音樂作品的二度創作努力,用心靈、用智慧、用熱情,為優秀的音樂作品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