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可軍
摘 要:“知”和“行”是美術教學的兩個焦點。“知”是指美術知識和欣賞方法;“行”是指美術理論外化為美術實踐的行為。堅持“知行合一”的教學原則,教師應當遵循職業學校中美術學科特點與職業要求,在教學中注重情感培養與智慧生成,實現培養學生美術欣賞能力與“情智”生活的課堂追求。
關鍵詞:情智;中職美術;課堂教學
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一文中指出:“美育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而且有助于開發智力。”“情”是提高素養,陶冶情操;“智”是在美術課堂中的實現學生的智慧生長。
一、中職課堂中美術教育的“情智”任務
知名美國作家海明威說過:“在生活中尋找只屬于自己的句子”。情智,就是豐富的情感,靈動的智慧。在中職美術課堂中,滲透“情智”教育,它的核心價值是實現美育功能的“情智共生”。
1.在知行合一的課堂中學會認知情緒
中職學生已經進入了青春期,情緒有時會不容易把握與調節,在與人的交往中,準確與科學地感知他人情緒,才能實現人與人之間的順利交往。在中職院校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小組討論中學習美術知識,培養審美意識。如在學習廣告的“平面構成”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廣告拆分,讓小組成員各自在討論的基礎上,承擔不同的廣告設計內容,然后進行整體的組合;在“立體構成”教學中,可以小組合作,承擔不同的立體構成研究,在學習與實踐之后的小組交流中,情緒相互感染,知識相互促進,共同學習半立體構成、線立體構成、面立體構成、塊立體構成的知識。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知識技能,又學會了感知他人情緒,建立起和諧的同伴關系。
2.在知行合一的課堂中提高審美意識
美術源于古代勞動人民對社會的認識與理解,是通過自己對生活的感悟融入作品創作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必然產生情感的變化。在中職院校的美術課堂中,需要引導學生在情感上與作品產生共鳴,從而提高審美意識。如欣賞白石老人的《蝦趣》,學生情感上想到的是盎然的生機與活力,而不應該是“水煮龍蝦”;欣賞梵高的《向日葵》,感知的不僅僅是畫面的色彩感,而是畫家對生活的熱烈與不被人接納的孤寂。當學生通過美術欣賞獲得情緒體驗后,應該用這樣的情緒移情到生活,也就是美術課堂的最終目的是指向“知行合一”,學生能夠在深刻的情緒體驗后,產生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追求,對人生的追求。
二、中職課堂中美術教育的“情智”路徑
中職院校的美術課堂應該是學生在與社會的交流中,自然的融通中,運用美術知識,美術技能,在正確的審美意識下的行動。美術課程的“情智”內容必須要和學生的社會生活緊密連續,是在知識技能指導下,在生活中對美的價值追求。
1.在自然中感受“情智”
所有的美都是生活的映射。許多偉大的美術作品是色彩與光線的組合,是生活印象與社會思維的整合,是不同物象的意象化的再現。如我們在欣賞陳逸飛的《雙橋》時,眼前浮現的是江南水鄉優雅的風景,是古鎮神韻的經典定格;耳畔則會響起《紫竹調》的音樂,是生活情趣中的吳儂軟語;心中感受到的是“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再如在“景觀”的學習中,教材中無論是人文景觀,還是自然景觀,都是藝術家通過對生活的感受,運用藝術手法對生活的一種表現形式。在中職院校的美術教學中,從“情”引向“智”,需要把學生帶入到生活當中,從生活當中發現美的存在。在美術作品設計的適合,需要圍繞生活的需要,從自然當中發現美的規律,學習基本技能。
2.在社會中發現“情智”
中職院校的美術教育,需要重視學科知識與技能本領的整合,在“情”的發展中,提高“智”的質量。如在POP廣告的教學設計中,可能聯系學校的紅五月藝術節,“大家一起來”音樂節等活動的海報制作;聯系超市、婚慶公司等商業場所的商業海報制作;聯系教室布置、室內裝潢等設計,讓學生在真實的社會生活中,感受生活和社會的密切關系。再如在“空間設計”教學中,學生通過對設計的三個不同階段了解,發現設計是與社會發展緊密相聯系的,也是與人的“情智”發展密切相關的。從社會中發現“情智”,需要在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生從關心身邊的設計開始,對專業的技能有廣泛而又專業的了解,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3.在生活中聯系“情智”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藝術源于生活,生活影響藝術。中職院校的美術教育,需要在生活中聯系“情智”,讓美術作品引發學生對生活的認知與思考。如在欣賞羅中立的油畫《父親》,畫中的人物是一位普通的老農,頭裹白布、手端渾水,面色黝黑,汗珠欲滴,皺紋如同刀刻。作者羅立中是聯系自己在大巴山的生活體驗,懷著對農民的深厚情誼創作的一幅作品。學生通過欣賞這幅油畫,自然就會聯系生活,在生活中去觀察、發現父母為自己的成長所付出的艱辛,進而體驗到父母飽經風霜的生活。再如在“傳統建筑”的學習中,學生通過聯系教材中呈現的傳統建筑,進而探究傳統建筑在時代背景下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在“色彩表現”的學習中,通過聯系色彩與人情緒之間的關系,發現不同顏色對于人類社會的作用。通過生活中的“情智”,學生易于從生活這個廣闊的視域下,發現美術學科的價值。
總之,美術教育不應限于課堂,它應當與社會融合、自然融合、生活融合、職業融合,最終實現學生的情感豐富,智慧靈動。中職院校的美術教育的知行合一,需要在專業知識教學中指導學生走向職業運用。與其他學科一樣,美術學習是學生個體認識世界、塑造自我的過程。“情智”的美術課堂,要以引發學生美的感受、美的熏陶為目標,最終實現知行合一的美學人生。
參考文獻
[1]邢程琳.在中職美術教學中關注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課程教育研究.2019(11):225-226
[2]江曉玲.中職美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