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廣宇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教育的改革,移動終端也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在教學中發揮優勢的作用,進而提高教學效率,本文對課堂環境下的移動終端與深度教學的資源設計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課堂環境;移動終端;深度教學
中圖分類號:G21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0621105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互聯網的普及推動了計算機技術的創新發展,在信息化時代,信息的傳遞既方便又快捷,不同的行業都在跟隨時代的腳步創新發展,教育行業也不例外,傳統的教學模式逐漸與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相融合,給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帶來新的活力。移動終端是現代信息技術的典型實現方式,突破了用戶網絡資源應用的時間和空間限制,一個具備完整功能和資源結構的APP應用能夠帶給用戶不同的體驗,因此,將移動終端與教學相結合也是必然趨勢,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還能有效的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一、利用移動終端學習的特點
(一)學習內容數字化
傳統的學習中,學生的主要學習資源就是教材,教材中利用圖片和文字呈現知識的內容,這種呈現方式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學生會覺得教材枯燥無趣,久而久之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導致學習效率下降,然而在信息化時代,利用移動終端進行學習能夠使學習內容數字化,不僅僅是圖片和文字的呈現,還會有動畫、視頻、聲音等等有關知識內容的呈現,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覺得學習也是很有樂趣的事情,進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增加學習的有效性。
(二)根據需要隨時選擇學習的時間和地點
學生的學習科目多,內容繁重,需要掌握和了解的知識點也很多,還有來自于學校、教師及家長的壓力,很多學生需要奔波于學校、家庭和課外輔導班之間,在信息化時代,利用移動終端進行學習可以不受任何時間或任何地點的限制,靈活的安排學習時間,終身學習的理念也能夠得以體現。
(三)調動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大多數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參與性,導致注意力不能夠集中,跟不上教師的思路,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然而在信息化時代,利用移動終端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學生可以開展格式各樣的學習活動,如個性化學習、對話學習、協作學習等,學生還可以自由選擇所需學習資源的類型和數量,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促進知識的有效交流和互通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中,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不能夠掌握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也無法了解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程度,同時有些學生懼怕教師,遇到不會的問題也不敢向教師提問,從而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然而在信息化時代,利用移動終端可以促進知識的有效交流和互通,教師和學生可以利用各種軟件進行交流和探討,不僅可以加深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還有助于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二、課堂環境背景下移動終端與深度教學的資源設計
(一)資源設計的基本要求
教師想要提高教學效率,就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才能夠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課堂環境背景下移動終端與深度教學資源設計的基本要求大約有三個方面:一是要簡潔生動、富有趣味性。教師可以利用視頻、動畫、聲音等多種呈現方式將知識內容呈現出來,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二是采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教學內容,采取學生喜愛的教學方式,不經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三是學習內容微型化。教師在教學前,應該根據課本內容制作相關的學習資源,如果資源太過于龐大的話,學生不僅沒有時間仔細的學習,也會讓學生感到煩躁,因此,教學的內容要精簡,突出相關知識點。
(二)資源設計的基本流程
課堂環境背景下移動終端與深度教學資源設計的基本流程主要包括四個步驟:首選教師應該進行前段分析,前端分析是教學設計的起點,雖然并不屬于具體設計事項,但是對資源后續設計環節有著重要的影響。具體分析內容包括學習者分析、學習目標分析及學習內容分析。其次,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的內容設計資源整體框架,資源整體框架構建包括兩個方面的設計:一是對資源整體功能模塊進行組織,二是對資源具體功能模塊進行設計。再次,進行媒體選擇和交互設計,在信息化時代,移動終端硬件的快速發展,移動終端可支持多種媒體形式,讓我們在內容的表現形式上有了更多的選擇,可根據學習目標、內容、以及學習者特征來選擇合適的媒體形式來表現學習內容,同時在設計過程中,不同媒體形式之間也可以多重組合,給學生多重的感官刺激,會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最后,進行導航設計和界面設計,導航設計是交互設計的具體化,是應用程序的操作路徑,清晰的操作路徑能夠讓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能清楚知道自己所在位置界面是軟件的外表或衣服,好的界面設計能夠抓住學習者的視覺注意,能夠快速吸引住學生的眼球,提升應用軟件的黏性。界面設汁應遵循目標易于識別、目標易于搜索、目標易于理解、界面色彩舍適等。
結論:
移動終端與深度教學的結合是新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師應以新教育理論為支撐,運用技術探索基于智能移動終端的教學應用模式,利用移動設備開展有效的教學實踐活動,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左娟霞,移動智能終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智庫時代.2019 (27).
[2]郜金梅,移動終端在智慧課堂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9 (08).
[3]張潔.基于移動終端的混合式教學在高校課堂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