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藏欣 周帥 周乾 耿劉利
摘要:推動貧困地區發展是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突破口,是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關鍵舉措。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是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推動貧困地區農村產業融合有利于實現產業精準脫貧;有利于促進產業興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有利于促進城鄉要素合理流動、改善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關鍵詞:貧困地區;產業融合:意義
中圖分類號:G21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0618105
滁州學院2019年度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鄉村振興戰略下安徽省農村產業融合金融支持現狀調查及模式創新研究”(2019CXXL140)
一、引言
推動農村地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實現農村產業興旺的關鍵舉措,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必經之路,有利于培育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和新業態,實現農業增效,推動農村經濟繁榮,促進農民收入水平提高。已經有諸多學者對農村產業融合進行了比較全面的研究,蘆千文(2016)對國內關于農村產業融合的內涵、模式、機制、困境與對策的相關研究進行梳理。陳俊紅、陳慈等(2017)主要分析了農村產業融合的必要性和內涵并提出了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的政策建議。孟秋菊(2018)從基本依托、引領主體、發展動力、典型特征、基本目標等方面來對農村產業融合的內涵進行深度解析,并指出農村產業融合的最終目標是達到農業增效,促進農民增收,實現農村繁榮。李明賢、劉宸瑤(2019)以專業合作社為例對農村產業融合利益聯結機制進行了分析。以上研究為后續農村產業融合研究奠定了基礎,然而卻極少有專門研究貧困地區農村產業融合意義,這正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二、推動貧困地區農村產業融合有利于培育農村經濟增長新動能、實現產業精準脫貧
大多數貧困地區貧困戶的收入來源過于單一,主要依靠自產自銷的第一產業,農民對第一產業的投入很大,回報卻非常小,這樣會使得農民的的收入低下,整個地區的經濟增長也十分緩慢。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大部分貧困地區貧困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基礎落后,經濟動能不足,主要依靠單一的經濟動能,產業之間缺乏合力。產業扶貧是精準扶貧的方式之一,能夠促進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培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新動能,是促進貧困地區產業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產業扶貧要取得實效必須依靠產業的發展。產業融合能夠充分地利用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促進農業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使產業之間形成合力,通過一個產業帶動其他產業共同發展。同時產業融合能夠帶動更多資源要素流動進入農村,有助于激發農村經濟發展的創造力、競爭力,使貧困地區的經濟得到發展。構建包含訂單生產、產銷聯動、利潤返還和股份合作等在內的多種緊密的利益聯結和分配機制是推進產業融合的重要工作內容。農民依托產業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通過產業融合利益聯結分配機制參與二三產業鏈條的利潤分配,共享農村產業融合紅利,促進農民收入增長,實現產業精準脫貧。
三、推動貧困地區農村產業融合有利于促進產業興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
加快農村產業融合是新時代我國農村經濟轉型升級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迫切需要,是實施促進農業農村實現現代化,推動鄉村振興的現實需要。構建現代化的經營體系、生產體系和產業體系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環節,其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構建要求必須要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其應該是一個集糧食安全、資源開發、文化傳承和休閑服務為一體的多層次全方位的綜合體系,主要應該涵蓋農產品體系、復合功能產業體系和產業支撐體系。推進貧困地區農村產業融合,依靠農村產業技術、制度和商業模式的創新,能夠推進農業內部的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貧困地區適應性農業,實現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農產品的綜合競爭力。通過農村產業融合,能夠拓展農村農業產業鏈,實現農村全產業鏈的發展,有利于挖掘農業的生態價值、休閑價值、文化價值等非傳統性農業價值,提升農業價值鏈,構建新型的農業多功能產業體系,發展壯大新產業、新業態,促進農業由純農業向綜合農業的發展,推動農村地區一產強、二產優、三產活,最終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四、推動貧困地區農村產業融合有利于促進城鄉要素合理流動、改善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二元經濟結構是影響城鄉融合發展、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要障礙。而導致城鄉二元制經濟結構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經濟發展所需的資本、人才、技術等要素無法在城鄉之間合理有序流動,導致生產要素分配極端不平衡。工業和服務業吸收了大量的生產要素,由于現代化工業和服務業主要分布在城鎮,大量的人才、科技、資金、資源都流向城市,使農村地區產業受到人力資源、高新科技、資金等的限制,無法得到快速發展,制約了城鄉要素合理流動,城鄉居民收入分配不合理,貧富差距較為明顯,同時也是的農業發展缺乏有效的要素供給,制約現代農業的商效發展。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政策部署。一方面,通過一二三產業在農村的融合,將現代工業滲入到傳統農業中,促進農村農業發展,用現代化的信息數據、生產方式提高農業創新力,激發農業發展動力,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不斷提高農業發展速度。另一方面,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有利于促進資本、技術和人才等要素在農村地區集聚,實現城鄉要素合理流動,改善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五、結語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必須始終堅持共享發展理念,重視貧困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推動貧困地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必須堅持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立足貧困地區資源稟賦,依托貧困地區特色產業,推動農業與加工業、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培育貧困地區農村新業態,構建和完善產業融合利益聯結機制,強化政策要素供給,以產業融合促進產業興旺。
參考文獻
[1]蘆千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研究述評[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6 (04):27-34.
[2]陳俊紅,陳慈,陳瑪琳.關于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幾點思考[J].農業經濟,2017 (01):3-5.
[3]孟秋菊,農村產業融合的內涵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3 (02):76-83.
[4]李明賢,劉宸墻.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民增收研究一一以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型產業融合為例[J/OL].湖南社會科學,2019 (03):106-113 [2019-06-17].
[5]耿劉利,黎娜,陳藏欣.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新時代我國農村產業融合的思考[J].宜春學院學報,2019,41 (01):47-53.
作者簡介:陳藏欣(2000. 03-),女(漢族),安徽蕪湖人,滁州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2018級財務管理專業,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