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倍
摘 要:從古至今,人們總是特別青睞文學類圖書。借助心理學的視角,我們能夠挖掘文學類圖書引發(fā)的心靈共鳴,進而探尋文學類圖書隱藏的“暢銷基因”。
關鍵詞:文學類圖書 心理學視角 “暢銷基因”
在當今這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圖書已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和衣食住行一樣,與人日日相見。在古代,欣賞文學類書籍似乎只是“有閑”“有錢”階級的娛情之事,大戶人家小姐捧著西廂記讀得潸然淚下的場景不斷在舞臺上被演繹。而如今,文學類娛情書籍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在各大圖書暢銷榜上,文學類書籍總能占據榜首。為什么從古至今,人們總是特別青睞文學類書籍呢,為什么這種類型總能掀起一陣熱潮?引發(fā)很高熱度和熱烈的社會反響?不論是在路不拾遺的清平盛世,還是在戰(zhàn)火連天的亂世,慰藉人們或空虛或憂愁深重的心靈之物始終能尋覓到文學類書籍的蹤影,筆者在這篇文章中從心理學的不同層面細細探尋其中原因,試圖揪出這類圖書在心理學視角下的“暢銷基因”。
一、文學類圖書具有“娛情”的功能
沒有人能否認,讀書是天地間第一大樂事。晉朝大詩人陶淵明在《五柳先生》里自述:“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讀書之樂在大詩人那里,似乎成了比男女飲食更讓人愉悅的事。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也是為我們所熟知的。車胤“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夏日的月夜星空下,螢火蟲明明滅滅的燈火照在一卷書冊的行行文字上,這些文字在月夜里似乎也變成了快樂的精靈,隨著螢火蟲翩翩起舞,這一幕永遠映在那個青衣讀書人的心靈深處,照亮了他漫長艱辛的一生。這個美麗又溫暖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使人們一想到這個故事,會情不自禁地想親近書本。南朝梁元帝肖繹在《金樓子》中,對其11歲(公元518年)時在會稽常 “臥讀至曉”有記載:“吾小時,夏日夕中下絳紗蚊綯,中有銀甌一枚,貯山陰甜酒,臥讀有時至曉,率以為常”。讀書之樂,一至于斯,令人心生向往,也讓多年做了皇帝的肖繹念念不忘在少年時夜讀的快樂。
二、文學類圖書具有“移情”的功能
一旦某個人被人貼上“移情別戀”的標簽,那這個人絕對非常苦惱地急于擺脫這種負面評價。但是,“移情”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絕非一個負面詞匯,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帶有積極正面的功能。“移情”從字面意思上來理解,就是感情轉變或轉移的意思。人們將內心的情感沖動及欲望追求,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從而在內心達到某種欲望的滿足和情感的宣泄,這一現象就叫“移情”。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告訴我們:人的意識,只是冰山一角,而潛意識的世界,是冰山的水下部分,那是一個神秘而廣沃的世界。意識是屬于理智的,規(guī)范我們的社會行為和道德,而潛意識卻是本能的,隱藏著各種欲望和沖動,意識的力量與潛意識的沖動,如果失去失衡,就會出現心理問題。而在維持這種平衡方面,“移情”能起到很大作用。當人們陷入異常苦悶時,在現實世界里陷入異常強烈的情感沖突中,不得解脫,內心涌起的情感野火意欲燒毀他時,文學類圖書就會像一陣甘霖,滴在他的心田上,也澆滅這把野火,讓人重回清涼世界。美學大師朱光潛在《談美感教育》中說:“讀過一部小說之后,我們覺得曾今緊張了一陣是一件痛快事,這些快感都起于本能沖動和情感在想象世界中得以解放。”我們能通過在欣賞文學作品中“移情”,將在現實世界中感受到的愁苦失望的情緒全釋放出去,也可以在想象世界中,通過“移情”的方法,讓欲望得到滿足,讓身心重回健康。
三、文學類圖書具有“解放心靈”的作用
西漢陸機在《文賦》中說:“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我們在欣賞文學作品時,通過文字進入了另一個世界,翱翔在藝術想象的天空,心靈得到無限解放,你可以是擁有四海之富的國王,你也可以是躺在樹陰下曬著秋日暖陽的乞丐,你還可以是在星夜下齲齲獨行的修行者。進入文學類作品創(chuàng)造的世界,你可以超越時空和身份的限制,你可以有千百種人生,你可以擁有“上帝視角”,作為旁觀者,看著書中各色人物上演一幕幕悲歡離合的故事,可以作為道德評判家,痛罵以十三塊金牌逼死岳飛的秦檜,你也可以在月圓之夜與金庸小說中的大俠們在華山論劍。現世是一個密密無縫的利害網,一般人不能跳脫這個圈套,心靈被這個圈套牢牢束縛住,哪有一點自由時光。而文學作品創(chuàng)造的另一個世界完全是你置身事外的世界,它超乎你的利害關系而獨立。即使你在讀一個悲劇故事,為之長吁短嘆,為之灑熱淚,你也是一個旁觀者,不受實際的切身的利害牽絆,你可以只留下觀賞的態(tài)度。有哲人說過“人生解脫在于旁觀”,你作為旁觀者欣賞文學作品時,即使讀悲劇時,你完全代入了主人公的命運,可是你可以由受苦的地位移到藝術觀照的地位,于是罪孽苦惱變成了莊嚴幽美。在現實世界中人們總被某些繁復的社會俗世規(guī)則克制著,只能封閉自己,把心藏起來。可在文學作品中,人們可以打開心扉,可以“讓生者可以死,讓死者可以生”,飛越時空,超越有限的現實,遨游于無盡的時空,體驗不同的人生,從凡塵俗世中脫身,享受片刻的輕松。
現代心理學表明,當你沉浸于一件事中,生活的喧囂和雜音就被屏蔽掉了,你躁動不安的心情會漸漸平靜下來,這時,你的心中會漸漸涌起愉悅感,低落情緒會消散。當你捧起書本進入文學世界時,你會在這個世界中獲得安全感,你會滋生更積極的情緒,隨著書中的人物經歷的各種情緒情感體驗,會豐盈你的人生。
總之,書始終是服務于人的,我們只有將讀者的心理需求摸透,找到文學類圖書的“暢銷基因”,更精準地滿足讀者的潛在心理需求,就能打造更多的暢銷類文學圖書,更好地為人們的心靈世界服務。
參考文獻:
1.朱光潛.厚積落葉聽雨聲【M】.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6.
2.陶淵明. 陶淵明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
3.蕭繹.金樓子校箋【M】.北京:中華書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