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家輝
摘要:稻漁綜合種養就是我國在傳統意義上的稻田養魚基礎上,隨著社會經濟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種現代化的農業生態新模式,通過運用種養結合的形式與綠色生態循環的方式,保證農田中一水多用以及一田雙收的高效發展。在此基礎上在運用田間水稻種植業與水產養殖業的共同、生態化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就會充分推動田間農業結構的運轉方式,并提升我國田間的可持續發展。針對我國水產技術的充分推廣并有效推進稻漁綜合種養技術創新型、水產產業探索過程中產生的實踐性問題,就我國的稻漁綜合種養主要含義和當前發展的現狀,深入剖析應當如何在發展稻漁綜合種養保證綠色生態化。
關鍵詞:稻漁;綜合種養;綠色生態
中圖分類號:S964.2? ?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在我國水產發展的新形勢下,為了能夠有效解決當前水產養殖以及田間種植綜合發展的綠色生態的農業創新產業,已經逐漸形成了“以水產漁業促進稻田發展,穩定水產糧食并提升產量,保證水產養殖與稻田種植兩者的安全質量,實現生態環保”的稻漁綜合種養創新型模式,進而高效的贏得了水稻穩產的情形,種養戶都獲得了大豐收,并且在農業方面農藥肥料以及漁業方面的漁藥飼料的使用都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因此當前稻漁綜合種養已經成為了一種現代化高效、綠色生態以及可循環發展的農業典型發展模式,實現了我國農業的綠色生態、節本增效的可持續發展局面。
2? 新形勢下稻漁綜合種養的發展特征
新形勢下稻漁綜合種養的發展特征有三個:首先這一種養模式就突出了以糧食為主,并且水稻已經成為了稻田發展的主要角色,進而相關研究人員提出了稻田中的工程并不能夠對田耕作層有著怎樣的破壞,并且在稻田中開展的工程面積也不能夠超過總稻田面積的百分之十,并且在水稻種植時穴數不能夠減少等相關技術要求。[1]與此同時應當主動發展有機稻,進而實現高效的水稻收入效益并使得水稻效益與水產業的發展效益得到一個均衡的水平,這就能夠從基本的開發機制上保證農民在種植水稻以及漁民在為水產業提供效益時生產的主動性。
其次,綠色生態環保就是有機品牌建設的有效保障,通過綠色生態的稻漁綜合種養,就能夠大幅度的減少對田間農藥以及化肥的使用頻率,進而充分并高效的改善了稻田的綠色生態環境。通過將生態和休閑農業兩者充分結合,就能夠大大促進有機生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最終稻漁綜合種養這一發展模式還重點突出了產業化的發展,在水產業通過重點引進小龍蝦、泥鰍以及河蟹等水產火熱品種,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帶動稻田產業的升級,還能夠有效推動水產業的規模化經營。通過在水產業發展過程中采用“種、加、銷、科、養”一體化的水產現代經營模式,重點為漁民們表明了規模化以及標準化的現代農業發展方向。
3? 新形勢下綠色生態稻漁綜合種養的發展措施
3.1? 重點研究并制定出種養的發展規劃
在新形勢下要想高效發展綠色生態稻漁綜合種養,首先就應當準確的掌握國家制定的相關稻漁綜合種養的一些政策要求,并且能夠在稻漁發展市場中進行全面分析人們對于這一稻漁產業的實際需求,并且保證稻漁綜合種養資源的充沛,在此基礎上配合當地有關部門研究出一套適合國家、地區以及企業自身的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規劃,并且在規劃中要重點明確今后的發展趨勢。
3.2? 加快生態綠色稻漁綜合種養的標準制定
在重點加速有關田間水產的行業標準有關指定,來進一步高效的推動稻田-河蟹以及稻田-蝦等具體模式重點標準的制定。并且在相關水產行業標準中要明確指出本階段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的發展情況,例如水稻在田間中的最低產量標準為多少、水產養殖業開發的溝坑面積占總稻田面積的最高比例為多少、在水產這一行業發展過程中使用漁藥飼料的次數與每次量值為多少、在稻田農藥化肥的使用實際情況規定標準是什么、在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時產業化的經營手段等多方面的指標要求,進而有效保證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在綠色生態領域中始終處于正確的走向。[2]
3.3? 積極強化稻漁綜合種養相關技術的集成創新
根據水產業與漁業的產業聯盟來看,充分創設跨學科與跨領域的稻漁綜合種養模式開發專家團隊與聯合性質的合作機制,并在此基礎上有效針對稻漁綜合種養的綠色生態發展過程中的實際問題進行討論、研究后,應當根據具體的問題來開展具有聯合性質的科技攻關模式,這就能夠再次加強綠色、生態稻漁綜合種養的主導性模式,以及與之配套的關鍵技術集成創新。
3.4? 加快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配套體系的完善
在以我國綠色、生態稻漁綜合種養的推廣體系為重要依托,相關研究人員應當積極構建與產業化密切相關的技術與相匹配的具體服務體系,進而保證稻漁綜合種養中培育農業中苗種供應與技術服務、農業和漁業產品營銷等方面的經營主體,并且創建出稻漁綜合種養的綠色生態公共品牌,以此來進一步提升有關稻漁綜合種養的產業服務水平。
3.5? 積極落實稻漁綜合種養的扶持政策
稻漁綜合種養發展企業的相關工作人員應當進一步引導基層農技來全面推廣稻漁綜合種養體系改革與建設發展過程中補助項目的相關經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對綠色生態稻漁綜合種養模式的資金投入。與此同時還應當主動向有關部門爭取到農業綜合開發的區域內綠色生態農業的項目發展經費扶持,進而大力爭取創造出一批擁有高技術集成度,以及強示范帶動力的綠色生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示范基地。
3.6? 加大對綠色生態稻漁綜合種養的宣傳力度
發展生態稻漁綜合種養的企業應當通過媒體來廣泛的向人民群眾宣傳稻漁綜合種養在“穩定糧食產量、促進漁業發展、提升綜合效率以及生產質量”的發展作用,進而透過這一宣傳來向社會表達稻漁綜合種養在綠色生態前提下的良好發展前景。[3]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稻漁綜合種養的有關部門積極回報發展模式的新成效,并營造出社會多方支持的良好發展氛圍。
4? 結語
根據綠色生態循環的農業與生態經濟學原理,相關研究人員應當將水稻的種植與水產養殖進行有機結合,通過開展稻田的工程化改造模式,來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的模式。在水稻穩產的基礎上,采用多元化的開發模式,大力的提升稻田所獲得的經濟效益以及農民、漁民的收入,還可以提升稻田與水產產品的綜合質量安全水平,進而有效地改善稻田內的生態環境,發展成一種具有“穩定糧食產量、促進漁業發展、提升綜合效率以及生產質量”等多方面功能的現代綠色生態化稻漁綜合種養發展新模式。
參考文獻
[1]錢國明,張立進,金建康,巢思琴,夏玉峰.稻漁綜合種養的發展與對策[J].農村實用技術,2019(12):50-51.
[2]王菲菲,夏咸水,劉鑫.稻漁種養增效益? 產業興旺新路徑[J].科學養魚,2019(08):5-6.
[3]王祖峰.發展稻漁綜合種養 打造綠色生態循環農業典范[J].中國水產,2018(09):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