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帥鵬 晁珊珊 高仕林

摘要:我國作為世界第一產鮑大國,年產量全球占比高達90%以上,鮑魚養殖業已成為中國水產行業重要經濟支柱之一。概述了新世紀我國鮑魚養殖業的發展現狀以及我國鮑魚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此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鮑魚;養殖;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968? ? ?文獻標識碼:A
鮑魚(Abalone),屬于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原始腹足目,鮑科,鮑屬。目前已命名的有216種,我國沿海經濟物種有7種,主要在遼東沿海、江浙、福建、海南和兩廣地區,但作為經濟物種的主要為皺紋盤鮑(H. discus hannaiIno)、雜色鮑(H.diversicolor Reeve)和九孔鮑(H. diversicoloraquatilis)[1-2]。鮑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除了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以及富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較高的營養價值外,還有抗腫瘤等醫用價值[3]。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鮑魚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因此,鮑魚養殖業越來越受到矚目。
1? 我國鮑魚養殖業的發展現狀
我國鮑魚養殖業起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七十年代開始進行鮑魚的人工育苗試驗,八九十年代養殖業步入規?;蜕虡I化,鮑魚養殖業逐漸趨于成熟。
新世紀以來,我國鮑魚年產量和世界占比連續增加,成為世界第一產鮑大國。由圖1可以看出,我國2003年鮑魚產量不足1萬噸,2013年產量突破10萬噸,其中2010年~2012年增幅最大,2018年高達15.5萬噸,15年間增長了約16倍;從福建地區總產量上看,福建省自2003年~2012年鮑魚產量成指數趨勢增加,由0.32萬噸增加到8.03萬噸,十年內增加25倍,2015年開始年產量超過10萬噸;從不同年份福建省產鮑量在全國占比來看,2003年~2012年全國占比呈現上升趨勢,2011年~2016年全國占比維持在80 %左右,2017年達到83 %。從2017年我國各省份鮑魚產量分布來看,福建省占比高達83.1%,以絕對的優勢成為國內鮑魚主要產區,其次是山東占比9%,廣東占比6.1%,遼寧占比1.6%,其他地區共占比0.2%(圖2)。福建省成為名副其實的產鮑大省,正所謂“世界鮑魚看中國,中國鮑魚看福建”。
2? 新世紀我國鮑魚養殖產業面臨的問題
2.1? 養殖生態環境質量下降
新世紀我國鮑魚養殖海區的生態環境質量面臨嚴峻考驗。一方面,隨著沿海各種經濟行業的快速發展,大量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到沿海水域,導致近海岸養殖區水域生態環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加上養殖區餌料殘留及糞便較多,導致水體富營養化,水質指標下降,赤潮頻發,病害連年加劇。另一方面,中、小規模鮑魚養殖戶較多,但養殖戶環保意識參差不齊,一些養殖戶未經過處理直接排放養殖廢水,加上養殖海區養殖密度大、數量多,水體和病害相互交叉污染,嚴重加深了污染程度[4]。
2.2? 海上養殖區域空間不足
近年來,我國沿海水產養殖業的養殖空間呈現越來越匱乏的趨勢。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沿海經濟發展迅速,沿海旅游業、港口貿易、臨海工業等行業都爭先蓬勃發展,使近水域養殖行業空間占比越來越少。其次,相比其他鮑魚養成技術,海水浮筏養殖成本最低,加上鮑魚養殖技術門檻較低,養殖戶數量過多,近海岸水域空間有限,過高密度的養殖又會造成養殖區海水溶氧不足、水體污染加重、疾病傳播加快[5]。
2.3? 天然餌料供應不足,人工餌料基礎研究不足
餌料是水產養殖業發展的基礎。近年來,隨著鮑魚養殖業的的發展,天然餌料早已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但我國鮑魚人工餌料基礎研究不足。不同地區鮑魚天然餌料有所差異,但多數以投喂海帶、龍須菜和海藻為主。但近年來,海帶等天然餌料價格持續升高,如2019年冬季,大連地區新鮮海帶價格高達在2~3元/斤,龍須菜價格高達1元/斤,大幅增加了養殖成本。而我國鮑魚人工配合餌料營養成分不全面、工藝落后,至今配合餌料多以藻粉或海帶粉為底料,添加動植物蛋白粉、脂肪等,配合餌料食用率和利用率明顯低于天然餌料,同時餌料殘留容易造成養殖水域污染[6]。
2.4? 鮑魚種質退化
上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先后進行了皺紋盤鮑和雜色鮑雜交、皺紋盤鮑和日本盤鮑雜交、等,并成功育出適合我國沿海的鮑魚新品種,促進了我國鮑魚行業的快速發展。近十幾年來,漁民為追求利益,長期近親繁育、累代養殖,嚴重破壞了皺紋盤鮑原種品質,造成雜交物種成活率低和生長率明顯降低,出現物種退化、抗逆性低等問題[7]。此外,一些養殖戶只追求數量,但理論知識不足,憑借經驗強行催產,也是導致鮑魚幼苗質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2.5? 鮑魚養殖病害問題逐步顯現,對養殖影響較大
近年來,鮑魚養殖產業面臨兩個重要的問題。一個是全國沿海近水域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了赤潮、褐潮等自然災害,影響鮑魚養殖產業;另一個是隨著環境的惡化,各種疾病頻發。1992年~1996年,皺紋盤鮑受“裂殼病”影響產量速減,使九孔鮑后來者居上輝煌一時;1999年~2002年,九孔鮑遭到冬季暴發性死亡和苗期“脫板癥”,鮑魚產業陷入低谷[8],谷露研究認為該流行病是由低溫病毒引起的,而鮑“肌肉萎縮癥”病毒和鮑類皰疹病毒可能就是該低溫病毒病病原[9]。2002年、2003年、2008年和2012年赤潮頻發,導致鮑魚缺氧、中毒,同時也加速了疾病傳播。
3? 推進我國鮑魚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幾點建議
3.1? 加強養殖區環境污染的治理和防御
3.1.1? 養殖區環境污染治理方向的轉型
鮑魚殘餌和糞便是養殖區海水污染的主要原因,而沙蠶、巖蟲等大型多毛類經濟物種是以海洋動物糞便和藻類為食,因此,在鮑魚養殖區可以引進沙蠶、巖蟲等底棲動物,擴展了產業鏈,同時又處理了廢棄物。此外,沙蠶、巖蟲等底棲動物作為海洋污染生態學中的模式生物,對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中重金屬以及有機物具有明顯的降解作用[10],可見食糞性底棲經濟物種增養殖也是從根源上解決污染的一種創新和好的方法。
3.1.2? 合理規劃養殖
結合養殖區水域生態環境的容納量和自凈化能力,控制養殖密度,加強海上鮑魚養殖區的整頓力度,推進鮑魚產業合法化、規模化,降低養殖對環境的污染,提高養殖質量,對違反現象實行“零容忍”,規范生產秩序,抑制濫建、違法擴建,提高環境監測,推動鮑魚養殖產業走上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3.2? 加大新品種的培育力度,以基礎研究指導技術創新
近年來鮑魚近親雜交和亂交現象嚴重,鮑魚種質遭到破壞,遼東沿海皺紋盤鮑與國內外野生皺紋盤鮑相比,遺傳多樣性顯著降低,面對種質退化等問題,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問題。
(1)結合最新DNA分子標記技術在水產學中的應用,利用微衛星標記技術、單核苷酸多態性多態(SNP)技術、QTL定位等分子技術,構建鮑魚遺傳圖譜,進行種群遺傳學和系譜分析,鑒定物種及其親緣關系,用于篩選和保存鮑魚優良品種,同時,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培育出抗逆性強、生長快的新品種。
(2)利用選擇育種方法,確定育種目標,然后在鮑魚群體中有目的、有計劃的多次篩選和淘汰,最終選出優良個體,用于培養新品種。
(3)利用多倍體育種獲得三倍體鮑魚,一種方法是通過理化因素人工誘導,抑制第二極體的釋放最終獲得三倍體鮑魚幼苗;另一種方法是先人工誘導獲得四倍體鮑魚,然后再用四倍體和二倍體雜交獲得三倍體。相對而言,第二種方法成活率更高、更安全。雖然四倍體育種起步較晚,但是三倍體與二倍體相比具有生長快、個體大、抗性強、肉質好等特點,因此,鮑魚四倍體育種也是今后培養新品種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3.3? 推動深遠海養殖技術研發
面對近海岸養殖區日趨飽和的現狀,加快海洋工程建設和機械化深海養殖已經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之一。深遠海養殖擴大了養殖區域,降低了近海岸養殖密度,提高了鮑魚成活率和生長率。同時,深遠海養殖是綠色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可以減緩近海岸水質污染??傊?,推動深遠海養殖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養殖區空間不足和近海岸養殖水域污染問題,是“向海經濟”的重要實踐。
3.4? 養殖環境修復與病害防控
對于赤潮方面:目前,我國鮑魚養殖海區仍處于高密度、高污染、散養戶較多的局面,因此養殖污水治理和病害防御是今后一段時間內的主要工作,要從根本上防御赤潮的發生,就要從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養殖廢水等源頭解決,嚴防水體污染和富營養化,做好預防工作。同時,建議有關部門加強監控力度,研發赤潮監測新技術,在赤潮較易發生時期運用衛星遙感技術做好監測和預報工作,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失。
對于病害方面:鮑魚養殖中常見的有裂殼病、肌肉萎縮癥、潰爛病、膿皰病、氣泡病等,對于海上浮筏養殖,因為養殖密度高、范圍大,加上藥物治療成本高、操作不易等特點,應以防御為主,定期對養殖設備進行沖洗、消毒,適當減少餌料投放,監測水體溶氧,增加溶氧設備,及時清理網箱內的死鮑和發病鮑魚,減輕病害傳播。對于陸基工廠化養殖,操作簡單、可控,要深入研究鮑魚致病機理,以治療和防控病害為主,研發治療鮑魚疾病的新藥物。
參考文獻
[1]周瑋,王仁波,蘇延明等.鮑增養殖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7-8.
[2]林志強.南日島鮑魚養殖產業的發展與展望[J].生物資源,2018.
[3]Gong F, Chen M F,Zhang Y Y, et al. A Novel Peptide from Abalone (Haliotis discus hannai) to Suppress Metastasis and Vasculogenic Mimicry of Tumor Cells and Enhance Anti-Tumor Effect In Vitro[J]. Marine Drugs, 2019 17(4).
[4]胡耿,劉德斌,王家偉.我國鮑魚養殖現狀及高溫期養殖管理措施[J].中國水產,2015(5):76-77.
[5]金媛娟.莆田南日島鮑魚養殖區環境變化評價[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2(8):213-215.
[6]陳全震,曾江寧,廖一波,等.螺旋藻粉在鮑魚配合飼料中的應用研究[J].水產科技情報,2004,31(1):3-6.
[7]柯才煥.我國鮑魚養殖產業現狀與展望[J].中國水產,2013(1):27-30.
[8]艾紅,李永振. 我國養殖鮑病害及防治研究現狀[J].齊魯漁業,2003(5):30-32.
[9]谷露. 鮑“肌肉萎縮癥”病毒與類皰疹病毒的流行病學研究[D].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