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 陳強 孔祥振 張偉 丁亮
摘 要:配電網非完全測量同期線損的計算方法主要致力于解決誤差大、可靠性低的問題。線損率是供電中最為基本、最重要的經濟指標。所以,為了降損節能、挖掘增效,在配電網中理論計算對于技術線損的大小測量極為重要。配電網中不是所有節點都有安裝電壓、電流等實時監測裝置,所以也導致了精確計算線損出現了一些麻煩。在以往的計算方法主要是用的比擬近似的方法,但是在實際線損計算中并沒有完全完美的無損電路,所以也導致這類方法在實際線損計算中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計算精度不高,也導致了實際線損的分析和線損精細化管路工作出現了相當大的難度。以往理論中往往會陷入“信息孤島”的境地,也導致了數據交換任務繁重和數據容易出錯,從而信息交換也是相當的困難。所以對于一種更加有效的、更加便捷的計算方法對于配電網理論線損計算就顯得極其重要。
關鍵詞:配電網 非完全測量 同期線損計算
線損率作為配電網公司的一項重要的經濟指標。在一些地區,存在著供電設備老化、供電距離過大、偷電漏電的現象,會導致線損率加大的同時電能損耗也是相當的巨大。所以,對于電力公司來講,降損節能、挖掘增效、線損計算就顯得尤為的重要。在電路中有安裝電壓表、電流表的實時監測節點為量測節點,在一些電路沒有安裝相關的監測裝置的地方為非量測節點。在當前電路中,安裝實時監測的節點數量相當的有限,因此也很難精確的統測出數據。在以往的方法下進行線損計算和實際的線損偏差較大,所以對于實際線損的計算、線損分析、線損管理的問題層出不窮。就目前我國電力系統存在的兩大最核心的問題對于配電網非完全測量同期線損的精確計算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下文筆者將從中國目前電網的現狀問題計解決方案做以闡述,使得線損計算結果更為精確、可信。
一、我國電網的現狀問題
(一)實時監測負荷節點的問題
在實時監測節點,由于監測裝置(電流變、電壓變)采集數據時間不統一,達不到同期的效果,使得線損計算之中存在著實際與理論上的誤差,理論上是完美的,但是實際中并不是一直都保持電路暢通,比如一些地方因電線老化而導致的電路問題,所以線損計算有一定程度上的誤差。
(二)監測裝置成本限制的問題
這是目前存在最為普遍也是最影響目前線損測算的問題,由于非量測節點遠高于量測節點,導致很多地方出現了問題,比如偷電漏電的現象,再加上監測裝置安裝數量有限,從而導致了數據采集不完整、可靠性低的問題,那可想而知的是,線損測量結果必定大打折扣的同時信服度低。
二、對于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數據采集時的同期問題
就我國當下的現狀,電網中存在不同期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供電、售電的不同期,由于這個問題會導致線損率出現大幅度的波動;第二,配電網電路中安裝的實時監測數據采集不同期,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線損的精確計算。
對于第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現在國家已經實施措施已經取得了較大的突破,現在基本都是“一戶一表、抄表到戶”,但是這其中的問題還是存在,比如抄表工作量巨大,挨家挨戶的抄寫電表會嚴重影響到線損統計同期,現在最為主要的就是嚴格的按照電力公司規定時間對電表進行抄錄。對于無法抄錄的堤岸邊進行公式:實際月售月量=電量*測進行算,達到數據統計的同期,從而減小誤差。
對于第二個問題的解決,最為主要的就是采用插值的方法,將各個節點的測量數據采集時間歸算到同一時間,從而避免采集時間不同所帶來的的數據采集的誤差。
(二)節點數據統計及處理
對于節點采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和處理在實際線損計算中有著相當大的左右,而對于節點數據的處理主要目的有兩個:第一,歸算同一時間,消除數據采集時期不同所帶來的的數據偏差;第二,通過對節點數據的統計分析出各個節點上的負電荷模式并繪制成便于觀察的曲線圖像,并可以利用該曲線圖像測算出非測量節點各個時間點的電路數據。具體的方法是先選取測量節點上的一個數據,并將此測量點作為參考節點,在是實時監測裝置的節點測算該節點的全天數據,以及對應月的全月數據,在對統一的數據作出分析,并算出每天的平均數據。從而測算非節點的數據。
(三)非節點數據統計和計算
這類節點是配電網中最為普遍、最為常見的節點,通過分析節點的負荷模式,并結合該節點上的全月數據、全日數據、全日平均數據對非節點數據進行推算。具體方法有電量節點和電容節點。
對于電量節點的計算,上文中已經做了詳描述,而對于電容節點的計算主要是采用容量比值法計算該節點上的電量信息,并將該節點上轉化為電量節點數據。利用節點電量信息和該節點總電量之間的差值作為基礎,從而計算出非節點上的電量數據。
(四)前推回代潮流方法
前推回代的計算方撒在計算線損數據是,有著很大的作用,在計算線損和各個非節點負電荷的電壓時,在考慮負荷節點電壓損失對線損的影響的前提下,結合功率因素、負荷系數的影響對線損做出精確的計算。整個計算過程的關鍵要素在于電路非節點測量負電荷在迭代過程中的求取,而相應節點上的電量數據不做任何調整,從而使得非節點電量計算因不變因素而測算可變因素。
(五)配電網線損計算
在前推回代潮流算法的基礎之上,通過求得各個時刻的非測量節點電量分布,在電量分布作為前提條件下,就可以計算出測量非節點上的電量消耗以及各個支路指尖的電量消耗。利用支路電量數據計算出相應的功率損耗。根據前推回代潮流計算方法,利用其結果,就可以計算出代表日各個時間點的功率損耗,從而計算出全月理論線損數據。
三、結語
本文著重分析了配電網非完全測量同期線損的計算方法,在計算過程中要充分的利用電路中的實時監測節點數據,對節點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從而測算出非節點上的電量數據。方案依據監測數據來源將負荷節點分為量測節點、電量節點、容量節點,并詳細給出了電量和容量節點的注入電流計算方法,在得到完整的近似實時數據后采用前推回代的潮流算法進行配電網線損計算。該方案由于考慮了數據采集的同期問題,可以避免數據不同期帶來的計算誤差。應用該方案進行線損計算可為配電網運行和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戴學森,肖光旭,李子韻.配電網理論線損計算分析工作方法探討[J].南方農機,2018.49(21):224-225.
[2]王興華.基于臺區極限線損的低壓配電網降損規劃決策探究[J].新型工業化,201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