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的發展,人們的消費觀與理財觀的變化,催生了各種類型的網絡理財軟件,但是隨之產生的還有一系列的風險。本文將風險分為三部分:信用風險,法律與制度風險及流動性風險。投資者參與網絡理財遇到的第一個風險就是關于信用的,投資者一旦將自己的信息填入網絡平臺的信息欄,風險就隨之產生:而由于法律不健全及監管部門監管力度的薄弱,使得各種網絡理財軟件的系統安全性參差不齊,而企業信用度也有待考證;當投資者將自己的資金投入理財軟件的系統中時,我們就無從得知我們的資金的去向及其用途,資金的風險度也隨之增加。
關鍵詞:網絡理財軟件;信用風險;法律與制度;流動性風險
由于我國金融市場的迅猛的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國的理財產品呈現出產品、渠道和組合多樣化特點,需求市場非常巨大。但同樣因產品設計能力的不足、和國外相比起步較晚和認識不足等因素,使得我國理財產品存在諸多問題。
一、信用風險
在金融市場上,企業為了擁有更高的主導權,及獲得大量融資,往往進行不透明化操作。這些虛假企業通過私自操縱行情,使得客戶盲目投資。而有些企業則利用申報、審核等手段,騙取客戶個人信息修改第三方交易方式,或直接盜用客戶個人信息進行非法買賣,使得客戶被動付款或個人信息被非法使用。如今中國理財軟件市場門檻低,一些風險承擔能力較小的中小企業由于固定資產和準備金不足,當資金鏈斷流時,破產或跑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使得客戶損失慘重。具體來講,信用風險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欺詐
為了多方位地挖掘掙錢渠道以滿足自己的需求,網絡理財軟件公司的五花八門的廣告宣傳內容剛好完美地契合了人們的要求。
有些民間組織創建的理財軟件,為了能吸引更多的參與者,將自己的軟件進行包裝修飾,但其廣告做得越誘人它的真實得益性就可能越低。且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主體對信息的掌握是不完全對等的,具有信息優勢的一方利用這些優勢肆意奪取本該屬于參與者的利益,而處于劣勢的參與者只能得到微乎其微的收益。
故在投資者參與網絡理財之前,該平臺就應該把該軟件可能出現的風險與利益大小等信息如實地告知參與者,而不是片面地顯示產品的正面收益,讓參與者盲目地進入。
(二)個人信息泄露
使用網絡理財軟件的第一步就是注冊賬戶,填寫最基本卻又最重要的個人信息:姓名、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手機號等。據調查,有一部分的民間組織創建的軟件,其安全性一觸即破,加上現在網絡的力量已經強大到令人無法控制的地步,個人信息泄露似乎就在一瞬間。
在經濟活動中,公司或企業應該避免投資者的信息被泄露以及被濫用,應避免投資者信息出現在其他不相關的軟件上。作為企業,首先要做的是創建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以確保投資者的利益,其次,再通過合法的方式去盈利。
(三)理財產品違約
理財產品的違約可分為兩個部分。
首先,從投資者自身的心理出發,他們從一開始就被高利益、低風險的廣告給蒙騙。這種違約來自參與者在參與進網絡理財時沒有理性地判斷其利得,來自軟件公司純粹地宣傳高收益忽略高風險。其次,有些網絡理財軟件不僅沒有做到應有的義務,而且利用法律的漏洞,非法融資甚至直接吸納投資者的本金逃之天天。
這里有一個例子,一位投資者在聽信了交通銀行一位客戶經理的推薦后,購買了“得利寶至尊18號”,在其兩年收益可達到50%至100%收益前景的巨大誘惑下,兩年之后,卻虧損了已經接近20%。銀行客戶經理首先在為客戶推薦理財產品的時候就沒有為其做出準確的風險評估,讓投資者盲目地進入高風險中去。這里作為軟件創建者的銀行,缺乏對風險的控制,并且在面對風險的時候,沒有積極地去解決,從而導致風險在系統內部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最后,對于創建者,為提高本理財項目的可信度,增加投資者的青睞度,不僅僅要將該項目的高收益面向投資者,還要將其高風險如實地公之于眾。
二、法律與制度風險
法律風險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因自身經營行為的不規范或者外部法律環境發生重大變化而導致不利法律后果的可能性。因為國家的信息庫覆蓋范圍遠遠沒有那么廣泛,且法律文件更改程序的復雜及其出臺的時效性低,市場形成法律的效力很難完全趕上環境變化的速度,監管自然也就存在疏漏。法律與制度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監管疏漏
由于網絡理財軟件是基于網絡運營,其主體過于虛擬抽象,與傳統的金融業差異很大,因此監管部門難以通過實體去檢查和監管,并且市場準人性原則的門檻低,網絡理財軟件的數量呈現倍數增長,監管部門亦難以監管,則更需為此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才能保證消費者的權益。
監管部門在今后的網絡金融中要發揮其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合理的規章制度下嚴格把控不良商戶進入網絡經濟中,而對于有獨特的創業理念和良好的發展前景的企業,監管部門也應該出臺政策,扶持幫助其壯大。
(二)監督機制缺失
互聯網監管機制對于網絡理財軟件的審查僅限于網絡申請和審批,相對于傳統的:籌建申請、正式申請、審批、登記和公告,創建一家網絡理財公司更加便捷、快速,但是,由此可見,監管機制的制度需要完善的方面也更多了,網絡理財行業中的風險亦大大增加了:渾水摸魚的個人企業更多地參與進來,擾亂網絡秩序:參與網絡理財主體的資金安全性下降……久而久之,提高經濟增長便成為無稽之談,網絡金融市場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建設難上加難。
目前的監管機制雖有缺失,但我們應該把網絡理財公司經營過程中所涉及的商業業務納入監管機制的監管范圍,把原來松散的網絡金融環境變得井井有序從根源上解決現存的一系列網絡問題,制定明確的法條和規章制度。
另一方面,就現在關于網絡安全的相關法律,并不能合理地保護投資者。也正是由于法律的不健全,使得這些公司或者民間企業更加肆無忌憚地奪取參與者的利益,且無須為此付出大的法律責任。
所以,相關的立法機構必須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法工作步伐,更快完善法律制度:明確各部門的職責與監管范圍;完善對于市場監管的法律,如銷售資格、資金安全、信息披露等。
三、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指商業銀行雖然有清償能力,但無法及時獲得充足資金應對資產增長或支付到期債務的風險。與商業銀行類似,任何網絡理財軟件都應該具有一定的清償能力,以補償客戶因投資不善之外的損失。
基于這一問題,從企業和政府的角度來看,首先,從產生流動性風險的企業來說,企業在參與經濟運行活動時,要綜合企業的經濟條件和承受風險的能力,而不是純粹地尋求利益。其次,對于政府,在風險發生之前,應該加大監管力度,實時監控并及時制止,盡最大可能避免流動性風險:在風險發生之后,應該視情況對遭受損失的企業根據其信譽度實施補助。
四、對平臺軟件和政府部門的建議及措施
首先,企業要通過合法的,規范的渠道去創建一個安全而可靠的網絡理財平臺:其次,要提高自己網站的透明度,讓投資者愿意把錢投進來;再次,平臺需要增強對投資者的正面引導,把收益和風險的關系說清楚:最后,平臺應該避免投資者的信息被泄露,確實保障投資者的利益。
參考文獻:
[1]方麗.論網絡投資理財軟件中投資者權利保護[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7.
[2]毛愛萍.我國網絡金融理財法律監管制度研究[D].吉林:吉林財經大學,2015.
[3]武翔.余額寶的法律風險及其防范[D].四川: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15.
作者簡介:
鐘美玲,山西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山西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