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華
教學情境是為了使學習者在學習新知識時進行理性思維活動而創設的相關場景,使學習者在相關場景中經過一系列的活動,經歷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維過程,提升認識與情感認同。
歷史教學情境就是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創設出類似史實的情境,使學生感到身臨其境或由此啟發學生思維,引起聯想,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由此,我就聯想到在歷史教學中我們應這樣來創設教學情境:
1 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生活是思維的源泉。我們要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內容創設情境進行教學,使教學內容生活化,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在執教《改革開放的變化》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自己改革開放前人們生活中的部分票證,如布票、糧票、油票、副食本等帶到課堂上展示給學生看,然后請學生來講述這些票證出現的原因,并聯系他們現在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豐富多彩的生活。通過比較,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改革開放后社會生活巨大的變化。
2 運用圖片、實物、模型等創設直觀情境
運用圖片、實物、模型投影等直觀材料的展示,配以教師或學生富有情感的解說,創設特定的情境,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使他們更容易接受知識,也可以把復雜的問題簡明化,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使學生易于理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歷史是過去了的人或事,教師的敘述無論怎樣生動形象,如果沒有學生視覺上的感受,就會印象不深刻。然而借助直觀教具創設情境再現歷史現象,就顯得十分重要。實物和模型不僅能形象生動的反映出歷史的真實情況,而且是許多重要歷史知識的直接來源。當講到《七七事變與全民族的抗戰》的“南京大屠殺”這一內容時,可將日軍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百姓的圖片資料投影在大屏幕去創設情境。這樣就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殘暴,教育他們要牢記歷史,不忘國恥,并以振興中華為已任。
3 運用錄音、錄像等再現歷史情境
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為教學改革提供了條件,現代視聽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再現場景和情境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情感的熏染中,在情境的氛圍中,感知歷史,陶冶性情,激發情趣,活躍思維。尤其是多媒體教學,教師通過剪輯電影,電視畫面,動態視圖等把歷史真實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聲、色、形、音等多種信息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手、嘴、耳、眼的官能,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或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的吸引住。”用多媒體敲這“第一錘”,容易將學生帶入積極的思維狀態。如在執教《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的狂潮》時,播放電影《甲午風云》的片段,學生感受到民族英雄鄧世昌的大義凜然的精神;在執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借助《開國大典》錄像片段,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驕傲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4 扮演角色,體會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
在創設情境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情境的各種因素:環境、角色、過程等。其中,角色是最為活躍的一個因素。適當創設仿真的情境,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體驗不同歷史階段和社會環境中各種因素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從而激發學生參與式學習的積極性,在體驗和經歷中對社會和歷史的發展形成更直觀、更真切的認識,在體驗過程中輕松的掌握和積累知識并完成問題的理解、知識應用和意義的建構。比如在執教《內戰的爆發》之談判桌上的較量這一子目時,為了加深學生對重慶談判這一重點內容的理解,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國共談判的文字、音像資料,班級推選若干名演員,根據劇情分配角色,在課堂上表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通過這些天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深深懂得歷史教學中最佳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歷史教學情境的創設無疑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關鍵,是學生思維創新的源泉。
(作者單位:湖北省秭歸縣茅坪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