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宏
【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當前存在于水庫管理和生態保護中的問題,同時對相關問題做出全面闡述,最后提出改善生態問題的幾項措施,對于灌溉植物、維護水資源而言,水庫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加大水庫管理力度,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水庫管理中,這樣不僅能夠促進生態綠色發展,也能有效保護生態環境,推動我國生態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水庫管理;生態保護;協調發展
【中圖分類號】TV697;X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6-0291-02
隨著我國經濟迅猛發展,生態環境發展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我國對水庫建設的投入不斷增加,建設出了更多的水庫,不過我國的國土資源比較豐富,導致水庫分布較為分散,某個地區發生旱情時也很難對該地區的農作物進行澆灌,這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不良影響。而且目前我國在水庫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低素質的工作人員會大肆破壞環境,從而產生許多生態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想要做好水庫生態建設,就需要加強相關工作人員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促進水庫的長期綠色發展。
1 水庫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水源污染。水源污染是水庫生態環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污染性水源有很多來源,其中包含生活廢水、工業廢水、農業殘留廢水和大氣中降落的有毒物質。由于水庫中留存的水源是死水,相較活水的自凈能力差,所以這些污染源會一直留在水庫中,影響水庫的生態環境,使水庫中的水源失去應有的利用價值。
(2)泥沙沉積。一般來說,水庫會建造在河流的中上游流域,所以當水源從中上游往下流動時,會攜帶河流中的大量泥沙流入水庫,長此以往,沉積在水庫中的泥沙越來越多,這對水庫和泄洪的下游產生極大的安全隱患。
(3)生物多樣性銳減。建立水庫對許多生物的生存造成了威脅。因為人為修建水庫是為了抗洪和灌溉,這對原本河流的連續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斷,從而改變了水中生物在水中的生存空間。人工建立的水庫阻斷了水中生物的游動路徑,使生物的游動受到地理限制。譬如有些魚類會根據生活時期更換游水區域,會選擇在上游產卵、下游生活,魚類會按照不同階段生活條件的需求選擇洄游。可是因為人工水庫建立阻斷了一些生物的洄游,導致了生物的滅絕。
(4)建立水庫對生態平衡造成破壞。建造水庫的河流基本都是經過幾個世紀的時間才逐漸形成的,河流及河流周邊的生態環境經過了長期的穩定和沉淀。人工水庫多建在河流的中上游流域,必然會對下游的河流造成影響,而水庫下游的濕地面積會受到水庫汛期的影響。若出現水庫水位較低的情況,水域和濕地面積會相應減少,進而改變了水中生物的生存環境,導致河流和周邊物種數量與種類的變化,嚴重的會使物種滅絕,打破長期形成的生態平衡。此外,水庫建設會對原生植被和土壤質量造成大范圍破壞,水庫周邊生活環境被破壞之后也會影響生物的存活率。
(5)對陸生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水庫在進行建設和施工過程中,會占用與破壞周邊的土地和植被,導致許多陸生動物無家可歸。施工人員排放的工業廢水會對水庫和周邊的水質造成影響,破壞生物的生存環境,打破了動植物之間的生態平衡。動物們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尋求新的棲息地,這對很多動物的生活習性造成影響。
(6)對社會環境造成影響。水庫建設會對水庫周邊的環境產生不良影響,導致庫區經濟直接受損。除此之外,人工建設水庫也會導致庫區水位不斷上漲,對水庫周邊的農業結構造成改變,讓耕地不適合農作物種植。建設水庫還可能導致庫區氣候變化,這對于生物的生存造成不良影響,嚴重的會導致周邊和庫區內生物死亡,發生病毒傳染,影響人類健康。
2 水庫出現生態問題的重要原因
2.1 相關部門之間缺乏溝通交流
水庫生態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相關部門做好協調發展才能完成該項工作,但是當前只依靠水庫管理部門對水庫生態保護做出有效執行,這樣不但增加了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難度,還降低了工作效率,對水庫的綠色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尤其是某些中大型的水庫,由于涉及的部門較多,想要進行管理,就需要環保、城建、旅游等多個部門相互協調,將水庫生態保護工作不斷落實,假如每個部門只是做好分內工作,缺乏長期的目標規劃,那么不僅會引起糾紛,還會影響水庫管理的工作質量,導致預期目的難以達成。
2.2 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相關部門在進行水庫管理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完善管理制度,就不能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約束,進而降低工作效率。因為水庫管理需要多個部門相互協作,所以導致每個部門對自身的管理范圍不明確。比如說,某個水庫原本屬于水庫的管理范疇,但是林業部門卻將山林權的登記證發放給村民,造成相關部門對自身職能不夠明確,而且會對水庫管理工作造成負面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完善管理制度,那么一方面會導致工作人員對自身工作職責不明確,甚至出現消極懈怠的情況;另一方面會導致相關部門發生矛盾,對水庫管理工作的開展造成影響。對此,相關部門要進一步明確水庫管理的范疇和職責,避免發生部門之間相關管理的現象,對水庫管理造成不良影響。
3 水庫綠色發展的相關措施
3.1 加強法規宣傳和水情教育
有關部門要加強群眾的水情保護意識,提高人們的環保和法律意識,而且要持續不斷進行宣傳和教育工作。工作人員要將集中宣傳和長期宣傳結合起來,將治理工作結合職能工作來運行,同時根據當地水庫的實際狀況,在群眾間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也可以在節假日期間開展豐富多樣的集中宣傳活動。此外,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對水情和法規進行深入持久地宣傳。工作人員要不斷創新宣傳方式和手段,增強相關工作人員治理和宣傳水情、相關法律法規的感染力。
3.2 加大相關部門的監管力度
相關工作人員在維護水事秩序和打造水政監察隊伍的同時,也要學會利用社會力量來干預水庫的案件和預防治理工作。有關部門要加強水情管理工作的日常巡查,開展專項執法監察,查處相關水事違章案件,對水庫范圍內的違規用地、胡亂砍伐和投喂養殖等違反行為進行嚴厲地制止和查處。同時要和水政監察支隊、派出所、地方林業等相關部門共同開展綜合執法和專項執法,進一步提升執法效能。
3.3 有關部門要制定和完善水情保護政策
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法規,建立專門的綜合性管理機構,強化政府作用,同時保障相關的法律和行政手段能夠有效實施,強制要求人民群眾保護水庫生態環境的行為。只有這樣,才能發揮保護水庫生態環境的最大效果。
3.4 采取積極的保護措施
要不斷采取相關的補償和保護措施,全面開展水庫生態修復和保護工作。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和環境不斷變化,水庫的來水量明顯降低,但人們對水的需求量卻在不斷增加,在防治水污染和保護水生態等方面受到很大影響和挑戰。相關部門想保證水庫水質的安全性,一方面要增強水政和漁政的執法,另一方面要開展相關的水生態保護措施。
(1)相關部門要嚴格落實國務院提出的管理水資源的對策和措施,進一步明確水庫流域中的控制指標,進一步實施水污染防治計劃,重點開展水庫的生態修復和保護工作,同時要加強水庫環境的監管、入庫河流的管理、調查漁業養殖污染和建設飲用水源保護區等,實現水庫水質持續改善和修復生態環境的目標。
(2)有關部門要實時監督和整改水庫水質、水庫周圍環境,在保護水庫水質的同時增強庫區的防范治理工作,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治理目標,全面推進庫區環境治理工作,也要保障水庫的生態系統不斷改善并持續保持平衡狀態,推動庫區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3)相關部門改善庫區水質要采取多樣的生態措施。一方面,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水污染防治工作,不斷加大對庫區生態的修復工作和投入資金,在水庫中種植一些耐水和挺水的植物,輔助生態修復的實施。另一方面,漁政部門每年都要開展庫區增殖流放活動,投放魚苗到水庫中,維持庫區的生態平衡。
(4)要加強庫區網箱養殖和攔網養殖工作,有關部門必須和當地環保部門共同鞏固當地網箱養殖和攔網養殖的成果,防止庫區出現人工水產養殖,避免在水庫中進行人工養殖和投放餌料影響庫區的水質量。
4 結語
在當前形勢下,水庫發展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高,所以必須增強相關工作人員對于水庫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從生態保護的角度出發,讓水庫綠色發展。水庫生態保護十分復雜,需要有關部門相互協調,積極投入到水庫生態保護工作中。
參 考 文 獻
[1]張洋,付希華,李泉娥.生態保護的水庫綠色發展措施分析[J].中國高新區,2018(14):210.
[2]謝志輝.基于生態保護的水庫綠色發展對策研究[J].四川水泥,2018(6):127.
[3]趙帆.基于生態保護的水庫綠色發展對策研究[J].水利發展研究,2017,17(6):41-44.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