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遼河油田稠油區塊吞吐輪次的增加,諸多區塊處于低壓低速開采狀態,開采過程中蒸汽重力超覆,吸汽剖面不均,井間汽竄,回采水率低,返排能力差等問題日益凸顯,嚴重降低了稠油熱采效率。針對區塊存在的主要問題,開展化學調剖封竄技術研究與應用。現場試驗表明該技術可有效解決高輪次吞吐井存在的問題,提高稠油區塊的整體開發效果。
關鍵詞:稠油;調剖;封竄;配方體系;現場應用
遼河油田是我國最大的稠油生產基地,主要通過蒸汽吞吐方式開采,目前蒸汽吞吐生產普遍達到15周期以上,開發過程中各種問題日益凸顯:油層縱向吸汽不均,低滲透層難動用,井間汽竄嚴重,干擾鄰井生產;地層壓力低、虧空嚴重,地下大量存水,無效注汽量增多;套管破損、管外竄槽現象加劇,油井井況差、措施難度大;地層剩余油中重質組分多,流動性差,油流通道易堵塞,造成油井低產。以上問題的出現大幅降低了稠油開采效率,產量呈加速遞減趨勢,噸油成本逐年上升,原油生產的經濟效益明顯下滑,嚴重影響了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目前常規的調剖封竄技術已經不能解決上述問題,主要技術難題在于地層能量不足,虧空嚴重,常規調堵劑不能有效封堵高滲透層或封堵后造成油井產能下降[1-7]。
1技術思路
針對以上問題和技術難點,從“藥劑配方,注入工藝,技術配套”等方面進行技術攻關。提出“調、堵、洗”的技術思路,通過低壓井高溫調剖技術、高強度封竄堵水技術、稠油解堵助排驅油一體化技術和配套工藝技術四項關鍵技術,解決高輪次吞吐井存在的各種矛盾和技術難題,提高稠油油藏開發效果。
2關鍵技術
2.1低壓井高溫調剖技術
自主研制出二次交聯調剖劑等系列調剖劑配方體系,吸汽剖面改善率達到90%以上,調剖有效期從6個月提高到18個月以上,該技術能有效改善高輪次吞吐井吸汽不均的狀況,擴大蒸汽波及體積,提高稠油開發的采收率。
2.2高強度封竄堵水技術
自主研制出觸變性無機凝膠封竄劑等系列封竄劑配方體系,形成了完整的高強度封竄堵水技術,該技術封竄有效期從6個月提高到12個月以上,封堵率從75%提高到90%以上,油井含水從95%降至85%以下,平均單井減少汽竄方向2個,該技術能有效解決高輪次吞吐井井間汽竄、生產井高含水等問題,對管外竄槽引起的套管損壞、油井水淹等有積極的預防和治理作用,能顯著提高稠油區塊的開發效果。
2.3稠油解堵助排驅油一體化技術
自主研制出集防乳、破乳、降粘、增能、助排于一體的稠油助采劑、解除堵塞率達到96%以上的解堵劑系列助排解堵配方體系,形成了完整的稠油解堵助排驅油一體化技術,該技術能有效解決高輪次吞吐井油流通道堵塞嚴重、返排能力差等問題,增加了油層排液能力,挖掘出了油層深部的剩余油,提高了稠油區塊的開發效果。
2.4配套工藝技術
研制出智能調剖注入系統,可以實現連鎖自動控制及手動控制,液位、流量、壓力均用無線傳輸模塊遠傳至中控室,使設備操作人員能夠隨時了解施工進展情況。計算機控制自動密閉上料,配液方便、快捷,不僅準確、環保,而且節省人力、物力,完全實現了操作的自動化。同時具有檢修周期長,易損件壽命長,對調堵劑造成的剪切小等優點,適合化學調控長期連續施工作業。
3現場試驗與效果分析
3.1現場試驗
2017年至2019年,稠油油藏高輪次吞吐井調剖封竄技術在遼河油田杜84、杜813、杜66、高3624等區塊現場累計實施215井次,截止到2019年6月,累計增產原油52365噸,增油效果顯著。
3.2效果分析
(1)低壓井高溫調剖效果分析
低壓井高溫調剖技術現場實施95井次,調剖后,措施井平均注汽壓力由調剖前的10.2MPa上升至13.5MPa,注入壓力提高明顯,吸汽剖面改善率達到92%,油層非均質性改善明顯,蒸汽利用率提高12%,調剖有效期長達20個月,調剖效果明顯。
(2)汽竄井封竄效果分析
高強度封竄堵水技術現場實施80井次,封竄后,措施井綜合含水從95%降至82%,封堵率達到92%,平均單井減少汽竄方向2個,封竄有效期達到了8個月,有效解決了生產井高含水、汽竄等問題,封竄效果顯著。
(3)低效井解堵助排效果分析
稠油解堵助排驅油一體化技術現場實施40井次,措施后,平均單井排水期比措施前縮短5天,延長周期生產時間56天以上,油流通道解堵率達到96.5%,提高了稠油流動性和返排能力,平均單井日產油從0.8噸提高到2.2噸,恢復了油井產能,提高了稠油熱采效率。
3.3經濟效益分析
近三年,稠油油藏高輪次吞吐井調剖封竄技術累計增油5.24萬噸,創經濟效益1.08億元,投入產出比達到1:2.9,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4結論
(1)通過科研攻關,形成了低壓井高溫調剖、高強度封竄堵水、稠油解堵助排驅油和配套工藝4項關鍵技術,該技術能有效改善高輪次吞吐井層內、層間吸汽不均的狀況,提高蒸汽波及體積,解決井間汽竄問題,增加油層返排能力,提高稠油區塊的整體開發效果。
(2)通過現場試驗,產生了很好的社會經濟效益,預計今后現場應用推廣規模將逐漸擴大,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呂立華,李明華,蘇岳麗.稠油開采方法綜述[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5(3):110-112.
[2] 馬愛青.稠油油藏多輪次吞吐中后期改善開發效果研究[J].河南化工,2011(23):40-42.
[3] 郭斌建.超稠油熱采井整體調剖封竄技術的研究與應用[J].精細石油化工進展,2004,5(4):55-58.
[4] 任顏萍,孫新民,白翔.稠油熱采井封竄堵漏技術[J].新疆石油科技,2009,2(19):26-29.
[5] 郝建玉.超稠油高溫調剖封竄技術[J].當代化工,2012,41(7):712-713.
[6] 孫倩茹,柳榮偉,李瑞.地面智能注入系統在堵水調剖中的應用[J].精細石油化工進展,2010,11(12):10-12.
[7] 馬成龍,張居庫,曹金玉.地面智能泵注系統在油田開采中的應用[J].石油和化工設備,2009,(7):37-40.
作者簡介:
李瑞(1971-),男,高級工程師,1993年畢業于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專業,現從事油田化學調剖堵水、三次采油等科研與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