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貴精致的機械表、鋒利耐用的軍刀一直是瑞士的代名詞,不過,你不知道瑞士還有著“博物館之國”的美稱吧?世界上有千奇百怪的博物館:德國的“分手博物館”、美國的“芥末博物館”、比利時的“薯條博物館”,日本的“餃子博物館”,法國的“下水道博物館”……而瑞士的博物館以數(shù)量多取勝,僅四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竟有九百多座博物館!
巴倫伯格露天博物館
巴倫伯格露天博物館依山而建,展示了工業(yè)文明之前當?shù)厝嗽卩l(xiāng)村勞作和生活的圖景。這座博物館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并未把歷史封存在玻璃柜之中,而是最大限度地還原了一個世紀前瑞士人的生活方式。所以它是“露天”的,博物館由二百多種活生生的動物和一百多棟樣式各異的房屋組成,而且最厲害的是,這些房屋不是現(xiàn)代人仿造的,而是館長費盡心思把遍布于瑞士不同地區(qū)、不同年代的普通民居完整搬遷而來的。恰如那句諺語:瑞士人懂得什么不得不放棄,同時也懂得怎樣好好保存。
沿著砂石小路慢走便可以欣賞一棟棟古老的木屋、石屋,每一棟老屋仿佛都在訴說著自己的故事。室內(nèi)陳列著主人當年使用過的各種生活用品。還有一些木屋是仍在營業(yè)的奶酪作坊、面包房,面包房里的爐火熊熊燃燒,剛剛?cè)嗪玫暮駥嵉拿姘髡粡N師送進烤爐,廚房的土灶臺上還燉著香氣撲鼻的濃湯。
你可以在有幾百歲高齡的老木屋里喝上一碗熱湯,看廚師用古法烤面包,還能走進木匠的工作室,使用古老的工具刨削木料!
瑞士交通博物館
瑞士交通博物館位于盧塞恩,是歐洲最大的交通博物館。它不像普通的博物館那樣嚴肅靜謐,而像一座大型主題樂園,按火車、汽車、船、纜車、飛機等劃分為幾個展區(qū)。這座可供觀賞、游玩的展館完整呈現(xiàn)了一個國家的交通發(fā)展歷程。當觀眾置身新奇有趣的互動體驗、品味著歷經(jīng)時光洗禮的遺存,便能感受到交通工具設計的奧妙。
最初,瑞士是一個交通閉塞的國家,隨著工業(yè)革命的興起,人們第一次見識到了火車的威力。1847年8月9日,瑞士第一條鐵路在蘇黎世與巴登之間通車,密切了城鎮(zhèn)之間的往來,縮短了人們的距離,也促進了當?shù)亟?jīng)濟的發(fā)展。在鐵路展廳,這段歷史通過各類展品以鮮活的形式呈現(xiàn)給觀眾。從用馬拉動的有軌車到現(xiàn)代的電氣化機車,從視頻、文物、模型,到可以一覽全貌的“原裝”列車,觀眾得以直觀感受火車對瑞士人生活的影響。
在我看來,瑞士交通博物館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不是珍貴、豐富的展品,而是它寓教于樂的布展模式。孩子們可以親自開賽車、開火車,還可以登上飛機模擬艙體驗開飛機的樂趣!參觀者身臨其境,完美實現(xiàn)了館長奧博漢斯利所倡導的理念:“可以感受的東西,就無須解釋。”
剛進展館,你就被各式各樣的路牌帶入“高速世界”,二十世紀的火車頭和懸掛著的飛機正在里面等著你!
口袋博物館
在瑞士巴塞爾古城的小巷深處隱藏著一家“迷你”博物館——口袋博物館。這座小小的博物館其貌不揚,它的展廳就是門上的小櫥窗,卻呈現(xiàn)出一種袖珍之美。這里展出的是某位收藏家珍藏的圣母像——既有立體的塑像也有平面的照片,既有歐洲的作品也不乏來自亞洲、非洲各地的物件。口袋博物館歡迎藝術家們來展出自己的作品,他們只需提前預約,不用繳納任何費用。博物館“后面”是主人的私人藏室,里面匯集了他收藏的各種藝術品,唯一遺憾的是其私人藏室并不對外開放。
透過口袋博物館的那一扇窗,我們發(fā)現(xiàn)瑞士國民的性格和我們有些不同,瑞士人似乎并不覺得“小”代表“小氣”,有時候甚至熱衷于一些“小事”,比如制造舉世聞名的鐘表。正如余秋雨所說的那樣:“人家在制造槍炮,他們在制造手表,等到硝煙終于散去,人們定睛一看,只有瑞士設定的指針,游走在世界的手腕上。”
未來需要歷史,而歷史就在博物館里。那些改變了人們生活的物品,同樣保存著時代的記憶。如果我們不能了解過去,也就不能掌握現(xiàn)在,更無法展望未來。所以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去了瑞士,一定要記得選幾家博物館看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