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

漢畫像亦稱“漢畫”,包括漢畫像石、畫像磚、壁畫、帛畫、漆畫、玉器裝飾、銅鏡紋飾等圖像資料。按照漢畫像石分布的密集程度,大致可劃分為五個分布區:第一分布區是由山東省全境、江蘇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河南省北部和河北省東南部組成;第二分布區是以南陽市為中心的河南省西南部和河北省北部地區;第三分布區是陜西省北部和山西省西部地區;第四分布區是四川省和云南省北部地區;第五分布區是河南省洛陽市周圍地區。
漢代畫像石內容豐富,造型多樣,雕刻技法細膩嫻熟,其中魚是典型且普遍的物象之一。早在遠古時期,魚就是人類食物來源,魚類的食用也導致了工具的發明和使用,大量的魚骨以及漁具在新舊石器遺址中出土表明了人類在石器時代已開始了捕魚活動。之后仰韶文化遺址中出土的彩陶上繪有人面魚紋和鸛鳥石斧圖,表明魚已演變為人們的一種崇拜。到了漢代,人們對魚的內涵展開了豐富而神秘的想象,寫實性、象征性和比喻性等手法在漢畫像石中被大量地運用。
漢畫像魚圖像有多種組合方式,如宴飲庖廚圖像、鳥啄魚圖像、魚戲蓮花圖、魚和熊、魚車圖、魚紋邊飾等。在這些圖像中,魚圖像既有祭祀作用、生殖崇拜的現實意義,也有溝通天地、死而復生的神話意義,是漢代人們用魚的形象來表達對墓主以及其家族的美好愿望。
具體而言,魚圖像的意義有以下五點:
1.代表捕魚的場景、娛樂項目以及特殊事件的發生地。如四川彭縣(今彭州市)出土的“荷塘漁獵畫像磚”、山東沂南北寨村漢墓出土的“樂舞百戲圖”畫像。
2.祭祀用品和食物。古人有“鬼猶求食”以及祈求祖靈保佑的觀念,因此人們會獻上祭品以饗鬼神。漢畫中有眾多庖廚場面,此時的魚是美味佳肴的象征,暗示生活富足。
3.代表多子多孫。漢畫中經常出現鳥獸交尾或交頸的形象,魚多卵子,漢代人同樣期待人丁興旺。此外,漢畫中常出現兩兩相對的魚,大多是鯉魚,也可能兼顧著溝通陰陽之間親人的作用。
4.吉祥的象征。人們期盼“吉祥有余”的心理體現在漢墓畫像中,還反映在日常生活器具中,并使這種風尚延續到后世。
5.仙界或陰間世界的象征。如河南南陽王莊漢畫像石墓墓頂繪有“魚拉車”,墓頂象征著天空或仙界,魚拉車則表示仙界與人間的牛馬拉車有所區別,所以墓頂的魚則是仙界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