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
在我老家內蒙古,曾經有一名坐在最后一排的同學問我:“白老師,你坐在主席臺,我在最后一排,我什么時候才能像你一樣?”我說:“老弟,只是角度不同,從我的位置看,你是在第一排,你有無數條路可以走到這兒來,我再也找不到一條可以走到你那兒去的路了。是我該羨慕你,還是你該羨慕我呢?”
史鐵生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老大哥,2010年12月31日,離他的60歲還有幾個小時,他走了。
他曾經有這樣一段話:當四肢健全的時候,可以隨時奔跑的時候,抱怨周圍的環境如何的糟糕。突然癱瘓了,坐在了輪椅上。坐在輪椅上的時候,抱怨我怎么坐在了輪椅上。不能行動了,懷念當初行走、可以奔跑的日子,才知道那個時候的陽光多么燦爛。
又過了幾年,坐不踏實了,長褥瘡,各種各樣的問題開始出現,突然開始懷念前兩年可以安穩地坐在輪椅上的時光,是那樣的不痛苦,那樣的月朗風清。又過了幾年,患上尿毒癥,開始懷念當初有褥瘡但依然可以坐在輪椅上的時光。又過一些年,要透析了,不斷地透析,一天中清醒的時間越來越少,還是懷念剛得尿毒癥的那會兒時光。因此,史鐵生說生命中永遠有一個“更”,為什么不去珍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