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陽
目前,家電行業品牌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主要在于家電升級過程中對于產品要求的提高,無論是傳統的冰洗空,還是小家電、廚電,入門門檻進一步提升,相關家電標準也在隨時代與技術不斷更新,大企業有房有地有資金有市場有背景,而中小企業卻逐漸陷入舉步維艱的境況,不少中小企業長期維持微利或負增長的營業狀態,最終被大企業吞并的案例并不少見,乃至整個全球市場,我國海爾、海信、TCL、富士康等諸多一線品牌都在不斷進行海外收購。
是隨大流還是特立獨行?中小品牌家電發展分化
目前擺在中小品牌面前最大的問題是企業如何定位,主要呈現兩種趨勢,很多中小品牌學習大企業展望未來,布局長遠。另一種則是默默耕耘,防御為主。
激進派一般團隊較為年輕,往往對家電市場較為敏感,每一個家電熱點出現時都能夠緊跟趨勢做出改進,當互聯網成熱點時則做互聯網家電,當物聯網成熱點時則做物聯網家電,智能制造時則推廣智能家庭,最終往往顧此失彼,產品陣容混亂,功能華而不實。
而保守派過于穩健的做法則好壞參半,家電市場不斷變幻之下,不能夠及時對現狀進行調整的企業最終將被市場淘汰。好處在于企業發展狀態平穩,但缺乏競爭力,壞處則體現在無法享受市場熱點紅利,企業發展逐漸滯后。
目前,白電市場呈現大品牌近乎壟斷式發展狀態,以空調行業為例,海爾、美的、格力三巨頭占據整體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廚電、冰洗、電熱水器等市場均有不同程度的寡頭現象。大多數傳統中小企業品牌退居三四線城市之外,以自身企業為中心,呈地方性發展態勢。
渠道掣肘 電商壓價成常態
電商已經成為家電銷售的重要渠道,線上家電銷售占比逐年提高,京東、蘇寧、國美、淘寶四大電商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但相對中小企業而言,卻更為青睞線下渠道,經銷商永遠是中小品牌最好的朋友。據不便透露姓名的家電業內人士稱:“電商為了保持自身低價的行業優勢,經常會對中小家電企業進行壓價,雖然出貨量較大,但企業制造成本與盈利效應不成正比,而對于線下渠道經銷商而言,企業產品定價范圍更為寬松,盈利空間更高。”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階段變化,制造業綜合成本日益攀升,長期以來依賴的低成本、低價格的競爭模式正在發生轉變。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中,“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位列第一。家電也正是制造業的主要動能之一。
消費升級已經成為家電主流趨勢,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中小家電品牌仍有突破窗口。業內專家認為,隨著市場細分化需求的提升,小而精或可成為中小品牌制勝法寶,著重自身產品打造,為消費者創造良好的高性價比家電。同時更要關注用戶需求,打造差異化產品,將成為保持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方法。大品牌雖然市場占有率較高,但中小品牌在深度市場依舊存在挖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