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婷婷

時間以1949年為分界線,當時的廚房都是那種大黑鍋,下面是土坯搭起的灶臺,上面有個煙囪,燒的是柴火,一般都是秸稈或者木頭什么的,非常的簡陋,所謂的廚房也就是能夠做飯的一個地方,趕上年景不好,吃的也只能是三合面之類的,這是中國最傳統(tǒng)的廚房。
那個年代里,城市的廚房和農村的廚房有很大區(qū)別,一般來說,城里的住房沒有農村的使用面積大,所以相應的廚房面積也小,而且同樣的簡陋,當然除了組織上給予照顧的家庭有很好的廚房外,一般生活在城里的人都是使用蜂窩煤加簡易灶具的。
當時間來到了1958年,全國都開展了“大躍進”運動,那時鋼鐵是進入工業(yè)化的指標,于是全國都掀起了大煉鋼鐵運動,3年趕超英國,5年趕超美國的目標,讓人們打了雞血一樣把能煉鐵的廚具都拿了出去,家里的大鍋、飯鏟子、菜刀什么的都沒能幸免,都被繳上去煉鐵了,人們開始吃集體食堂,很多地方都處于廚房真空狀態(tài)。
到了60年代后期,隨著政策的改變,生活環(huán)境也有所轉變。60年代,建筑技術提高,人們搬進了筒子樓,但此時的廚房以合用為主,鄰里之間常會盡量錯開時間使用,以避免太過擁擠,但條件較差,衛(wèi)生條件極低,非常不方便,不過和以前相比,居住環(huán)境已經有所提高。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改革開放對當時的人來說不敢想象,不過效果迅速顯現出來,一大批民營企業(yè)拔地而起,成為日后各領域內的頂尖企業(yè)。
70年代后半期至80年代,人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這時候廚房里開始有了燃氣灶和吸油煙機等,現代化廚房已經有了雛形。如果說,吸油煙機在80年代還是有錢人的奢侈品,那么到了90年代中期,吸油煙機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這時候燃氣灶、吸油煙機已經成為了家里必備的廚電,國內也涌現出很多家電企業(yè)。
90年代后期至2000年,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老百姓手里有了余錢。人們的思想開始變化了,第一批下海的都開起了小汽車,手里都拿起了大哥大,于是,人們都普遍認為錢不再是省下來的,而是賺出來的。在生活上,人們也不在拮據的過日子,逐步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對于廚房的變化也是顯而易見的,消費者不但要求要有名牌的廚電,還對產品的性能開始挑剔,此時,廚電行業(yè)已經供過于求,在第一批廚電企業(yè)之后,其他民營企業(yè)也如雨后春筍迅速活躍在人們的視線內,消費者開始挑選廚電。

進入了21世紀,人們對廚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費者已經不差錢,對房子裝修更是講究到了極點,大戶型的房子,名牌家居,真皮沙發(fā),這些工薪階層也能消費的起了,廚房更是精益求精,這個時候出現了整體廚房的設計,廚房采用同樣的裝修基調,對于廚電也開始要求要有革新,廚電套裝開始熱賣,這種統(tǒng)一的廚電設計風格,產品相互搭配,相得益彰,美觀而實用,迅速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此時廚電企業(yè)已經發(fā)展成形,消費者也被企業(yè)劃分,精準消費成為了現在的實際情況。
人類對于生活的熱愛從未曾停歇,這讓我們的廚房也永遠異彩紛呈,美味新鮮的食材、精致的餐具,必不可少的還有獨具創(chuàng)意的烹飪工具??旖?、方便、節(jié)能環(huán)保,我們期待著廚房里的下一次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