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成都出臺《成都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構建以“芯—屏—端—軟—智—網”為支撐的電子信息產業體系,重點突破6大優勢領域,確定18項重點任務,統籌推進13個產業功能區發展,精準實施8項政策,力爭2020年打造成都市首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到2022年,將成都打造成為全球電子信息高端研發制造基地和世界軟件名城。
《意見》出臺后專家們對此如何解讀?未來成都又應該如何更高質量地發展電子信息產業?
5月15日,成都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產學研交流座談會在位于興隆湖畔的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院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錫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鯨,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楊曉波等知名專家,15位高校研究院所代表,20余位在蓉企業家代表,10位地方行業協會代表,11位區(市)縣代表齊聚,共同為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出謀劃策。
△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壯大電子信息產業要更加注重原創性
座談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對成都電子信息產業點贊,“近期出臺的《意見》,貼合成都發展實際,定位準確,政策針對性強,為成都描繪了未來升級版的現代電子信息產業藍圖。成都良好的產業基礎、高校眾多等多方面優勢為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創新資源和人才資源。根據我們的統計,清華畢業生在成都就業量逐年增加,正吸引越來越多外來優秀人才來蓉干事創業。”
未來要實現更好的發展,成都應該如何破題?尤政建議,“成都電子信息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未來還要打造成全球電子信息高端研發制造基地和世界軟件名城,應該在原創性方面多下功夫。”“發展電子信息產業,不能只靠硬件。成都應該與國內外高校通力合作,提高戰略定位,以更加長遠的眼光進行規劃。同時,要注重與國內其他城市形成差異化發展。尤其是,在元器件、微系統、工業軟件、人工智能等領域,有沒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在繼續發揮現有優勢的基礎上,還應該在這些領域誕生更多原創性的東西。”
△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錫祥:經過數十年的沉淀與積累,成都打造世界軟件名城順理成章
召開成都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產學研交流座談會出于怎樣的目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錫祥的點評是,“座談會召開的非常及時,說明成都對電子信息產業的更好發展進行了充分的思考。如何系統地發展?專家們有何建議?這是對未來的提前規劃。”
根據《意見》,成都要進一步提升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能級,2020年打造成為成都首個萬億級產業集群,未來將成都打造成為全球電子信息高端研發制造基地和世界軟件名城。對此,張錫祥表示,“細細想來,這一切也是順理成章。”他回憶說,“早在上世紀50年代,成都就是電子工業方面的重點城市。經過數十年的沉淀與積累,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如今表現更為突出。”張錫祥舉例說,“比如,成都提出要在集成電路領域打造中國‘芯’高地,新型顯示領域打造全產業鏈的‘屏’基地,智能終端領域打造智能終端產業聚集區,這些都無不顯示出成都的底氣與實力。”
△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鯨:不形成配套,就沒有競爭力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陳鯨看來,目前許多城市將目光瞄準了電子信息產業,以他看好的舉例,包括廣州、成都等。如何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陳鯨表示,“大家都在做,就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成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集成電路。問題在什么地方呢?主要是自主生產基地,以及要自己開發智能終端。成都提出建設全國重要的芯片生產基地,需要提升集成電路設計能力,打造化合物半導體產業鏈,才能聚力打造中心‘芯’高地。”此前,陳鯨曾到成都多個電子信息企業和園區參觀,印象深刻,“確實有特色。成都人才資源豐富、開發環境好,尤其是高校、研究所云集。”他重點說到了產業鏈,在他看來,“成都產業成鏈集群,這是優勢,配套是系統工作,如果只做一個器件,沒有形成配套,就沒有競爭力。”成都提出,到2020年,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萬億元,力爭培育2家千億級企業、2家500億級企業、10家百億級企業。在陳鯨看來,成都目標明確,產業基礎扎實,下一步要做的是,把系列政策扎扎實實落地即可。
△ 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楊曉波:建議工科高校成立聯盟,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發展
今年,成都設立目標,力爭電子信息產業規模超過8000億元,在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楊曉波看來,還應該解決沒有大企業的問題,“目前,成都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很大,達到7000多億元,但還缺品牌、缺龍頭。無論是抓屏還是抓芯,都需要有1-2家千億級以上的企業,形成成都品牌,帶動產業發展。”
如何培育龍頭企業?楊曉波建議把政府、高校、企業整合起來,以政府為紐帶,產學研融合。他建議與全國理工科高校聯盟深度合作,把全中國重點工科高校全部聯合起來,來給成都信息產業發展做貢獻。“高校能為地方發展做什么?一方面是人才輸出,比如電子科技大學輸出各個方面的電子信息人才,另一方面是現有成果的轉化和新技術的產生。”
會上,在蓉高校、研究院所、協會和企業代表等也各抒己見,出“實招”,建言獻策,凝心聚力推動成都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