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RTX 20系列顯卡在移動端已經開售,這一代最大的特點是圖靈架構加入了光線追蹤單元,而作為第一批正式支持該技術的游戲之一,《戰地5》可以說是肩負重任,新老玩家可能都會關注,我的筆記本能不能暢玩這款頗具傳奇意味的3A大作呢?今天就先用GTX 10系來試一試吧!
基于寒霜3引擎,畫面表現驚艷
《戰地》系列采用的是DICE非常知名的游戲引擎寒霜系列,《戰地5》基于寒霜3,自2008年該引擎發布以來已經有了十幾年的不斷積累與改變,從畫面效果來看我們認為可以超越《使命召喚:黑色行動4》,雖然與前代看起來變化不算大,但依然是目前視覺效果最好的第一人稱射擊游戲之一。而它的官方推薦配置如下:
處理器:Core i5 6600K或AMD FX-6350
內存:8GB
顯卡:GTX 660 2GB或 AMD Radeon HD 7850 2GB
存儲空間:50GB
很明顯,哪怕拉通來看整個2018年發布的3A級游戲,《戰地5》的推薦硬件配置也是相對較低的,這對于筆記本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也從側面反映出寒霜3的優化已經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準,當然,游戲體驗中不是沒有瑕疵,比如有時候部分材質會出現閃爍,有時也會出現連接錯誤,但瑕不掩瑜,總體體驗是很不錯的。之所以把硬件需求放低,我們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它是一款主打線上的游戲,不適合把門檻做太高。如果想要感受一下“絕望”,RTX 20系列顯卡打開光線追蹤后最大會有近50%的幀速折損,搖身一變成了“硬件殺手”,換個角度來看也是相當有意思的事情……
特效設置多,系統占用率不高
《戰地5》的特效設置比較豐富,總計有超過30個可調整項,在高級選項中可開啟DirectX 12模式,除此之外還支持HDR功能(但它對性能的影響比較明顯),幀速最高可支持到200fps,典型的電競級規格。除此之外還有分辨率縮放功能,只有在100%時才是真正的原始輸出,可以調高數值增加細節,也可降低數值增加幀速,玩法還是比較豐富的。
《戰地5》的硬件要求不高還體現在游戲時的系統占用率上,根據我們的測試來看4GB顯存就已經足夠了,8GB單通道內存也能保證比較好的游戲體驗,硬盤方面NVMe SSD可加快單人模式的加載速度,游戲安裝完成后的磁盤占用量在44GB左右,對目前游戲本主流的256GB SSD還是比較友好。
4K分辨率GTX 1070也能暢玩!
正如我們一開始所分析的那樣,《戰地5》對筆記本顯卡的友好度非常高,很多游戲甚至GTX 1080也很難4K流暢的情況下,《戰地5》只需GTX 1070就能滿足最高特效的4K分辨率暢玩需求,在全高清分辨率下可以輕松體驗高刷新率電競屏帶來的柔順視覺效果優勢。甚至GTX 1060也能勉強一戰,這在以往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全高清下GTX 1050Ti即可特效全開
對于7000元以內的GTX 1050Ti游戲本來說,很多時候會因為“高不成低不就”的性能規格而顯得有些尷尬,但在《戰地5》里這種尷尬可以暫時消退了,因為哪怕是GTX 1050,在全高清最高特效下也能實現基本流暢,稍稍降低一點特效就能超過40fps,考慮到《戰地5》即便是在中等特效下也有很不錯的視覺效果,所以這是一款適用于大多數主流游戲本的游戲。
沒有散熱問題的MX150也能玩!
這算是特例中的特例了,一般的游戲測試里MX150都只能是“陪太子讀書”的角色,但在《戰地5》的測試里我們驚訝地發現,在保持全高清分辨率的前提下,如果是降低到中等特效,那么MX150 2GB也能以超過35fps的幀速流暢運行。但注意,輕薄本維持滿血狀態運行的時間長短主要取決于散熱,在散熱出色的情況下,Core i5 8250U+MX150 2GB的組合是沒有問題的,相當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