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華蓮
摘要:“互聯網+”時代,現代信息技術要與教學工作深度融合。高中政治課程更需要緊跟時代步伐,關注時政民生。本文首先對基于信息技術的高中政治時事教學的重要作用進行簡單的分析,然后重點對基于信息技術的高中政治時事教學的具體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政治學科素養;時事資源;教學策略
“互聯網+”時代,要把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工作深度融合。高中政治新課程理念和新高考要求政治教學理論聯系實際,體現時政性,提高用政治思維觀察生活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 基于信息技術的高中政治時事教學的重要作用
1.1 信息技術能更好地激發思維和學習興趣,構建“高效率”時政課堂
在高中政治課程中僅僅依靠口頭教學進行,會顯得枯燥乏味,不利于學生興趣的培養。而利用信息技術就可以有效的創新教學方式,整合時政資源,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資訊進行課堂教授,采用慕課、VR等組織,學生進行思考、探究,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課堂動力,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課堂主動性,提高思維品質。
1.2 信息技術有助于整合課程資源和情境案例,構建“生活化”開放性課堂
《普通高中政治課程標準(實驗)》在“評價建議”中指出“測試應注意選擇真實情境的綜合性、開放性的問題”。高中生的思維特點和生活閱歷決定他們還不善于利用“政治眼光”來觀察生活,基于這一要求,政治教師不能把導學稿變成教材知識點的羅列,要拓展與本課時相關的政治發展史、熱門科學話題作為情境導入,要善于聯系生活案例、關注社會熱點作為情境資源背景,設置問題,任務驅動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思考。在問題驅動中激發思維,加深對政治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論的理解和掌握,強政治生對學科科學技術和現代社會關系的認識與感受。
1.3 信息技術有助于優化課堂教學,開拓學生視野,構建“大信息”課堂
老師在新課程和復習課中都需要向學生盡可能多地介紹相關鏈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信息量,其目的不僅在于擴大學生的視野,還在于培養學生的知識管理能力。學生經過這樣的訓練,具備了“獲取信息——掌握信息——保存信息——利用信息獲取高分”的能力,這正是素質教育在新高考時代的最佳體現。
2 基于信息技術的高中政治時事教學的策略方法
2.1 加強時政資源問題驅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高中政治課程是一門理論性較強,政治導向鮮明的學科。任課教師通過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通過案例分析等互動式、啟發式教學法將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發生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事件鮮活的呈現在課堂教學當中。能夠很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高課堂教育教學效果。時政教學,把時間交給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前新聞播報活動,他們講自己關心的時政新聞、社會現象和國際形勢。這些都是他們心理上的“興奮點”,因而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學生都很認真傾聽同伴的演說并對演說內容進行點評。對社會熱點的關注,養成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政治素養的同時,也給學生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學生在對社會問題的討論和思考中,從天下事引出理論,寓理論于天下事,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啟迪和教益。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從而獲得普遍的政治認同。
2.2 開展描述性、評析性等議題式教學,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時事教學是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針對一些時事知識進行對學生的教育,讓學生通過對時事議題的分析理解,掌握各種政治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興趣,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一些時事課件,在課前進行導入,讓學生產生對時事知識的探索欲望,從而在課堂上進行對政治知識的學習,并將政治知識進行有效的融入,促進學生對時政信息的理解。
議題式教學是基于我國思想政治課程教育教學的廣泛實踐和積極應對現實政治課教學問題的一項理論創新,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創新與發展,教師根據教學實際與學生實際確定議題,創設真實的場景,讓學生在民主、開放的氛圍中習得學科知識。因此,議題式教學就是,教師在認真解讀課程標準、了解教材內容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從書本、學生或者自身中確定合適的議題,然后進行信息的搜集、問題探究,最后進行總結和提升,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2.3 結合各種時事新聞,組織學生開展活動教學,提升素養
在政治時事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可以更加有效的學習各種政治知識,結合這些時事信息組織學生進行各種活動,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人教版高中政治課程中關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引入“兩會”的具體內容,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辯論,鼓勵學生針對兩會中的各種問題進行有效的討論,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讓學生可以參考具體的時事新聞掌握相關政治知識。
政治課堂的內容涉及到社會熱點問題,多為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專業性強,學生平時接觸的少,不易理解。為貫徹“以生為本、提升核心素養”的理念,教師通過“課堂實踐,方案探究”為主題的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在分組展示、自學互學、激勵評價等環節中以小見大,從直觀到抽象,體會知識生成。培養學科核心素養,提升思辨能力、實踐能力,提升理性思維和公共參與意識,深刻領會“中國夢”的時代內涵。
綜上所述,基于信息技術的高中政治時事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政治課程的教學目標,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創新政治課程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對各種時事知識進行探究性、議題式、問題驅動式等活動教學,促進學生能力、品格和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陳永明.信息技術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效果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34).
[2] 馬連增.高中政治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完美結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28).
[3] 孔仙俊.淺論現代教育技術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2).
(作者單位:福建長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