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冀
摘要:消防安全是關系社會穩定、人身安全的一項重要工作,做好醫院消防管理工作在火災隱患治理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醫院消防管理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對此進行了探究,并提出了做好醫院消防管理工作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醫院;消防管理;問題與對策
一、醫院的消防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消防意識不強
在醫院內有大量的藥品和醫療電器設備,一旦失火,將會給患者、醫務人員等構成安全威脅,醫療儀器設備可能會受到損害,給醫院帶來經濟損失,所以消防意識是很重要的。但現階段,很多醫院對消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員工對消防的知識技能掌握不足;同時醫院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設備使用管理和消防管理檢查等工作沒有落實到位,這些使得消防工作存在一定的漏洞,在火災來臨時會有搶救能力不足的表現。
(二)消防應急能力的欠缺
在醫院中常常會因為病患增加,而使得建筑設備設施出現緊張的狀況,部分醫院為了緩解這種狀況,沒有按照相關消防審批規定,違章進行改建、擴建,造成醫院建筑的火災防御能力不高。雖然相關執法部門對這些違章建筑進行了追究,并進行了罰款,但上述現象并沒有減少,因建筑消防不達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火災隱患。
(三)醫院的消防設施不完善
因部分醫院建筑的改建、擴建,導致了消防設備設施的位置變換或者損壞,給醫院帶來了部分損失和增加了建筑工程施工量。對于醫院原建筑中,一些消防設備已經投入一段時間,因設備老化或者維護管理不到位,使得消防設備的消防能力有所下降或者缺失,造成醫院的火災抵御能力有所降低。另外,醫院存在較大的防火防煙分區,排煙設施不夠完善,萬一失火,醫院內的人員可能會因濃煙造成生命危險,并且濃煙的存在,也給醫院消防工作開展帶來了障礙。
(四)醫院消防演習效果不明顯
對于公共場所,相關管理人員應定期組織工作人員進行消防演練,以此來增強火災的逃生和撲滅能力,醫院作為一個具有特殊性的公共場所,也需要定期地進行消防演練。但現階段,很多醫院只重視經濟效益,在安全消防方面有所忽略,只有一小部分醫院進行了消防演練,但沒有達到演練的預期效果,沒有提升火災應急能力,還有待加強。
二、醫院的消防管理工作對策分析
(一)加強防火宣傳,增強消防意識
為了做好醫院的消防管理工作,首先應加強醫院的消防宣傳教育和培訓,醫院領導應認識到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對醫院工作人員進行消防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培訓,增強他們的消防技能,在面對火災時,能夠沉著冷靜地應對和正確處理火災情況,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其次,應注重培養醫院的專職消防管理人員,做好相應的培訓和管理工作,可以通過組織醫院人員參觀合格消防單位的消防管理工作等方式,來提高專職消防管理人員的能力和水平。最后,應做好醫務人員和患者的消防知識的宣傳工作,可以在醫院顯眼的地方播放消防知識的相關視頻,使得醫院更多的人能夠掌握消防知識,從而降低火災發生的概率,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另外,醫院應定期開展消防工作的總結會議,討論醫院存在的消防隱患并將其公示,從而提高對這些隱患的注意力,將火災事態降到最小化。
(二)構建消防管理體系,強化消防管理
為了強化消防管理工作,醫院應構建消防管理體系,即明確職責、強化責任。比如醫院的法人應全權負責消防工作,各部門管理人員應配合法人進行部門消防工作的開展和落實,從上到下形成一定的責任體系,從而提高醫院整體的消防水平。與此同時,醫院還要建立消防管理制度、強化消防管工作,特別是對一些易燃易爆品的管理制度,從而保障醫院人員和患者的安全。
(三)加強消防設施、器材的維護管理
在醫院的日常管理中,應加強消防設施、器材等方面的維護管理,保障消防設施、器材的消防能力,提高火災的抵御能力。具體來說,對于消防設施,應由專職管理人員負責,對其使用情況、維修保養情況等進行記錄,以便對這些消防設備進行維修和更換,減少老化的設備或著部件,從而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和提高設備的使用性能。
(四)加強消防演練,提高消防實踐能力
現階段消防知識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和掌握,但多為理論上,而實踐能力還有所欠缺。就火災而言,要想快速將其撲滅,則需要所有人員的合作,這就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進行消防演練,來增強人員的團隊協作能力,共同將火災撲滅。因此,醫院應經常組織人員參加消防演練活動,不斷修正和完善滅火方案,真正提高醫院整體的消防滅火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在消防演練前,應做好相應的消防通知、轉告,以免給周圍人員帶來恐慌。
三、結語
總而言之,醫院在消防管理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應增強醫務人員的消防意識、構建消防管理體系、加強消防設施設備的維護管理以及加強消防演練,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來提高醫院火災的抵御能力、應急能力、實踐能力,保障醫患人員的安全。
參考文獻:
郝淮生.醫院消防管理工作探析[J].管理觀察,2017,(31):191-192.
李達,曾文.醫院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淺析[J].現代醫院,2016,(11):1682-1684.
袁海濤.醫院消防工作初探[J].現代醫院,2009,(05):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