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歡




摘要: “二+三”結合提高采收率技術是中石油近幾年提出的一項老油田二次開發后期提高采收率技術,是老油田二次開發水驅后期階段至三次采油階段的重要接替技術,“二三結合”,就是統籌考慮,系統優化,綜合利用一套開采系統,將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相結合、二類油層挖潛和三類油層挖潛相結合,以提高采收率為目標,充分利用三次采油井網,在三次采油之前對剩余油富集的二、三類油層進行水驅挖潛,通過控水挖潛彌補近期水驅產量遞減,為各類化學驅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術的成熟配套留出充分的時間,然后在適當時期轉入三次采油,最終實現二次采油與三次采油的有機結合。
關鍵詞:提高采收率;水驅
尕斯N1-N21油藏構造被油砂山逆斷層和Ⅱ號逆斷層分為南北兩部分,探明含油面積18.3km2,地質儲量4604×104噸,1990年5月投入正式開發,油藏縱向被分為11個油層組、187個小層,油層厚度一般為1.5~3.0m,以1.5~2.0m左右居多,油藏砂體展布整體“薄、多、散、雜、小”特點,儲集空間以砂礫巖原生孔隙為主,油藏儲層物性縱向上隨埋深增加物性變差,孔隙發育帶主要集中在1500~1900米深度范圍,對應層位主要為下油砂山組,平均孔隙度15.1~16.9%,平均滲透率3.6~300.7×10-3μm2;而上干柴溝組物性稍差平均孔隙度13.4~14.9%,平均滲透率多在24.3~151.6×10-3μm2之間。
油藏原始飽和壓力7.19 MPa,屬低飽和壓力油藏,原始氣油比46m3/t,體積系數1.152,壓縮系數1.03×10-3/MPa,原油粘度6.8mPa.s,地下原油密度0.7845 g/cm3, N1地層中NaHCO3、MgCl2、CaCl2水型共存,PH值6.6,礦化度15.68~18.22×104PPm;N21地層中以CaCl2水型為主,PH值6~8,礦化度9.40~17.00×104mg/L,粘度0.6mPa.S,地層平均溫度68℃。
主要研究內容
(1)抗鹽表活劑體系研究:抗鹽表活劑界面張力評價實驗、析水率實驗、吸附率實驗及巖心流動實驗。
(2)弱凝膠體系研究:抗鹽凝膠體系配方優化、老化穩定性實驗、注入性能實驗及聚合物濃度與滲透率對聚合物凝膠成膠效果影響實驗。
(3)注入參數及工藝研究:不同段塞尺寸弱凝膠+表活劑驅巖心流動實驗評價及工藝參數優化設計。
(4)優選3口試驗井開展現場試驗,根據注入井實際工況確定工藝段塞,實時跟蹤注入參數做好后續段塞調整,進行油水井試驗動態分析及研究解決試驗中遇到的問題,總結經驗,做好效果評價。
從圖4得出,隨著表活劑注入量的增加,注入壓力呈明顯上升趨勢;在后續水驅階段持續上升,直至表活劑被完全驅替出(疑因乳化作用導致)。因此,進行了表活劑析水率實驗。
該表活劑溶液(質量分數≥0.6%)與尕斯N1-N21脫水脫氣原油形成的乳狀液在 180min 時析水率僅約為 10%,且之后隨著時間的延長,析水率趨于平穩。由此可見,該表活劑溶液可與原油形成較穩定的乳狀液。巖心流動實驗亦證明,表面活性劑的質量分數越高,乳化的原油越多,采收率增值就越大。從經濟效益以及現場實踐經驗考慮,確定最佳注入質量分數為0.6%。
2.3.7凝膠+表活劑驅巖心流動實驗
巖心模擬試驗表明,凝膠+表活劑驅提高采收率27%以上,具有較好的驅油效果,為凝膠+表活劑驅的工藝設計和現場應用提供依據。
尕斯N1-N21油藏凝膠+表活劑驅技術做了大量的配方優選實驗及巖心流動實驗,為現場試驗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支撐。
1)17年11月躍更663洗井后,油壓從19MPa降至5MPa,后又恢復至18MPa,判斷洗井后有新層啟動,但因井底有掉落的測試儀器,無法再次測吸水剖面驗證。從以往V-15吸水量判斷,此層動用可能性最大。
2)V-15小層近年一直吸水量較大,表活劑驅增注對近井地帶清洗后,V-15小層存在重新打開的可能性。
綜合分析并依照對應層位,與躍更663井連通較好的油井有躍254、躍1530、躍2530,均高含水≥90%,作為此次表活劑驅的重點效果跟蹤井。
(7)注入段塞優化
因目前注入壓力過高(18MPa),放棄凝膠段塞注入,采用乳化驅油表活劑段塞與驅油段塞交替注入方式。
乳化段塞:0.6%質量分數表活劑溶液,提高波及系數及驅油效率;驅油段塞:0.4%濃度表活劑溶液,提高驅油效率。
現場試驗情況
區塊統籌考慮,目標從“單井增油”轉向“區塊增油”,確定了“堵、調、驅”相結合的試驗路線。根據物模實驗結果,先注入調堵劑,封堵優勢滲流通道,再注入聚表二元驅油體系。預測提高采收率18%。
目前已累計注劑5600方,完成總設計液量的20.1%。試驗井組日產油基本恢復至年初水平,含水下降3%,目前區塊日增油7.5噸,段塞需實時調整,效果待持續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