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璽凡 雷江峰 劉麗
今年秋季入學后,常德市武陵區蘆荻山鄉社木鋪小學一年級新生黃添宇學會了一項新技能——花樣跳繩。個頭不高的他起初總會因跳繩絆住腳而氣餒,但每天課間休息時和同學們一起跳、放學回家后跟爸爸媽媽一起跳,他一點點克服困難并取得進步,還期待學到新的花樣。
作為一所規模不大的鄉村學校,社木鋪小學“三年磨一劍”,在全體學生中成功推廣花樣跳繩,是武陵區近年來“更大投入、更加均衡、更高質量”辦好教育的一個縮影。通過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增強師資,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創造公平教育環境,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武陵區將美好教育的新篇勤耕于筆底。
全面改善辦學條件
武陵區地處常德市江北中心城區,是常德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隨著城區擴容提質速度不斷加快,外來經商務工人員逐年增多,大量入學適齡兒童的到來,給城區學位帶來了較大壓力。
從2018年開始,武陵區計劃在五年內投入資金逾20億元用于區內學校的新、改建。屆時,城區將新增義務教育階段學位近11000個、幼兒學位2000個,極大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
作為武陵區“五年計劃”內投入使用的第一所學校,規劃用地面積50.7畝,投資近2個億的武陵區第一小學從選址開工建設起就牽動著許多人的心。11月15日下午,記者來到該校,可容納近3000人的紅磚蘇式風格教學樓鮮艷醒目,教室內統一安裝了護眼燈,學生課桌椅、墻漆、櫥柜等均采用了綠色環保產品,同時校內創客空間、VR教室、智慧書法教室等功能室一應俱全。家長們表示,不論是從校園硬件配置還是師資配備來看,該校都是適合孩子學習成長的“未來”學校。
作為學校的首任校長,擁有30年教齡的謝英自上任之日起就告誡自己,教育存在于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細節之中,“做對孩子一生有益的事”是她對學生永遠的承諾。
提升教育軟硬件品質
三岔路小學很“精致”,三五步即一景,處處彰顯細心精心,校長胡容說,這樣的精致在3年前,無從談起。
該校六年級74班學生李藝舟的外婆董靜靜是一位退休老校長。“我的家就在三岔路小學旁邊,當時為了大孫女的擇校問題,我考察過周圍多所小學,盡管三岔路小學破舊不堪,但學校有幾位教育教學能力過硬的老師,我也是當老師過來的,特別明白好環境與好老師相比孰輕孰重。”最終董奶奶決定讓大孫女入讀三岔路小學,而今一晃11年過去,她也見證著學校的日新月異。
看著以往灰白墻體的教學樓,而今“穿”上了橙黃色外衣,胡容和董奶奶一樣,深刻感受到“顏值”提升所帶來的點滴變化。在她來校之初,500余名在校學生以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居多,本地片區內選擇在三岔路小學就讀的只有10%,招生遇冷。
“變化始于去年,武陵區委、區政府投入350萬元,對學校進行整體提質改造,‘穿了新衣’的教學樓、煥然一新的硬件設施、全新打造的‘養正’文化廣場……不僅使學校的樣貌愈加靚麗,還讓學生們在校園里有了更多玩樂的好去處?!庇辛诵滦C?,胡容又在學校的軟件上不斷追求精致,把管理創新、學生養成教育和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升作為抓手,真正實現了三岔路小學的提質轉型。
力促學生在陽光下成長
為促進區內所有學生享受公平教育,共同成長,武陵區還大力推進“三個陽光”工程孵化優質教育種子。從2018年起,該區啟動義務教育階段網上陽光招生,實現自動分配學位,進一步保障了學生公平就學的權利;同時積極推進陽光文化和陽光體育,用10年時間打造一校一品校園文化格局,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從2016年起,蘆荻山鄉社木鋪小學就把花樣跳繩作為全校師生的陽光體育校園活動帶進了大課間,還組建了一支由三至六年級學生組成的花樣跳繩校隊,跳出新花樣。“三年來,花樣跳繩已成為社木鋪小學的一張名片?!毙iL胡杰說。
同時,為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武陵區統籌教師資源配置,實現城鄉教師隊伍的均衡發展。今年秋季通過區內支教交流來社木鋪小學的數學教師程芹告訴記者,由于城郊學校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兒童,性格相對內向,“在完成教學工作之余,我會傾注更多的關愛去陪伴他們,與他們交流,這也是我當初來支教的初衷。”
據了解,通過實施城鄉學?!敖Y對幫扶”,2016年以來,武陵區先后輪崗交流500多人次,結對交流教師141人,115名城區學校骨干教師到農村學校援教,鄉村學校教師平均年齡明顯降低,城鄉教師結構不斷優化。
改造提質,陽光伴行,在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打造現代化教育的強區之路上,武陵區將繼續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事業而乘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