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靜 范道榮 葉明雙
11月13日晚上7點,澧縣職業中專學校蘭江樓六樓的心理咨詢室內,專職心理教師李思萍正準備拆開新買的心理學專業書籍,學生小李利用晚自習之前的時間來找她聊心事。“在李老師這里,可以敞開胸懷、暢所欲言、探討各種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能夠得到安慰、理解和支持。”小李說,跟老師聊完之后,很心安。
這是澧縣各學校常態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澧縣積極推進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開齊開足心育課程、常態開展心育課題、提供心育志愿服務等為抓手,點亮孩子心中的明燈,塑造有理想、有道德、有能量的新時代學生。
寢室成心育陣地
澧縣教育局2011年下發方案,明確規定完小以上學校要按規格建設心理咨詢中心,300人以上的學校要配備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并將心理健康教育課列入課程表,每兩周至少安排一節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方案有計劃,有活動記錄。
“大家能說出多少描繪情緒的詞?越多越好。”“快樂、喜悅、高興、興奮、激動”“你們知道嗎?漢語里,描述情緒的詞有200多種”……11月9日,李思萍的心理課上,她與學生暢聊如何給情緒取名,引導學生正確認知、接納情緒。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測試,課后,不少學生和她聊“情緒管理”這件事兒。
記者走訪發現,結合學生年齡特征以及學校實際,澧縣各中小學校在長期的實踐中沉淀出了學校的“心育特色”,幫助學生成長為積極陽光、充滿正能量的陽光少年。
澧縣一中2015年起實行學生寄宿制管理,4棟寢室樓,均配備4至6名生活老師。該校心理咨詢中心3名專職心理教師多次對他們進行主題培訓,幫助生活老師掌握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的具體方法。
除了日常課程外,該校還將心理課開設到了寢室。3名專職心理教師經常深入寢室,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困惑,挖掘并激發他們的優勢。他們從情緒情感、人際交往、親子關系等方面著手,引導學生輕松應對學習和生活中的難題。
記者從澧縣教育局教研室了解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情況已被納入教學教研視導情況。平時考核100分中,心理健康教育占5分;年中考核200分中,心理健康教育占12分。
課題引領專業成長
今年9月,澧縣復興鎮雙龍小學學生小肖進入四年級,開始寄宿生活。但一個月的時間里,他以肚子疼、頭疼等方式多次請假,要求回家,抗拒寄宿。
該校心理教師熊玉林引導小肖在沙盤游戲室里隨意“組合”模型,并根據他的“作品”進行心理疏通。幾次溝通之后,小肖逐漸適應寄宿制生活,邁入正常學習軌道。
準確辨析、及時給予指導,考驗著心理老師的專業素養。近些年,澧縣教育局注重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澧縣近10萬名未成年學子保駕護航。
此外,澧縣教育局還編寫了《中小學心理輔導活動課教案》,集中整理了87篇教案,從教案設計、具體教學環節等方面供老師們參考。
各學校也在實際教學中,緊貼時代背景,設立課題,以教研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整體向前。
澧縣一中《普通高中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構建的實踐與研究》課題已結題,學校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專題講座、主題班會等形式,培養學生堅持、真誠、愛與被愛等積極心理品質。
今年,澧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申報課題《運用心理輔導方法防治校園欺凌的實踐研究》,結合校園欺凌的熱點話題,計劃用2年時間,搜集、分析個案,進行探究。
澧縣教育局教研室一份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至今,該縣各學校、教育局機關、二級機構共申報了53個課題,掀起了心理健康教育一個又一個高潮,不少心理教師在課題研究中得到專業成長。
心育戰線不斷延伸
8月8日,澧縣留守兒童心理援助項目榮獲全國首屆社會心理服務專業案例評選十佳第一名,將作為樣本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激勵了澧縣所有心理教師。
據悉,2012年,澧縣(湘北)心理咨詢師協會承擔了中華兒慈會“童緣”留守兒童心理援助項目研究,這是全國唯一一個關注留守兒童的項目。“澧縣是留守兒童大縣,從2011年至今,澧縣關工委、澧縣教育局把留守兒童心理援助納入工作范疇,得到了澧縣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澧縣教育局主任督學陳軍告訴記者,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澧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在人力、財力和物力方面給予了不遺余力的幫助,心理咨詢師協會50多名心理咨詢師志愿者長期開展活動,形成了“政府主導、學校承辦、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長效機制。
在澧縣,關愛留守兒童的志愿服務形式不斷創新。經澧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統一規劃,澧縣教育局教研室委派教育教研員統一協調,澧縣心理健康教育送教到校活動于5月6日正式啟動。今年內,12名授課教師將為8所學校送去專業課程。
澧縣教育局局長蔡業知表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澧縣將繼續探索,開展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在科學化、規范化、常態化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取得更多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