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勇
民營經濟是穩定經濟的重要基礎,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民營經濟的重要作用、重要地位,一再闡明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為民營經濟發展堅定了信心。
民營企業在擴大就業、穩定社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已成為國民經濟中最為活躍的經濟增長點。緊跟時代步伐,做好民營經濟類新聞報道,是當下新聞媒體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對推動民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媒介融合大勢所趨,積極順應傳播多元化
當前,一些新的傳播媒介和傳播方式層出不窮,加之國家政策對“互聯網+”的提倡與支持,讓很多以互聯網為平臺和基礎的新媒體有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信息化發展的趨勢使新舊媒體之間的合作和互動也更加密切,媒介融合已是大勢所趨,新聞從業者要順應這種形勢,順應媒體發展要求。
媒介融合的大趨勢已經對傳媒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體現在傳播渠道上,也體現在傳播技術和方式方法上。當前,很多新的傳播方式出現,受眾可以通過不同的渠道了解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情,傳播方式和載體也有很多可選擇性。更重要的是,新媒體中傳受雙方通過互動,使傳播手段更新穎,更貼近現實,更能體現事實,也增加了互動性、趣味性和及時性,使受眾的參與熱情不斷得到提高,這樣更有利于對新聞事實的報道。
媒介融合的大背景對新聞從業者從事新聞業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從業者必須努力學習新的傳播方式和技術,利用新的傳播方式和技術開展工作。面對各種新媒體不同的功能和傳播渠道,不斷摸索適應媒介融合特征的新技術、新方法,這是順應媒介融合趨勢的明智之舉。
全媒體時代要想做好新聞創新,媒體要把他們放在與自己平等的地位上,通過各種傳播渠道和終端實現與受眾之間的信息分享,通過對話實現輿論引導,通過服務實現媒介價值。只有深刻地了解今天新聞傳播所面對的受眾,真正重視他們的心理需求和傳播習慣,才能在新聞傳播中把握主動權,實現傳播的最佳效果。
堅持內容為王,以我為主用好新媒體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媒介融合及新的媒介發展形勢的改變,隨之帶來的是媒體生產流程、盈利模式、管理方式的變革,隨著這些變化,媒體生產內容的重要性似乎有所下降。于是近年來,業界興起一股唱衰只注重內容生產的傳統媒體的聲音,“內容為王”也受到學界和業界的質疑,不少媒體也應轉型的需要,轉向“渠道為王”“產品為王”“技術為王”。
實際上,因為傳媒產品的特殊性,如何以優質的內容吸引用戶讀者是包括新媒體在內所有媒體最重要的生存之道。新媒體雖具有“短平快”的優勢,但在內容質量上往往不如傳統媒體。因此,做好內容是傳統媒體應該守住的“本”。尤其是對專業性比較強的民營經濟類新聞來說,只有保持內容的高水準才能留住受眾。
堅持內容為王的基礎上,全媒體時代要想實現傳播最大化,也要善于借助新媒體平臺主動發聲。以人民日報為代表的“中央廚房”,就是內容一次生產通過多個新媒體端口多次發布,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內容共享,從而實現融媒體時代的多樣性傳播,極大增強了傳播效果。
創新表達方式,讓新聞變得喜聞樂見
報道的表現形式是承載報道內容的物質外殼,二者不可割裂。在做好內容的前提下,表現形式是創新的突破口。“信息大爆炸”時代,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信息,新媒體平臺上短小精煉的新聞內容也在潛移默化中降低了受眾對長文章的接受能力。這意味著媒體必須注重對新聞報道的加工處理,既要善于突出重點信息,又要用簡明直觀的方式呈現報道內容。
著眼于迎接全媒體時代,堅持“內容為王”,使新聞報道變得讓讀者喜聞樂見,最重要的在于內容生產形式的創新。
具體到新聞采編行為上就是要落腳于:加強新聞整合策劃,提高版面語言策劃水平,提高新聞資源的整合能力,力求在民營經濟政策的權威發布、深度發掘、精準解讀上有新提升;及時梳理企業家民意,在社會熱點的快速反應、深度分析、有效引導上有新突破,從而做到引導輿論、留住受眾;注重新聞后期處理,做實、做短、提煉新聞點,認真做好標題,提高網絡易傳性,找到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發布的結合點,進而推出有思想、有深度、有溫度的新聞內容。
此外,在當今媒體融合大局下,新媒體結合自身互動傳播的優勢,正不斷進行創新性發展,研發出諸多符合用戶使用習慣和閱讀趨勢的創新表現形式,符合了互聯網傳播“快速、直接、新穎、創意”這幾點特性。縱觀當下新媒體表現形式,可以大體歸納為“H5、圖解、視頻、交互類游戲”四種,它們相互嵌入,互為補充,以組合的方式出現在新媒體推送中,打破了傳統媒體單一的“文+圖”模式,轉變為符合用戶使用習慣和使用場景的表達形式。同時,新穎的傳播形式也為內容傳播帶來了更廣的輻射度,讓信息在互聯網的各個傳播平臺得到爆炸性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