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我和老伴曾在日本的京都小住了一段時間。我喜歡喝茶,喝茶的人都知道,茶葉須密封保存,把中國茶葉放到中國生產的金屬圓罐里,效果自然不差,但日本茶葉的內包裝用的是金屬紙,效果同樣不錯。當然,倘若是著眼于視覺效果,在排場上比拼,那日本茶就輸給中國茶太多了。外包裝更是如此,日本茶雖不粗陋,卻是十分簡單的紙質外袋,和中國茶精致的金屬罐、漂亮的硬紙盒、還有素雅大氣的手提袋相比,那簡直是天壤之別了。
豪華包裝當然會提升商品成本,價格的攀升是無法避免的事。但茶的內在質量,卻不會由于消費者多花了包裝的錢得到絲毫改善。更何況如此過度包裝,一是無謂浪費資源,二是勢必增加垃圾。生產者通過這種方式賺昧心錢,那叫“壞”;消費者為了一點兒可悲的虛榮心,花大價錢買這樣的茶,那叫“傻”。別人“壞”,咱們也許管不了,但自己盡量不“傻”,努力一下,還是可以做到的!
我在日本“居家過日子”的時間和空間都非常有限,不敢斷定日本的茶葉就完全沒有那種讓人厭惡的過度包裝。但作為中國消費者,堅決不買任何過度包裝的生活用品,小而言之,能給自己省錢;大而言之,是為已經開始的垃圾分類助力,何樂而不為!
(摘自《雜文月刊》 商子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