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有記者在一次脫貧攻堅情況調研期間發現基層的一大怪象:當記者向一些扶貧干部提出要到偏遠地區貧困戶家中走訪時,地方相關部門負責人稱“道路不通”“已經脫貧”,再三婉拒。相反,他們強烈向記者推薦當地長期對外宣傳的“典型”“樣板”和“調研經典路線”。以不方便采訪為由推脫,實際上是抱著一種報喜不報憂的心理,只愿意宣傳成績,害怕問題暴露。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上下嚴抓紀律和作風建設,報喜不報憂現象銳減,但仍在少數官員身上存在,其危害深遠,必須深挖根源,切實整改。
表現 ?報喜不報憂官員的主要表現在四方面。一是只講成績,不講或少講問題。二是夸大造假,欺上瞞下。官員為了營造有功無過的假象,就得片面夸大所謂的成績,同時要想方設法掩飾存在的問題。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少數官員就大搞一些“面子工程”,一些官員還弄虛作假,比如隨意修改統計數據、給荒山涂綠色油漆、給老舊小區加圍擋等。各種假數據、假信息、假項目也應運而生。三是好大喜功,邀功諉過。報喜不報憂的官員,只看成績不看問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偏好”:只愿聽夸贊表揚,聽不得批評意見;有功勞就往自己頭上安,有問題就向他人身上推。四是投機取巧,八面玲瓏。習慣報喜不報憂的官員,往往都要想方設法弄清楚上級的喜好,然后投其所好,以此來為自己獲得好處。
根源 ?首先,官員之所以報喜不報憂,是因為這樣可能為自己帶來某種利益和好處,而主動忽視此舉的危害。顯然,這些官員個人私利當頭,完全不顧人民和國家的利益,思想認識已經出現問題。其次,官員的考核升遷制度不健全。從考核的角度看,考核主體主要是上級主管部門,這就決定了官員必然針對上級主管部門做文章。考核內容上的一票否決,也決定了官員要千方百計地掩飾問題。再次,受社會風氣和歷史傳統的影響。最后,官員的投機心理。一些官員總認為,受益的是自己,倒霉的是別人,明知道報喜不報憂潛藏風險、危害極大,還是會鋌而走險。
危害 ?官員報喜不報憂將對新時代的偉大事業造成傷害。首先,妨礙上級領導和政府掌握真實全面的信息、作出正確的決策。其次,破壞黨的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影響黨和政府的威信。最后,影響社會主義建設的大局。
針對當前少數官員報喜不報憂現象,主要應從思想認識和制度兩方面加以改進。一方面,加強官員的思想教育和作風建設是基礎。另一方面,完善官員的考核晉升制度是關鍵。考核的內容不能是官員自己講,要全面深入了解官員的所作所為??己朔椒ㄉ希膭罟賳T多講問題,讓那些只講成績的官員不僅得不到想要的結果,還要得到相應懲罰??己酥黧w上,要減少上級領導和主管部門的權限,盡量更多聽取社會和公眾的意見,避免“一言堂”現象。
(摘自《人民論壇》 郭道久/文)